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編者按:弘揚我縣優秀傳統文化,是歷史賦予的責任,也是傳承文化根脈、共築文化自信的時代命題。2020年6月13日為文化遺產日,按照國家文物局要求,展開以“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主題的宣傳活動。鎮巴縣博物館從即日起,以傳統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傳統曲藝、傳統禮儀與節慶等國家級、省級、市縣級重點民間文化遺產項目,採用文學作品形式進行介紹,向公眾呈現我縣豐厚的民間文化遺產資源和優秀的民間藝人風采,宣傳展示我縣民間文化保護成果。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傳統禮儀與節慶

嘗 新

記憶中的嘗新習俗完全消失了。

那時村子裡農耕為主,種植水稻,還有包穀,洋芋,小麥等五穀雜糧。村子裡的人視農業為命脈,由於是山區,水田特少,水稻在村莊裡倍受敬重。每當一種農作物熟了,村子裡的人吃第一頓叫叫嘗新。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嘗新這個習俗在鄉村早已約定成俗,特別是稻穀熟了,嘗新習俗尤為濃重。小暑節一過,田裡的稻子就飽滿了。還有十天半月,稻子漸漸黃了,遠山近嶺的麻雀蜂擁而至,它們在田野上下翻飛,不停地啄食稻穀,為了新谷不讓雀鳥糟蹋,從早到晚派人守在田頭吆趕雀鳥,一直守到到稻穀熟透了,就張羅著開始收割。趕在過去,開春過後,日子就緊巴起來。

家裡的糧倉的糧食越來越少,正月十五過後,半年的荒月熬到端午,三餐清湯寡水地過著,村子裡的人幾乎難得聞到大魚大肉的油腥,日子過得悽惶。這時,最盼望的就是嘗新。

記得大集體時候,每年稻穀快成熟的時候,生產隊會按照各家各戶的人口來計,先在一塊稻田裡集體割稻子,然後集中在一塊,由生產隊的會計和出納,足斤足兩的分配下來。家家戶戶將稻子領回家,女人開始張羅,把閒置半年之久的石舂洗乾淨,準備舂米。

我們家的嘗新傳統略有不同,不管怎樣,母親都會挑一個吉利的日子才張羅。提前通知孃家人某天來嘗新。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母親常說,男人家男人家,就是男人當家。嘗新,要等父親回來才辦。每當嘗新那一天,父親就早早地到集市上割肉打酒,只要碰見熟人就說:“我們今天嘗新了,要不去喝兩杯?”

父母親的恩愛,是兒女們的榜樣。特別是每次舂米時,外婆和母親一邊舂米,一邊拉扯家常裡外,親密無間的樣子羨煞旁人。很快,米舂好了,母親用竹簸箕,將穀殼一抖一抖去掉。這時,外婆也把柴火上的鐵罐水燒翻滾。母親把淘洗後的新米往罐裡一倒,十幾分鍾,罐子裡的水溢出來,母親連忙揭開罐蓋,用鐵勺在罐裡攪動,倒出多餘米湯,用微火慢慢蒸,不一會兒,屋子裡散發出大米飯的香味。

這時,太陽在村子的半空上掛著。新米的香味,穿過大門,在我家院子上空徘徊迴盪,映著太陽火辣辣的臉。越是這個時候,我們肚子裡像一出迴盪的鑼鼓戲,開始咕嚕咕嚕地叫喚不停。

米飯蒸的差不多了,母親早已切好菜,肉啊,豆腐啊,雞蛋啊,菜園裡摘好的新鮮蔬菜,豆角啊,茄子啊,黃瓜啊,琳琅滿目。母親洗鍋,備好佐料,準備就緒,外婆親自下廚。

炒四盤主菜後,父親把四方桌子搬到院壩,指揮著我們端出一小碗米飯、豆腐等剛炒好的葷菜擺到桌子上,然後倒上一杯酒,一雙筷子端端正正放在桌上。這時,全家人都齊刷刷地站在院壩,祭祀開始了,父親鄭重其事地燃上三柱香,焚燒著紙錢,三叩首作揖,只聽得他口中唸唸有詞:“天老爺今天嘗新了,感謝今年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人丁平安,莊移好收成,今天有新米飯,刀頭敬酒,紙錢燭香,敬獻天地,保佑年年都有好收成。”詞唸完,紙燒完,母親接著大喊一聲:“天老爺,嘗新羅!”我們也跟著喊:“嘗新羅!”後來我才知道,嘗新祭拜天地主要是感天恩,祈求來年豐收。

古代於孟秋以新收穫的五穀祭祀祖先,然後嘗食新谷。《禮記·月令》:“﹝孟秋之月﹞是月也,農乃登谷。天子嘗新,先薦寢廟。”《漢書·食貨志上》:“石三十,為錢千三百五十,除社閭嘗新春秋之祠,用錢三百,餘千五十”之記載。儀式結束後,父親點燃一串鞭炮,以示送客。順手將桌椅板凳挪動一下,請天神離席,然後把酒倒在地上,倒幾口飯在地上,讓狗狗先吃。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相傳在很久很久以前,人們沒有米吃。可在大海的那邊,卻有了穀子,主人無法過去取谷種,他說,“要是能種上穀子,能吃上大米那該多好啊!”主人的狗聽了。跳進大海,向對岸游去。不知又過了多久,狗游回來了,它把尾巴努カ向上翹著,主人一看,尾巴上粘滿了谷種。

主人立即把谷種收集起來,從此就有了谷種,種出了稻子,惠及了蒼生。有了米吃的主人沒有忘記這條不惜用生命為他取回谷種的狗,當第一碗米飯端上桌時,主人第一口是先給狗嘗的,因此,流傳下來了嘗新祭祀的米飯先餵狗的習俗。

菜上齊了,嘗新就開始了。爺爺和外公坐在上席,第一筷,必須是他們倆先動筷夾菜。照村裡的鄉俗,叫主先有,全家有。兩位老人動筷後,我們就迫不及待地朝葷菜盤裡夾菜。肉啊,豆腐啊,雞蛋啊,一樣都不能少,生怕下手晚了,一下子就風捲殘雲。於是,我們放開肚皮,狼吞虎嚥起來。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或許是村子裡的荒月煎熬,一頓美味佳餚,著實令人心生貪婪。外婆心疼我們,每次一邊吃一邊不停地嘮叨:孫兒啊,慢點吃慢點吃,莫把喉嚨嗆住了。每次嘗新節,飯前很開心,但飯後腸胃翻滾,五味雜陳,難受之極。外婆吃完飯後,坐在火坑前與爺爺聊天。每次看到我這樣,喊母親拿來桐油,在我肚子上又塗又抹,然後用手幫著揉我那圓鼓鼓的肚皮。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長大後,我外出求學,後來參加工作,回鄉下的日子相對少了。每年水稻收割後,父親就打電話叫回去嘗新。因工作忙沒能如他老人家的願。閒時,與同事聊起此事,他們認為大老遠跑回去吃一頓飯不值,我認為不是不值,主要是現在不是缺衣少食的年代了,從離開鄉下後,就再也沒體驗過嘗新。

近日,我到鄉下走走,過去的水田都修建樓房了,一棟連一棟。還聽父親說,他年齡大了,也不想種田了,我老家門前的幾畝水田送給別人種都沒人要,至今還荒著。農村人大都出門打工掙錢,很少有人種田種地,嘗新的習俗也開始淡忘。儘管如此,我還是時常懷念這個不是節日的節日。如同我一個久未串門的親人,一直在牽掛。

鎮巴傳統習俗-嘗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