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中国有源远流长的诗歌传统,自《诗经》开启,至唐代鼎盛,一直到近现代的朦胧诗派,几千年未曾中断。

同时,中国的传统文化又特别讲求“中庸之道”。孔子点评《关雎》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八个字,被后世奉为圭臬。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中庸》开篇就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翻译过来就是,感情还没有产生的时候,人心是平和自然的,这就是“中”;而感情的表达恰到好处的时候,便能达到“和”的境界。中,是稳定天下之本; 和,是为人处世之道。

受这种教育和文化的影响,古代诗人在写诗的时候,特别注重感情的抑制。而强烈的情感喷薄欲出,理性的控制渐失效用,这种情感与理智的冲突,恰恰造就了很多诗歌悲伤而又唯美的境界。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一首,写的是游子之伤

古代音信不发达,加之天灾人祸,很多人真是“一别就是一辈子”。他们特别注重送别,除了感情深厚以外,这也是重要的原因。

游子在外,离乡万里。虽与妻子心心相印,却只能在四处漂泊中忧伤终老!

乐莫乐兮心相知,悲莫悲兮生别离。

和相亲相爱的人分离,却又无能为力,这恐怕是最让人肝肠寸断的事了吧。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贾岛:题诗后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

这一首,写的是诗人之伤

贾岛是著名的“苦吟诗人”,我们现在经常使用的“推敲”一词,就是源于他“僧推月下门”和“僧敲月下门”的纠结。

杜甫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这句话送给贾岛再合适不过了。

贾岛一生,不喜与人交往,而是沉浸在自己的小世界里研究诗句。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这泪既是为自己的辛苦付出而流,更是为知音难觅而流。即便自己写出了惊人语,没有知音可以欣赏,也只能是“归卧故山秋”了。

老天给了他一颗与众不同的灵魂,却同样给了他对人们温暖的需要,这正是悲剧所在。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高蟾:金陵晚望

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

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

这一首,写的是家国之伤

高蟾是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是在唐僖宗年间,而这位皇帝几乎一生都在外逃命。先是黄巢起义,后是宦官、节度使争权。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动荡的年代,诗人在暮色时分登上金陵城远望,看到的是这座千年古城曾经见证了多少日出日落,可自己内心的凄凉,任是世间哪一位丹青高手,都是画不出的。

人们常说“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忧愁袭来时,丝毫不弱。诗人登临千古,看到的、想到的,万般心事涌上心头,又不知从何说起,只能是“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唐琬: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这一首,写的是妇人之伤

婆媳问题,古已有之。陆游和表妹唐琬两情相悦,恩爱非常。无奈陆游的母亲看不惯,生生将他们拆散。陆游虽心又不甘,但还是遵从了母亲的意愿。

两人再相遇时,唐琬已经改嫁,陆游心有戚戚,写下了《钗头凤·红酥手》: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唐琬回了一首《钗头凤》。上阕,自己的心事无人诉说,只能“独语斜阑”,生活尽是难难难。下阙,愁容常在,却又怕人问起,只能“咽泪装欢”,瞒瞒瞒。

不知道陆游看到这一首词的时候,心里又是怎样一番滋味。

古人喜欢“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四首诗,却把伤心写到了极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