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許可馨事件過去十多天了,既沒有按照原先許可馨預定的軌跡——“冷處理三天就好了”的路線行走,也沒有網友們所“期盼”的事實出現,結果到底怎麼樣,還有待主流媒體持續關注、深挖、和相關部門繼續努力。或許事件正在沿著事件原本本身的事實軌跡在行走,潤物細無聲,一切都在相關部門的掌握中,又或許大家選擇了淡忘。等待許可馨下一個“預期目標”實現——等高考結束或者國慶期間,人們就會忘記,至少那時影響就會少了。結果終究走向何方,只有等待時間去證明。

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許可馨事件已經過去半月有餘,為何大家都不曾忘記,而且還在持續發酵,時不時被人提起?

事件本身令人不愉快

許同學的言論中,很多地方都是一句話打一船人的句式,把很多部門“無緣無故”給扯出來,正所謂: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落。同樣讓無辜的人無端被傷害,莫名其妙地被人罵了一通,肯定是不高興的。讓大家不高興一次還不夠,許可馨後面還持續惹怒大家。這樣無端加深了大家對她的記憶。

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事件本身足夠好奇

在許可馨的諸多網絡發文中,內容充滿“魔幻”——神秘莫測的成分很多,有“刻板印象”的效果,引起了大家足夠的好奇,出於“獵奇”心理,大家都想知道事實是什麼:比如父母到底是誰?相關部門到底有沒有問題?為什麼這麼久還沒有一個結果?越不想大家知道的事,大家越想知道。就像“潘多拉效應”——越看不見原本事實,遮遮掩掩,人們就越想知道這裡面到底藏了什麼。

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快意恩仇的心理

人心都是向善,對於那些不符合我們審美標準、挑戰我們道德底線的人,就像武俠小說裡反面人設,我們自始至終都想看到她應有的結果。而這種心理狀態出自於我們內心的良善、對道德底線的守護,而絕非落井下石。其實我們每個人心中都住著一個“俠客”,或者每個人都想成為一個俠客或者英雄,對待那些破壞底線的人,不遵守規則的人,都喜歡用江湖的“快意恩仇”方式去解決,都想看到大快人心的結局。

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抹不掉的網絡記憶

農村有一句俗語:“說的是風吹過,捱打才是實在貨。”意思是說在教育小孩的過程中,說的東西很容易忘記,捱打才能加深記憶。可是時代在變遷,網絡是有記憶的。人們說的話一旦以文字形式出現,在網絡發達的今天,那就再也抹不去相關內容。因此這事的處理方法,採取冷處理、逃避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需要相關部門正面回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

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對於許可馨,我們既不能採取過激行為,以免傷害無辜;也不能麻木不仁、採取默然的態度。對此,我們應該保持一定的溫度、熱度和關注度。同時從中吸取經驗教訓:任何教育個案的失敗,都是從家庭教育開始的。

在家庭教育中,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我們首先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從小培養孩子的責任感、愛國主義情懷、上進心等重要品質。其次才是學好文化知識。“三觀”的形成大部分給家庭教育有關、而學科知識大部分給校園有關。只有“三觀”正,才有可能成為祖國的棟樑,至少是一個不給社會添亂的人。不給社會添亂是底線,只有守住底線,才有機會有能力為國家做貢獻

為“許可馨”每天堅持卡能持續多久?是善意提醒?還是落井下石?

歡迎大家留言、轉發、分享和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