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伊朗俯瞰图

中东是指地中海东部与南部区域,从地中海东部到波斯湾的大片地区,西亚和北非的部分地区,包括除阿富汗外的西亚与非洲的埃及,约23个国家(含巴勒斯坦),1500余万平方千米,4.9亿人口。

中东地区联系亚、欧、非三大洲,沟通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交通枢纽,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战略位置极其重要。为争夺宝贵的淡水资源和石油资源,及宗教文化差异,常年局势动荡。

伊朗作为中东地区首屈一指的国家,在本地区发挥着重要作用。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七。

值此时期,笔者希望带领大家一起走进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从而对这个国家有更多的清晰认识。

一、本土文明时期

1、早起文明(前2700年-前553年)(序号按历史时间顺序排列)

埃兰和米底时期(前2700年-前553年)埃兰和米底尚未被希腊人称为波斯,但却是波斯地区历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埃兰(前3200年–前639年)是波斯地区最古老的文明,位于现今伊朗的西南部,公元前三千二百年左右在底格里斯河东岸建国。他们和达罗毗荼人的关系十分密切,以善战的人民著称,在公元前27世纪至前六世纪期间屡次被灭及复国,最后于前639年被亚述所灭。

米底(前678年 - 前550年)是一个以古波斯地区为中心的王国,公元前两千年,中亚的印欧人种雅利安人的一支南迁至伊朗高原,并逐渐与土著居民融合、同化,形成了伊朗人的主体。公元前7世纪中叶,米底击败周围其它部落,建立了伊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国家。

公元前6世纪初,米底征服伊朗西南部的波斯部落,并攻灭新亚述帝国,领土面积最大时包括今伊朗全境及土耳其西部。他们隶属印欧语系,是雅利安人,也是第一批在伊朗高原地区定落的民族。

2、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8年-前330年)

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大帝起兵反叛米底,并于公元前550年推翻米底王国。建立了第一个波斯帝国,开创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47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了当时小亚细亚西部的吕底亚王国,使得阿契美尼德王朝崛起,前546—前540年,居鲁士大帝向东武力入侵征服了帕提亚、阿利亚、巴克特里亚、德兰吉亚那、格德罗西亚、阿拉霍西亚、马尔基安娜、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的中亚河中地区(索格狄亚那)、乾陀啰、克兰斯米亚等地区。公元前539年,居鲁士大帝武力入侵征服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迦勒底帝国首都巴比伦,终结古巴比伦文明,使得波斯成为当时古代西亚唯一的文明中心,但是不幸在前529年出征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中亚河中地区锡尔河谷地的马萨革泰人的战斗中身亡。居鲁士死时,波斯帝国的东部和东北部疆域已经包括阿姆河两岸的巴克特里亚(中国史书先后称为“大夏”、“吐火罗”)和花剌子模,由居鲁士之弟巴尔迪亚统治。居鲁士之子冈比西斯登位后,继承父志继续扩张。以后的波斯帝王一再发动对东方塞种人的征伐,把疆界推过阿姆河,到达锡尔河两岸。

到了冈比西斯二世时代(前529—前522年),则最终于前525年征服古埃及后王朝。大流士一世时期,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大流士在前521年挥军东征印度河平原,纳入阿契美尼德王朝的治下,西面则出兵多瑙河三角洲、色雷斯、马其顿王国、古希腊,但却因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之失利而功败垂成(前499—前449年的希波战争)。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可惜最终未竟全功。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是当时世界上版图最大的帝国,也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世界性帝国。

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大流士三世

4、帕提亚帝国(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

公元前247年—公元224年的阿萨息斯王朝又称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等,发源于现今的伊朗东北的当时叫帕提亚的地区,在米特里达梯一世(前177—前138年)统治的极盛时期包括现今小亚细亚东部、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伊朗高原、阿富汗、阿姆河以南的大呼罗珊和今印度河以西的巴基斯坦,与古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塞琉西亚附近。两个帝国之间经常战争。同时帕提亚帝国与一世纪之后建立的贵霜帝国也是战事频传。帝国的美索不达米亚和都城泰西封分别在116年、164年—165年、197年—198年屡次被罗马军团攻占而国力衰竭,造成了三世纪初期的诸侯割据。

5、萨珊波斯(公元224年—663年)

公元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并杀死国王,于226年正式建立萨珊王朝(依兰沙赫尔),首都泰西封。

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古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之后再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王朝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在260年俘虏过罗马皇帝瓦勒良。但是萨珊王朝所属的美索不达米亚及其底格里斯河畔右岸的都城泰西封也在283年、297年、361年三次被罗马军队攻占。

萨珊王朝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个等级。基督教中天主教一度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王朝对臣民的税额较重,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同时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军队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7、萨曼王朝(公元874年—公元999年)

公元874年,古波斯人萨曼家族的成员伊斯玛仪·本·艾哈迈德(892~907在位)以布哈拉为首都,正式称“埃米尔”,创立了萨曼王朝,名义上仍承认阿巴斯王朝哈里发的宗主权,但实际仅向哈里发奉献贡物,报告军务。他效法古波斯与哈里发宫廷建立了统一的行政和军事制度,确立了王朝与辖地的隶属关系。萨曼家族原本信奉拜火教,此时已经皈依了伊斯兰教。萨曼王朝的几代君主励精图治,一度把疆域扩张到费尔干纳以及更远的地方。由于萨曼王朝强大的影响力,中亚许多突厥人游牧部落纷纷进入波斯帝国内定居生活,此外伊斯兰教在中亚广泛流行,从而开启了中亚突厥人伊斯兰化的进程。萨曼王朝疆域最大时包括中亚、波斯大部分、阿富汗斯坦等地。

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二、外来文明及动荡时期

3、希腊化时期(前330年-前141年/前129年)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大帝东侵,征服波斯全境。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死后,他所建的帝国分裂,其部将塞琉古夺得帝国东部广大地区,并于公元前312年称王,以叙利亚为中心建立塞琉西王国,中国古称条支。塞琉西王国全盛时,疆域包括小亚细亚、叙利亚、两河流域、波斯和中亚的部分地区。

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6、伊斯兰化时期(公元651年—公元874年)

混乱的萨珊王朝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拜火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后,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地方首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人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马蒙之后,阿拔斯王朝因军事实力衰落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期间波斯土地上先后出现塔希尔王朝、萨法尔王朝、萨曼王朝、齐亚尔王朝、阿拉菲德王朝、白益王朝、伽色尼王朝、古尔王朝、塞尔柱帝国、花拉子模。

塞尔柱乌古思人在12世纪末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的阿姆河下游三角洲的另一伊朗语民族所建的花剌子模沙王朝所取代。1194年,花拉子模沙王朝的阿拉乌丁摩诃末攻灭塞尔柱帝国,继而攻占伊朗高原。1205年,阿拉乌丁摩诃末最终攻占波西斯。1212年,阿拉乌丁摩诃末攻灭喀喇汗王朝,继而统治全部中亚河中地区。1215年,阿拉乌丁摩诃末攻灭古尔王朝。

中东文明古国伊朗的前世今生

8、突厥王朝(公元999年—公元1231年)

公元962年,萨曼王朝的一名突厥近卫军将领在国内建立了伽色尼王朝,公元999年,伽色尼王朝联合中亚另一个突厥帝国——喀喇汗王朝灭了萨曼王朝。伽色尼王朝取而代之,继承了萨曼王朝的大部分领土。11世纪中期,另外一个突厥部落——乌古思人由中亚兴起,推翻了伽色尼王朝统治,并先后征服巴格达、叙利亚、拜占庭帝国,建立起一个东起中亚、西至博斯普鲁斯海峡,包括波斯在内的塞尔柱帝国,但帝国不久即告分裂。12世纪末,花剌子模夺取波斯东北部,13世纪初占领波斯全境。它统治的疆域还包括伊拉克、阿富汗斯坦等地区。

9、伊尔汗国时期(公元1231年—公元1380年)

成吉思汗于1219年率军西侵,先后征服了花剌子模、中亚细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地,杀死花剌子模皇帝,掠夺大量财物后撤回蒙古本土。1229年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二次侵略花剌子模,杀死皇帝后返朝。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旭烈兀再次率兵占据波斯并建立以波斯为中心的伊利汗国。此后,蒙古人逐渐接受了伊斯兰教,并任用波斯人为行政官吏。

10、帖木儿帝国(公元1380年—公元1405年)

随着伊尔汗国的逐渐衰落,当时的波斯又陷入地方封建王朝割据之中。西察合台汗国(今乌兹别克境内)的突厥族皇帝帖木儿(1336年至1405年在位)在夺取中亚地区后于1380年至1393年征服波斯全境,继而侵占伊拉克,并攻打印度。1405年帖木儿死后,他的帝国迅速瓦解,统治范围只限于中亚河中地区和波斯东部,但15世纪帖木儿帝国的文化艺术相当繁荣。

11、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公元1467—公元1502年)

随着帖木儿王朝在波斯统治的衰落,两个由土库曼人建立的王朝开始强大,他们分别是黑羊王朝与白羊王朝,两个王朝发源于土耳其东部、阿塞拜疆以及波斯西北部地区。其中黑羊王朝在30、40年代实力较强,但随后被更为强大的白羊王朝击败,白羊王朝在乌宗·哈桑的带领下,一度统一了波斯的大部分地区。

12、萨非王朝(公元1501年—公元1722年)

白羊王朝时期,一个名为萨菲社团的什叶派社团在波斯西北十分活跃,这个社团的成员多为土库曼人与阿塞拜疆人。他们的首领有着古波斯贵族的头衔,趁白羊王朝动乱之际于1502年推翻其统治,建立了萨非帝国。此后国力逐步强大,极盛时版图包括阿富汗斯坦的坎大哈、赫拉特。萨非帝国与奥斯曼帝国曾长期进行战争。萨非帝国是伊朗历史上第一个以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的朝代,对什叶派在波斯的发挥壮大起了重要作用。17世纪末,萨非帝国日渐衰落。1722年,阿富汗人吉尔扎伊部落在马赫穆德的领导下,攻占萨非帝国首都伊斯法汗,并自立为波斯皇帝。

13、阿夫沙尔王朝(公元1736年—公元1796年)

1736年,来自波斯霍拉桑地区的突厥部落首领纳迪尔率军把阿富汗人逐出波斯,并以马什哈德为首都建立阿夫沙尔王朝。经过数年战争,阿夫沙尔王朝版图一度东至阿富汗斯坦和印度北部,西至巴格达,北接里海,南濒波斯湾。1747年,纳迪尔皇帝死后,其儿孙为争夺王位而爆发内战,各路诸侯纷纷称王,其中卡里姆汗(1749年至1779年在位)以设拉子为首都建立了赞德王朝。经过多年战争,赞德王朝占据了除霍拉桑及以东地区以外的阿夫沙尔王朝的土地。1779年卡里姆汗死后,赞德王朝分裂。1792年和1796年,赞德王朝和阿夫沙尔王朝先后被恺加王朝所灭。

14、恺加王朝(公元1779年—公元1921年)

恺加王朝建于1779年,由突厥人建立,首次定都德黑兰。恺加王朝初期,西方列强加紧在伊朗的争夺。1801年俄国兼并格鲁吉亚;英国同伊朗三次战争导致伊朗割地赔款及承认阿富汗斯坦独立。此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等相继强迫伊朗订立了不平等条约。

19世纪下半叶,英、俄攫取了在伊采矿、筑路、设立银行、训练军队等特权。1907年,英、俄两国相互勾结划分了在伊的势力范围:北部属俄国,南部属英国,中部为缓冲区。之后,法国、奥地利、美国等相继强迫伊朗签订不平等条约。伊朗虽然名义上仍是"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地位。“往昔波斯帝国的辉煌与如今的耻辱形成鲜明对照,伊朗在追求复兴强国的路上必然产生强烈的民族主义,而强烈的民族主义又很容易导致极端主义和盲目的排外思潮。”

从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初,随着欧洲列强的侵入,伊朗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社会经济衰落,封建统治专横残暴,多次发生人民起义。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

三、现代文明时期

15、巴列维王朝(公元1925年—公元1979年)

1921年2月21日,礼萨·汗上校发动军事政变,占据德黑兰,1925年取得王位,建立巴列维王朝,于1935年改国名为伊朗。1941年礼萨·汗逊位,由其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继位。巴列维执政时期,美国为了获得伊朗的石油及保持在中东的利益,大力扶持巴列维王朝,伊朗强大的军力俨然成为波斯湾地区的警察。

在1951年4月28日,伊朗伊斯兰议会以79票赞成、12票反对提名摩萨台为首相,穆罕默德·摩萨台1951年至1953年间出任民选的伊朗首相,但在1953年被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的政变推翻。摩萨台是一位作家、行政官员、律师、议员和政治家,具有王室和贵族背景。他在任伊朗首相期间实施渐进式的社会改革,包括推行失业补偿金制度、立例规定雇主向患病或受伤的员工提供福利、以及解放佃农,令他们不再受地主强制劳役。此外,他又规定地主贡献租金收益的20%到一个基金,用以资助一些比如兴建公共浴堂、农村住房和害虫防治等的市政发展项目。 其为在首相任内最瞩目的举动: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们所有。例:在国有化以前,伊朗石油业自1913年起一直由英伊石油公司(后称英国石油,简称BP)掌控,而英伊石油公司背后则由英国政府操控。

在英国军情六处要求下,美国中央情报局策动了一场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在1953年8月19日推翻时任总统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导致部分伊朗人不满。

1963年巴列维国王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的蓝图来进行伊朗的农业与工业改革,例如土地改革、给予妇女选举权、森林水源收归国有、工人参加分红并限制宗教势力等措施。另外,还签下了在伊朗的美国军事人员可以享受治外法权,犯罪不受伊朗法庭审判,而是交给美国处理。伊斯兰教宗教领袖赛义德·鲁霍拉·霍梅尼大力反对,巴列维国王逮捕了霍梅尼,最后于1964年11月4日将霍梅尼强行驱逐出境。1979年,宗教领袖阿亚图拉霍梅尼发动伊斯兰革命,礼萨汗的儿子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16、伊斯兰共和国(公元1979年至今)

1977年起,伊朗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1978年,各地游行示威不断升级,群众抬着霍梅尼的画像,高呼“打倒国王,建立伊斯兰教国家”的口号。1978年8月,国王巴列维更换内阁,宣布对首都德黑兰等12个大城市实行军事管制,并出动大批军警镇压反对者。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由白色革命累积的不满情绪至此达到了巅峰,最终引发了伊朗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的示威和罢工造成石油工业停产,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令政局更加失控,伊朗陷入全国性的动乱。

1979年1月16日,国王礼萨·巴列维被迫出国“长期度假”,委任沙普尔·巴赫蒂亚尔组织内阁。2月1日,霍梅尼结束长达15年的流亡生活,由巴黎回到德黑兰,宣布废除君主立宪制度,成立伊斯兰临时革命政府。2月11日霍梅尼任命马赫迪·巴扎尔甘为伊朗总理正式接管政权,巴列维王朝覆亡。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10月,伊朗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德黑兰穆斯林群众愤而占领美国使馆,扣留使馆人员,史称伊朗人质危机,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在美国与苏联支援大量武器下与伊朗进行两伊战争,直到1988年8月20日停火,伊朗受损不少,但伊拉克更被这场战争拖得民穷财尽。战争期间,1988年美军护卫舰在波斯湾被伊朗封锁海峡的水雷炸伤,即派企业号航母战斗群报复,炸毁伊朗的锡里石油钻井平台,击沉伊朗乔森号导弹巡逻艇。

1997年当选的温和派哈塔米总统致力于改革,同时向西方释放出和解讯号。可惜由于美国入侵阿富汗与伊拉克,从东西两面威胁伊朗的国家安全,并用邪恶轴心这样的字眼攻讦伊朗,哈塔米的和解政策在伊朗国内渐渐不受欢迎,受到保守派抨击。和解进程在2005年内贾德当选之后戛然而止。2003年伊拉克被美英为主的联合部队占领。由于美军与伊朗相邻,加深双方矛盾,伊朗为了防范美军入侵而大举备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