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文|末語

呂后,原名呂雉。父親因躲避仇家移居沛縣。

呂父與沛縣縣令交好。於是,在呂家喬遷沛縣當日,當地許多人前來送禮。

劉邦當時為當地的亭長。聽說這件事後也去了。但他去的目的不是奉承巴結討好,而是出於好奇和不屑。

一切好似命中註定。一場不解之緣從此拉開了序幕。

去慶賀別人喬遷之喜時,客人總要帶上禮物。

不知道劉邦當時內心該有多強大,不僅兩手空空去,而且還在人家禮單上虛填了“賀一萬錢”。

這事擱誰身上都會不高興的。這不是來慶賀的,分明是來砸場子的呀!

呂父很生氣,從後堂出來準備把劉邦趕走。

誰知,呂父一見劉邦,心中大驚:“此人有異相!”隨後將劉邦引至上賓位置交談。

呂父對劉邦說:“閣下相貌不凡。老夫有一女,願將此女嫁與閣下,還望閣下成全。”

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劉邦聽後,大喜,對於此刻一窮二白的他來說,有此等好事,豈有推脫之理?

呂父為何這樣說?做這樣的決定?

當時已有人對呂父說,劉邦只是一個愛說大話,不著邊際,邋遢不堪的泗水亭亭長。

原來,這呂父懂得面相之術。

見劉邦的第一面,心中就斷定,此人日後定是世上最富貴,最有權勢的人。

如此良緣,豈能白白放過?

於是,就這樣,剛到待嫁之年婀娜多姿的呂雉,就被嫁與了一個比自己大15歲的,不修邊幅大叔!

作為當時的呂雉,心中肯定多少是有些不情願的。


每個女子,在憧憬愛情的年紀,心裡都曾夢幻過自己將來的如意郎君!


現在,這個夢就這樣破了!

但,古時子女婚姻必須遵從父母之命。

呂雉是孝順的,儘管不太樂意,但還是照做了:聽父親說,那個男人日後必定是人中之龍!

這個理由多少還有點吸引力。

不得不說呂父有很強的識人能力!

可見,古人的面相之術也不是子虛烏有的騙人之術,這其中的門道,恐怕得要精通才能深諳其中的奧秘吧!

從此,一場改寫中國歷史的婚禮開始了。

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男主劉邦,在被選定的吉日裡,迎娶了女主呂雉。

婚禮那天,由於呂父給女兒的慷慨陪嫁,婚禮讓每個人都很滿意。

這場婚姻對呂雉來說多少有些不公平。

作為女子,想嫁的定是那能托起她愛情之夢的男人。而現在,馬上要揭她紅蓋頭的男人,卻不是。

至少,現在不是,他還沒有給她最美的愛情的感覺。

最讓人有些不能接受的是,剛一結婚,竟然要給人家當後媽。

劉邦,此刻就是個油膩大叔,社會上那些地痞之氣,在他身上盡顯。

在娶呂雉前,已有一非婚生子——劉肥。

本想著,呂大小姐會大哭大鬧,或者對劉邦的這個兒子會討厭之極,使出各種手段去虐待這個孩子。


但,我們都想錯了。


呂大小姐沒有這麼做。

雖然,婚前沒有愛情,但她選擇了先結婚再戀愛。

婚後,她試圖愛上這個現在還不怎麼優秀的男人和他的孩子。

劉邦剛結婚那會,讓人看起來是個很不靠譜的人。

時常戴一頂自己用竹子編的帽子四處遊蕩,騙吃騙喝,家中常常看不到劉大哥的身影。

一次,劉邦在押送犯人的途中,喝醉了酒,一部分逃犯趁機逃跑。

這下糟了!回去交差必然會受重罰,嚴重點會有性命之憂。

劉邦心一橫:讓老子回去送死,老子還沒這麼傻!

說完,劉邦便帶著一些心腹逃到了芒碭山。

這下可苦了剛為人婦的呂雉。要知道,呂雉在呂家時,家境不錯,是小姐出身。

嫁給劉邦這個窮小子,不但要過苦日子,時常家裡的一切還要靠這個弱女子來挑大樑。

呂雉到底是呂雉。

或許命中註定她的一生與別人不同。註定她是一個不平凡的女子。

她擁有著普通女子所沒有的胸襟。

她努力的支撐著整個家庭。

盡力去孝順父母。

親自帶著孩子們,下地務農,種桑養蠶,自食其力的活著。

除此之外,她還要時常長途跋涉去給丈夫送生活用品和食物。

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她算得上是女子們的典範。而做這一切,她都從不抱怨。

在劉邦發跡之前,呂雉一直是一種賢妻良母的形象。

她不負與她攜手同行的這個男人,也從未對劉肥有過嚴厲的苛責。

這對於一個如此年輕女子是很難得的。

從這一點看,呂雉婚後對自己的這個小家盡職盡責。

她愛上了那個“油膩”大叔,她把她一生最美的愛情奉獻給了劉邦!


此時的呂雉是個好女人,好妻子,好母親,好女兒。

此刻,她是善良的。


三字經的開篇告訴我們:“人之初,性本善。”

每個人剛一出生並不是惡的。

在成長的這條路上,沒人想讓自己變成最“醜陋”的模樣,令人厭棄,又或者被史官載入黑名冊。

每個人的生長環境的不同,造就了她所承受外部環境壓力的能力。

有的人,不求聞達於天下,只願醉心山水田園間;

有的人,不嫉別人的富貴名,時時知足當下樂;

有的人,心理沒那麼強大,最終一腳踏入深淵裡。

沒有人,願意選擇活成最後一種方式,來告別自己的人生。

但這世上,林子太大,鳥兒繁多。

我們活在世俗間,長著一顆世俗心。有時,真的沒有飛出“世俗”這個念頭。

呂雉內心再堅強她也是女人啊!

人們常說,女人如水。水是柔軟的,女人也是柔軟的,需要溫情來溫暖。

人們也常說,要知恩圖報。

易中天曾說:愛是需要回報的。只有懂得回報的愛,才能得以代代傳承。

在這場愛戀中,劉邦顯然沒有對呂雉做出相應的愛的回報。

雖然,他將她封為了皇后,將她的兒子封為了太子。

但他的心,卻從未認真愛過這個在他最窮困潦倒時,給予他最大幫助和愛的女人。


其實,在女人心中,最想要的,不是那些富貴名利,而是對方願付與自己一生的深情!

僅此而已!


當呂雉還活在一絲對丈夫愛的憧憬中時,一個現實打破了她心中對這份愛的渴望。

即使在被項羽囚禁的那兩年,她心中也未曾從動搖過這份念想。

然而,一個戚夫人,讓她與劉邦之間的愛徹底劃上了句號。

她明白,那個男人從此不會再愛上她了。

這對一個認真愛過,付出過的女人,是殘忍的。

但,現實就是如此!

好吧,那就結束吧!

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從此,將心中的那份愛凍結起來,讓它感受不到任何溫暖的溫度。

從此,再也沒有哪一絲愛溫暖過這顆受傷的心。


此刻的呂雉,是孤獨的。


寫到這裡,突然想給千年前的呂雉一個擁抱。

如果,在她最孤獨的時候給她一個愛的擁抱,或許,那個人的心的溫度便不會降到比液氮(世界上最冷的東西)的溫度還低吧;

如果,在她最孤獨的時候,有人與她及時分擔了那份沉重的深宮孤單,或許,她會快樂一些吧;

如果,在她最害怕的時候,有人能替她遮擋一下來自戚夫人的明槍暗箭,或許,她的心不會變得那麼惡毒之極吧。

但這一切,都僅僅是我的如果。


那個溫婉賢淑的女人,終於變成了她最討厭的毒婦人。


而讓她最終選擇徹底黑化的人,就是她曾深愛過的丈夫——劉邦。

我們不否認劉邦的治世宏圖大才,今天,只是站在一個女性的角度來談一個變心的男人。

沒錯。正是漢高祖劉邦。

我想,沒有哪一個女人願意,在與丈夫歷經種種苦難後,眼看要苦盡甘來時,這股甘甜卻被別人毫不留情的奪走吧。

或許,在古代,男人三妻四妾很正常。

而我想說的是,即使這種現象很正常,但過分偏執的對某一人的愛,就是不對的。

這樣必然會生出很多怨女子。

劉邦錯的不是找了戚夫人。即使沒有戚夫人還有別人什麼夫人、美人。

劉邦的錯,是沒有做到均衡他的愛。也沒有對曾經為他付出過很的人在心裡留個位置。

或許,他對天下,對百姓來說是個好皇帝。

對戚夫人來說是個好郎君。

但對呂雉來說,是個負心漢。

怨女子沒錯,只因她們想得到對方的那一點愛。

但,不論是去愛,還是想要得到愛,過分執念就錯了。

於是,她在劉邦死後,將她恨之入骨的戚夫人變成了“人彘”,殺死了戚夫人的兒子如意。


一旦一個人的屠刀被鮮血開封后,便會大開殺戒!


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呂雉,在這種恨意中,開啟了她的黑暗狀態。

她開始瘋狂的將殺人的屠刀伸向了劉氏子孫。

她心中的恨意太多了!執念太多了!

雖然,造成這一切惡果的罪魁禍首是劉邦。


但要想從這場惡果中走出來,必須自己救贖自己。


沒人可以替她的。她需要的是將心中的那份恨意連根拔起。

置之死地,她才能獲得重生。重新去愛,重新去接納一切合理和不合理的。


寬恕不了別人,就做不到自己真正的解脫。


呂雉,就是走入了過分執念的感情的死衚衕。

但呂雉終究不同於別的女人。

他愛天下的一切,卻最終負了她一生

她雖然走入了感情的死衚衕。但卻在另一方面活出了最精彩的自己。

迄今為止,在中國,登上帝位的女性只有武則天一人。然而臨朝聽政的女性卻有不少。

而自秦始皇被告皇帝制度後,第一個臨朝聽政的女性就是呂雉。

曾被司馬遷列於《史記》中記錄皇帝政事的本紀。

現在的呂雉雖然殺氣騰騰,但這種殺氣卻只針對那些威脅她地位的人。

對天下,呂雉還是溫柔的。在她執政的十六年間,尊崇黃老之術與民休息。

下令,鼓勵民間藏書、獻書、設法恢復舊典籍。尊重知識和有學識的人。

這一切的良好政令,為後來的“文景之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司馬千曾評價呂雉:“政不出戶,天下晏然;刑罰罕用,罪人是希;民務稼穡,衣食滋殖。”

司馬公對呂雉的政治成績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雖然這個女子,經歷了種種苦難,做了許多善良之事和不善之事。

但她依然,努力著,在人生最後的時光裡,儘可能的讓自己的心多向著陽光一些。

在感情的那個領地,雖然她敗了,但卻在別處綻放了她的燦爛。

假如,有一天,穿越時空時,我與呂雉有一面之緣的機會,我定要選擇在她最需要陪伴的時候,給她一個擁抱。

假如,正在看文的你,此刻正在經歷情感上的孤獨和傷害。

我想用這些文字給你一個擁抱,願你安好,重新迎接人生新的燦爛!


前段時間在讀《史記》,剛好讀了呂雉那段。

《史記》中對呂雉和劉邦的情感並沒有做太多記錄,大部是呂雉的政事。

只是讀完後,心裡想了很多,想寫一寫呂雉,想在心裡遙想一下千年那個西漢第一後的情感世界。

不盡之處還望各位海涵!

本文中的呂雉的事蹟是根據《史記》所寫。

後續還會有其它精彩內容,歡迎您的繼續關注!


末語讀書”為你2020年推薦書目:司馬遷的《史紀》

參考文獻:《史記》

感謝大家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末語,願為您分享好書、好文、好故事!感謝關注!

本號其它精彩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