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

五代宋琴篇

佳展回顧


李白有詩云“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客心洗流水,餘響入霜鍾。不覺碧山暮,秋雲暗幾重。”


9月,“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在浙江省博物館開展。展覽匯聚故宮博物院等國內九家博物館的優質唐宋古琴共21張,展示傳世古琴的魅力。古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2003年古琴藝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唐宋兩代是我國古琴發展的繁榮時期,斫琴名匠輩出,擅琴名家備受推崇,流派分野,文人琴興盛,琴棋書畫四藝在宋代成為文人的必習之藝。琴曲、琴詩、琴學論述層出不窮,蔚為壯觀,減字譜在唐代出現,至南宋得以確定,極大地促進了古琴藝術的發展與傳承。傳統的斫琴工藝在唐宋時期已經完備與成熟,從琴式、選材、面底厚度、弧度的配比、槽腹結構、漆灰、聲音等,都形成了一套相對詳細的方法和工序,為後世奉為經典,一直沿用至今。


唐初,古琴一度處於低潮,“古聲澹無味,不稱今人情”在宮廷受到冷遇,如玄宗好羯鼓卻不喜琴道;在民間又因盛行外來音樂而頗為寥寂,“何物使之然,羌笛與秦箏”。


然而,以王維、白居易、韓愈等為代表的文人,始終堅持著文人調素琴的傳統,在唐肅宗之後,古琴得以復興。古琴的形制在唐代最終確定,其外形與今天所見古琴無異,古琴得以代代相傳,不曾斷絕。


由於吸收了豐富多彩的外來文化與音樂,古琴面貌為之一新,斫琴工藝高超,湧現了眾多斫琴名匠,以四川雷家為最,其中以雷威最為著名,他們所制之琴歷代視為希世鴻寶。古琴在宮廷雖遭冷落,但在以白居易、韓愈等文人的推動下得以復興。古琴的演奏技巧日趨精湛,出現了趙耶利、董庭蘭等備受讚賞的琴家。琴家曹柔首創古琴減字譜,極大地促進了古琴藝術的創造與傳播。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五代-北宋鳳勢式“春雷”七絃琴

琴長121.3釐米,隱間112.5釐米,額寬19.5釐米

肩寬21.8釐米,尾寬16釐米,厚5.5釐米

海上琴家吳金祥先生舊藏

1960年入藏上海博物館


霹靂式。琴面渾厚作半橢圓形,琴形寬厚,邊沿圓潤。琴面為杉木斫,木質蒼古。髹黑漆間慄殼色漆。修補缺損處現瓦灰胎。琴面發冰裂紋,底為蛇腹斷。骨徽。紫檀嶽、尾,足、軫為牙質。圓形池、沼,池徑7.3釐米,沼徑5.5釐米,並以竹材鑲邊,接口於左側。池沼內納音微隆。琴背龍池上方陰刻篆書“春雷”,池下方陰刻篆書“風雷月高”方印及“春華”圓印,均填朱漆。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浙江博物館《千年清音·唐宋古琴特展》五代宋琴篇




圖片均為樂藝會藝術圖庫資料,版權所有

歡迎訂閱轉發

謝絕不經同意擅自拷貝圖文至自己公微號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