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钗头凤》道尽了陆游对唐琬的"纸短情长"

红酥手,

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一首《钗头凤》道尽了陆游对唐琬的

这首词是北宋诗人陆游二十七岁那年与好友在春日同游沈园,遇到前妻唐琬写下的佳作。在很多人眼里陆游都是以一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形象存在,是一个壮志未酬,一心想要收复故土的抗金英雄。然而铁汉柔情,陆游在感情上也有崔脆弱的一面。在陆游一生当中为怀念他青梅竹马的真爱留下了很多寄相思的诗词名句。

相爱

历史上唐琬的身份有很多争议,但是就史料来看,唐琬是陆游的表妹一说还是更为大家接受。陆游在与唐琬结婚之前参加过两次科举考试,但是都没能得中进士,全部落地。在此赶考期间他经常住在表妹唐琬家,一起学习,两个人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正是在那时两个人互生情愫,加上两家的关系,古人都是信奉亲上加亲,最后的结合自然是水到渠成。陆游的母亲看陆游连续两次科举不中,认为陆游心性不定,早点成家或许能让他感觉责任更重大从而能够更加发奋用功,早日考取功名。公元1144年,弱冠之年的陆游在母亲的安排下迎娶了唐琬。

一首《钗头凤》道尽了陆游对唐琬的

相离

才子佳人的结合那诗一般的生活自是洒脱自如。两个相爱之人的婚后生活是幸福的,结婚三年陆游与唐琬每日诗词曲赋,美酒佳肴,游山玩水。但是好景不长,陆母原本是想着陆游成家后安下心来早日考取功名。却没成想到结婚后的陆游生活更加散漫了,陆母把这一切都归集到唐琬的身上,认为这一切都是唐琬的错误,她没有督促陆游的学业,没有尽到一个贤妻良母的责任。更为重要的是,结婚三年,唐琬没能为陆家生下一儿半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陆母最为不能容忍的。而且"无子"犯了古代"七出"中的一条,于是陆母棒打鸳鸯,要求陆游休妻,《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与焦仲卿的悲剧在陆游与唐琬的身上重演。陆游是个出了名的大孝子,在古代的伦理道德压力下不得不服从陆母的安排,万般无奈下休掉了唐琬。

唐琬并没有离开,陆游把她安排在一处别馆,经常偷偷跑去两人相会。没有不透风的墙,陆母发现后勃然大怒,背着陆游把唐琬驱离,两个相爱的人彻底分离,可以想象一下当时陆游该是何等的心碎啊。为了让陆游打消对唐琬的念想,陆母很快安排陆游迎娶王氏淑女。而唐琬嫁给了皇室宗亲赵士程。说来也是造化弄人,此后陆游与王氏生了六个儿子。

相遇

陆游二十七岁那年,距离他与唐琬离别已经整整十年,春日里陆游独游沈园。在这里他遇到了分别十年的唐琬。那天恰逢唐琬陪同赵士程一家人在此游春。人群之中两个相爱的人却不能坐下来互道衷肠,只能相逢一笑。陆游注视着唐琬从眼前走过,十年的相思与无奈涌上心头。原本该是举案齐眉的恩爱伉俪,而今却被迫分飞各有家室,要装成陌路之人。当天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得同意,差人给陆游送来了酒肴致意,陆游喝着唐琬送来的酒,看着这沈园的春景在墙上奋笔疾书,写下了这首著名的《钗头凤—红酥手》。唐琬看了之后心中也悲痛到极点,回应了陆游一首词: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

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

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一首《钗头凤》道尽了陆游对唐琬的

此中得无奈和惆怅跃然于纸上,对陆游的真挚之情溢于言表。在封建时代的唐婉是那么的渺小,陆游也是那么的无力,这两首遥相呼应的词是两个人内心深处的呐喊和挣扎,但却更加映衬得显示那么残酷。

相隔

沈园分别之后不久,唐琬便抑郁成疾,一病不起,最后香消玉损离开了人世。而陆游刻意远走他乡,开启了他的抗金事业,为之不停得奔跑。此后沈园成了陆游的精神家园。告老还乡之后他居住在沈园附近,每到春日便要到沈园踏踏春,仿佛在这里可以再次看到故人的影子。1199年春,75岁的陆游又来到沈园,回想着当时年少,头脑里又浮起了与唐琬那惊鸿一瞥的画面,留下了《沈园》二首:

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

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

疑是惊鸿照影来。

其二:

梦断香消四十年,

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

犹吊遗踪一泫然。

一首《钗头凤》道尽了陆游对唐琬的

"六十年间万首诗",陆游奔波忙碌的一生写了上万首诗,没有写过自己母亲的,也没有写过续弦的王氏。唯独对唐琬却是"纸短情长",有着写不完的思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