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 貪腐中的法不責眾

先從一件清代乾隆年間的故事說起。

[清] 貪腐中的法不責眾

一次心不甘情不願的調任

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浙江佈政史王亶望在西湖上抱著美人,喝著美酒,真是暖風燻得遊人醉,那麼這個佈政史相當於什麼官呢,相當於今天的副省長,主管財政,民政。眼下浙江巡撫(巡撫相當於省長)空缺,王亶望可沒少花心思,經過一番運作,正等著皇上聖旨成為巡撫。

[清] 貪腐中的法不責眾

不久,收到了聖旨,面聖之後,乾隆皇帝要把他調到甘肅去,主持捐監,那麼什麼是捐監呢,古代古人要進入仕途,要麼通過科舉考秀才,還有一種方式就是通過購買國子監監生資格進入仕途,國子監是國家最高教育機構,說白了就是買文憑。買文憑的進入國家戶部,即財政部。由於古代是小農經濟,為了緩解財政困境,發明了這個制度。

[清] 貪腐中的法不責眾

那麼為什麼甘肅需要捐監呢?那是因為朝廷對西北用兵,甘肅需要供應軍糧,仗打完之後,由於當地貧苦,需要戶部撥款一百多萬兩救濟。

於是陝甘總督勒爾謹上書,要求朝廷同意捐監,捐監得到的糧食用來救濟百姓,減輕戶部負擔。

那麼王亶望又為什麼會被乾隆選中呢?因為乾隆認為王亶望父親是個清官,所以認為王亶望也是個清官,畢竟捐監是個容易貪汙舞弊,還有王亶望乾的也不錯。

曲線救國之計

王亶望自身呢,認為去甘肅做官,還捐監,很難做出成績,而且去艱苦的地方還沒有升官,心裡不爽。

王亶望到達甘肅之後,心裡活絡了起來。於是一場自導自演的大戲即將上演。

首先,捐監半年後,向戶部奏報,捐生員19017人,收監糧827500石,而當年戶部全國報捐人數才11739人。甘肅這麼貧苦地方,居然做出了這麼好的成績。實際上呢,總督勒爾謹發現,捐監人數也就7000多人,糧食30多萬石。但是勒爾謹一想現在告訴皇帝,豈不是自己也有責任,因為自己就是他的上司。

進一步,勒爾謹發現,本來皇上要求是本色捐監,也就是用糧買監生資格,而王亶望是折色捐監,也就是不交糧,而是交錢。交錢自然有很多文章可做,導致貪贓舞弊。勒爾謹也沒有辦法,既然木已成舟。

費盡心機貪腐集團

隨後王亶望想,既然收上來這麼多銀怎麼才能入自己腰包呢?

所以他就向朝廷報告,說申報銀兩用來建造糧倉用來存放收上來的那麼多糧食,實際上根本就不需要建造,這筆錢又被貪汙了,隨後又向朝廷報告說發生了旱災,需要賑災。隨後甘肅大大小小官吏都收到了好處,官府既然向朝廷報道了賑災,肯定需要做做樣子,所以還是給百姓發了一些糧錢。這樣全省上下的官員,百姓都收到了好處。朝廷即使下來查,也查不出什麼。

之後王亶望調任浙江巡撫,離任時賺的盆滿缽滿,繼任者王廷贊之後又同流合汙。那麼王廷贊為什麼會同流合汙呢?其實他的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

首先如果向朝廷舉報王亶望的做法,那麼因為自己缺乏足夠的證據,未必能夠將王亶望繩之以法;再者由於現在皇帝剛把王亶望提拔為浙江巡撫,現在告訴皇帝這樣的事情,不就是相當於打皇帝嘴巴子嘛;現在王亶望敢那麼貪汙,那麼必然是勒爾謹也是知道的,取證也未必容易,萬一取證不成,自己咋辦;後來王廷瓚也發現,原來自己還被監視起來,隨時受到生命威脅,因為這就是相當於和整個官場作對;現在唯一的辦法只能是裝作不知道就好了,反正該怎麼滴就怎麼滴,如果打破這個平衡必然導致整個官場的不配合,自己做不出什麼成績,又得到什麼了呢?“

事情敗露

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甘肅地區發生教派民變,後來朝廷派和珅領兵進剿,失敗而歸。乾隆便把陝甘總督勒爾謹革職查辦,隨後和珅為了推脫自己責任,說甘肅地區下大雨導致道路泥濘,致使兵敗。

乾隆立即警覺,之前甘肅一直報告說乾旱需要賑災,怎麼又下大雨了。由於看到勒爾謹被抓,害怕冒賑案暴露,所以王廷贊賄賂了和珅求對策,王廷贊聽從他的建議,交納一份議罪銀,數額較大,同時浙江巡撫王亶望也交了一份議罪銀,乾隆便命人前去甘肅調查,漸漸這樁七年大案冒出水面。

按照大清律例,“監守自盜倉庫錢糧罪,犯贓至一千兩 斬”,如果按照這樣標準,那麼甘肅上上下下所有官員都要殺掉,那麼西北邊疆將不穩定。所以乾隆皇帝只好將死刑標準提高到兩萬兩。雖然這樣,還是處死了五六十人。其他還有五六十人處理。

法不責眾的處理

這個讓我想起了人民名義相似的情形。

犯官太多對於懲罰機制確實出了道難題,英明神武的乾隆皇帝解法便是讓讓損失最小化,官僚系統對於乾隆皇帝來說,就是一筆財富,畢竟這些官僚行政能力的培養,都是花費了老百姓的血汗,而老百姓的血汗就是皇帝老兒家的財產,相當於將皇帝老兒的財產完成了一次高級意識形態的轉化儲存而已。

變成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能力,雖然這種能力也可以隨時變成造福自己的能力。如果將這些官員都殺掉就是在將這些財富都毀滅了,而如果讓這些官員戴罪立功,那麼將可以極大的避免二次貪腐的可能性,對於皇帝來說,就是一種將功補過的挽回。

最後想以白居易的一句話結尾。

雖有貞觀之法。苟無貞觀之吏,欲其刑善不亦難乎

往期精彩

No.1「[書] 為什麼"SOS"是求救信號?《編碼的奧秘》(一)」

No.2「[書] 繼電器改變的世界!《編碼的奧秘》(二)」

N0.3 [民] 民國女神林徽因」

No.4「[談] 一位女博士筆下的人心」

N0.5 「[明] 倭寇真是日本人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