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边境“抗疫”小城绥芬河

4月8日0时,“封城”76天的武汉宣布解封,这意味着全国人民的同心抗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在千里之外,黑龙江边境小城绥芬河,正开始打另一场保卫战。截至4月13日,通过莫斯科—符拉迪沃斯托克—绥芬河路线输入黑龙江省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已经累计达243例,均为中国籍。

在特殊时期,国内航班较少,记者4月15日早上七点半先乘飞机到达哈尔滨,下午近四点乘动车前往绥芬河。在登上北京飞往哈尔滨的航班前,所有前往黑龙江的旅客都要在“龙江健康码”的微信小程序上登记。这个小程序会根据填报信息分别列出绿色、黄色等颜色的健康码,在省内进入任何一个场所都要出示健康码。

见闻|到了,边境“抗疫”小城绥芬河

下午近四点,记者乘坐的火车从哈尔滨开出,直奔边境小城绥芬河。一路上,火车外的风景从平原逐渐变成山区。东北人天性豪爽,刚上车不久,座挨座的旅客聊起了家常。

有人说:“孩子今年上初四(当地初中四年制),眼看就要考试,到底啥时候开学?家里的“神兽”实在管不了,上网课一点也不自觉,你一进屋,打游戏的页面立马换成上课视频。”

有人说:“小吃店一年租金5万块,每天营业额还不到以前的一半,赔大了。”

有人说:“我家姑娘告诉我,别让我到处乱窜,现在输入性病例又多了,外面不安全。我要是遇到高危人群,让我集中隔离14天,我得憋死。”

火车经过一条条隧道,车上的乘客也随着目的地的临近一点一点减少,车厢七嘴八舌的声音也小了起来。与记者同排的李女士恰好是绥芬河本地人,她告诉记者,4月11日刚从老家返回黑河市上班,但最近由于省内防控级别升级,因为是从绥芬河过来的,需要集中隔离,于是李女士决定还是回家隔离比较安心。

见闻|到了,边境“抗疫”小城绥芬河

李女士告诉记者,绥芬河是个小城镇,坐上出租车花费10元钱就可以转遍整个城镇。其人口大约7万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外地人口,都是到这里从事境外贸易买卖。早些年在这里,木材、石炭等生意风生水起,但近两年来,经济有些萧条,好多人辗转去了俄罗斯。取而代之的是旅游产业,可以从绥芬河口岸办理临时性限期证,有的可以去上三天,也有的到海参崴一日游。

火车到达绥芬河已是晚上七点。虽四月已过半,但小城的天气依然料峭。夜幕下的小城十分静谧,晚上8点,街道上就没有了行人,偶尔有几辆汽车缓慢驶过。道路两旁的树上挂满了彩灯,显然是春节留下的“遗迹”,仍然能想象当时张灯结彩热闹的景象,但现在还不能热闹。这个神奇的边境小城,俄式风情很足,街上的店面招牌都有中俄双语,被人们誉为“会说俄语的城市”。虽然没有高楼大厦,但给商家店铺点缀上霓虹,仍有点魔幻的色彩。

绥芬河所在何地?记者打开手机地图,在众多交错的黄线黑线之中,一条醒目的红线映入眼中,这就是国境线。跨过这条红线,就是俄罗斯。绥芬河市,名源于水,古称“率宾水”、速频江”,清代始称“绥芬河”。这里,与东面的俄罗斯只有咫尺之遥,更是两国之间的通衢之所。

就是这座小城,面临输入性病例风险巨大,其救治和防控压力可想而知。就在武汉解封之后的6小时,绥芬河市对所有小区重新实施封闭管理。截至4月9日,绥芬河报告由俄罗斯输入确诊病例已经增至151例,占黑龙江累计输入病例的97%以上,俨然成为了大东北边境上的抗疫第一线。

见闻|到了,边境“抗疫”小城绥芬河

据黑龙江省委赴绥芬河疫情防控工作组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于凯江介绍,到4月13日晚上的数据是重症和危重症共21名,其中危重症是7名,重症是14名,轻型和普通型219名,无症状感染者102名。他表示,首先,绥芬河城市偏小,配套资源,包括酒店等能力不足;其次,如果疫情没有扩展到一定程度,患者的量在1000左右,牡丹江可以承受,如果超出这个范围,对牡丹江的承受力也有很大担心。

记者了解到,目前,绥芬河方舱医院主要作为后备医院用于收治无症状感染者,现在设备调运完后,随时根据需要启动运行。4月13日,中国疾控中心紧急驰援绥芬河,搭建了负压式帐篷移动实验室,核酸检测能力大约能达1000份以上,缓解了现有核酸检测压力。国家和省级卫生健康部门的统筹协调了一批大型医疗设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