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腳下的土地


堅守腳下的土地

凜冬已過,皓月長明,疫情終時,這人間仍是星河滾燙,水木精華,江上如故。

小時候受電視劇的影響,除了奧特曼,不相信世界上有英雄;現在長大了,我開始相信除了奧特曼,有些人即便沒有魔法,也會是大英雄。

堅守腳下的土地

剛送走了2019,2020年一開始,新型冠狀病毒就霸屏了熱搜榜。往往不是霸屏熱搜榜那麼簡單,每天都在增加的數目、每天都在變深的顏色、各省陸續開通重大事件一級響應,也證明這次是個硬骨頭。

微博上的很多熱聊話題,比如說疫情過後你最想見誰、假如沒有疫情你現在在哪兒、疫情期間宅在家裡才發現的事兒……能讓人笑,也能讓人哭。不少人感慨:好像2020年一開始,就教會了我們如何珍惜。

堅守腳下的土地

疫情期間,有這麼一群人,當小部分人在網上造謠傳謠,發國難財、不遵守規章制度的時候,他們在做著有意義的事。他們是奔赴一線的白衣天使、幕後堅持保障物資運輸暢通的“擺渡人”、青年代表90後、穿著綠色衣服的人……很多很多這樣的英雄,他們沒有魔法,不能揮揮手指念個咒語病毒就消失了,他們是一群和時間賽跑的人,是一群真槍實幹的英雄。

堅守腳下的土地

2020年,鍾南山院士83歲,當新型肺炎以前在武漢騰空而起時,是這個83歲的老人主動請求前往疫情地。面對疫情,奮鬥前線的同時他也給民眾打了一針強心劑:我們有信心非典不會重演。耄耋之年的他精神滿滿,寶刀未老,將鍛鍊融為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像他這樣奔赴在一線的醫護人員,防護服下他們褶皺的皮膚和疲憊的身影,甚至有些人的犧牲,這是家國情懷,這也是社會責任感。

堅守腳下的土地

魯迅先生說過:有一份熱,發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裡發光,不必等待火炬。“不要播我的名字,媽媽看到會擔心”這是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的90後女孩的採訪,有人說:2003年非典爆發,全世界在守護90後,17年後,新冠來襲,90後在守護全世界;那個捐出養老本的拾荒者、那個只剩13.78的管道工、那些捐出口罩的村民、那位硬核送果子的老奶奶、那個送存錢罐的小女孩……這些都讓我們深刻體會到14億華夏兒女與祖國母親的血脈相容,共同堅守腳下的這片土地。

堅守腳下的土地

沒有一個黑暗不可逾越,沒有一個光明不會到來,天亮之後,唯願山河無恙,世事如初。


編審:宣傳處



堅守腳下的土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