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事件接二連三,賣也好,送也好,就是不能成“冤大頭”

據加拿大媒體週二報道,多倫多市已經召回超過62000個被認為有缺陷的口罩,這些口罩被分發給長期護理中心。多倫多消防局局長馬修·佩吉表示,有缺陷的口罩佔了該市外科口罩庫存的一半左右。佩吉稱這些口罩是中國製造的口罩。

芬蘭政府官員8日稱,7日從中國廣州運來的200萬隻醫用口罩和23萬個呼吸器面罩經檢測後未能達到在醫療環境中使用的標準,芬方對此有些失望。

前有荷蘭、西班牙、土耳其、捷克、菲律賓等國質疑中國產口罩等防疫物資“質量不合格”,後有英國、印度、澳大利亞等國要求中國賠償疫情造成的損失,更有甚者要求中國減免非洲國家債務。

當下,在中國自身造成損失情況下扔不遺餘力的幫助其他國家走出困境,此時出現不和諧聲音,難免讓人心灰心冷,但同時也應看到西方集體“發難”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長期對中國的一種意識形態偏見。在疫情給各國經濟造成一定損失的情況下,急需找一隻肥洋宰割,彌補疫情所帶來的損失,中國自然成了首選目標。

當下,在中國自身造成損失情況下扔不遺餘力的幫助其他國家走出困境,此時出現不和諧聲音,難免讓人心灰心冷,但同時也應看到西方集體“發難”不是偶然事件,而是長期對中國的一種意識形態偏見。在疫情給各國經濟造成一定損失的情況下,急需找一隻肥洋宰割,彌補疫情所帶來的損失,中國自然成了首選目標。我們絕不做沉睡的“羔羊”,也絕不做“冤大頭”。

應充分重視,積極研究對策,防止疫情後集體向中國申訴,同時援助也應注意度和時間,區分不同國家,不能耍大牌,既要講溫度又要講原則,防止出現出力不討好事件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