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4月8日,春暖花开,武汉“重启”。经过76天的全城封闭,武汉终于迎来解封,

热干面回来了,熙熙攘攘的街道回来了,令人怀念的堵车也回来了……


但同样的,伴随着全国各地解禁解封的,还有那些令人不太愉快的内容迅速占据视野,比如离婚预约饱满、夫妻矛盾升级、婆媳关系恶化、亲子关系堪忧……居家隔离导致的高度重叠的家庭生活,让很多家庭的内部矛盾都爆发出来,毫不起眼的鸡毛蒜皮就能引发一场家庭“战争”,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身处武汉的小薇(化名),因为妈妈对孩子过分宠溺,从最开始的尝试沟通,到最后互相冷战,不许孩子跟外婆独处一室,就这样熬了几十天。4月8日这天,小薇毅然决然的拿起行李箱,头也不回的离开娘家


远在东北的一对夫妻,丈夫嫌弃妻子面对疫情太过谨小慎微,坚持串门、遛弯、打麻将,忍无可忍的妻子,将自己和丈夫强行隔离,一个温馨的两居室,变成了冷冰冰的隔离间。丈夫从开始时候的不理解,逐渐的发现“事儿大了”,两人做饭都是分时间段进行。直至隔离结束,妻子才跟丈夫说了6个字:“去民政局,离婚!”

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同样不消停的,还有那些因为疫情无限延长假期的学生们。今年41岁的王姐有一个12岁的儿子,平时儿子虽然调皮,但不乏母慈子孝。但是面对长长的假期,儿子变本加厉的依赖游戏打发时间,王姐几次叫停但是收效甚微,气急之下摔了手机、砸掉了儿子用压岁钱买的X-BOX,家庭大战一触即发,丈夫从中斡旋良久,换来现在母子不同桌、平时不说话的局面


其实对于林林总总出现的矛盾,心理专家早就有了相对应的建议,疫情期间紧张、焦虑、心烦、恐惧等应激心理反应会影响家庭关系,家人之间需要彼此分担、共同合作、共同经营家庭环境,此时更需要理解和尊重家人的情绪

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但这时又会有另一个声音出现: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没错,每个家庭环境不同,一个“药方”不可能包治百病,往往家庭矛盾的双方,关注的仅仅只是自身受到的一万点暴击,根本不会考虑对方的感受,更别提尊重家人的情绪。我们常说的“换位思考”在此时变得苍白无力


诚然,突如其来的疫情,最容易被感染的是情绪,大把的时间换来的是大量的信息累积,新闻报道、道听途说、心理猜测、断章取义,都会影响自身情绪的方向,从而影响家人,甚至升级为家庭矛盾。

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而往往这个时候,每一位家庭成员需要做的,不是将这些情绪传递给家人,而是需要一个自身转化的过程,说白了就是用“情绪管理”来规避自己的坏情绪。在理解和完全接纳自己情绪的前提下,能够用理性去思考和控制自己的行动。当我们自身强大到能够对情绪拿捏的分毫不差的时候,你就会惊奇的发现,原来所谓的圆融家庭环境是那么简单


当然了,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原则,我们不妨尝试一下这些方式,来促进自己对情绪的管理能力。疫情当下,情绪管理越发重要,在疫情解除以后,良好的情绪管理,也会成为我们大家生活和工作过程中重要的能力。那些平时让你觉得“靠谱儿”、“有担当”的人,其实都是情绪管理的高手,我们自己何不尝试一下呢?

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1 / 管住嘴,慢下来

听比说重要,博大的中国语言文化,让语气、语境、顿挫方式、面部表情都成了表达情绪的窗口,要注重话语背后的情绪诉求,才能不被字面意思所困扰


2 / 先管情绪,再讲事情

每个人都有被误会的经历,误会的根源在于表达的不完全,在于内在转化和情绪输出的不协调,往根儿上讲,还是在于表述过程中情绪的拿捏。不要着急表达,先理解问题再说,如今那么多脱口秀节目和意见领袖的演讲,能够感染每一个听众,其核心就是情绪的把控


3 / 爆发前悬崖勒马

当情绪处在临界点,感觉自己要爆炸的时候,先对自己叫停,深呼吸或是数上20个数字再开口,情绪的伤害性通常都会降低不少。

活久见,家人不是你的出气筒


4 / 别人不是你肚子里的蛔虫

尝试直接表达最核心内容,不要前世今生讲一大堆而不知所云。

别想着自己啥都不说对方就能明白你的想法,这种情况只会让双方陷入互相猜心思的漩涡。不信吗?那回想一下你追女孩的过程,前期的殷勤、贴心和悄悄话,不就是为了最终那天大胆说一句“做我女朋友吧”!


5 / 学会让人格成长

情绪管理的最终奥义,在于构建自身人格的大厦,在人格不断成长的过程中,情绪管理会越来越得心应手。当我们自己真的成为那个真实的自己,与他人相处沟通就不再是任何问题或是障碍。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