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扶风县天度镇以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为契机,创新性地将“政用产学研”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农村生产实际有机融合,聚焦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作用,持续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多维发力促进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实现了“一花双果”的共赢模式。

建园区,强基地。在全镇建立了山楂、甜柿子、花椒和设施蔬菜大棚等4个特色高效农业“千亩示范园”,共解决周边村组127户贫困劳动力就近就业,带动233户贫困户参与分红;依托乔山能源光伏发电站、鑫乔、绿品、乔山农业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及18个集体经济合作组织,大力发展花椒、山楂、甜柿子等特色产业,共带动603户贫困户参与产业发展,累计实现增收217万元。

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聚特色,创模式。天度镇围绕休闲农业、生态观光农业等技术集成与示范,积极推广应用绿色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着力打造一批创新驱动增长点,推动形成了一批科技引领的示范村(镇),成为助力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毗邻野河山自然保护区的鲁马村,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丰富的天然槐花资源。近年来,该村积极融合生态休闲和乡村旅游,坚持以“产业+文化旅游”为主题,全力打造绿色生态“蜜蜂小镇”,通过成立蜂产品加工企业、养蜂专业合作社,建设蜜蜂科普基地、蜂疗养生研究所,形成集蜜源植物培育、蜜蜂特色养殖、蜂蜜深加工、蜂毒医疗、蜂产品贸易于一体的特色蜂产业链条,带动贫困户发展中蜂养殖,推动镇域经济质量效益双提升。


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巧示范,共脱贫。天度镇“鑫乔山楂种植产业扶贫基地”是一家集种植、农产品深加工、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基地,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鑫乔山楂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吸纳入社会员141户,其中贫困户139户,取得农民技术职称资格人员18名。合作社常年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的专家教授进行山楂种植管理技术指导,先后争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产业发展扶贫项目资金30万元,并推行“支部+园区+合作社+贫困户”脱贫产业模式,139户贫困户社员全部带资入股,每年分红7.05万元;长期参与示范园劳务的17户贫困户和季节性劳务贫困户,每年获得劳务工资40余万元。并通过投入分红、务工、土地流转等形式带动其他贫困户增收致富,2019年每户增收3000元,极大的调动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的积极性。

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授技术,增动能。天度镇常年聘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宝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或科研院所专家来为果农进行果树种植实用技术课程讲授和指导,为果农提供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技术服务,全面提升果农专业技能。同时,积极开展“天度‘三讲’(讲技术、讲政策、讲故事)燃起奋斗之火”主题活动,积极邀请苏晓强、周霄、张刚等扶贫一线帮扶标兵定期为干部群众解读脱贫攻坚帮扶政策,介绍帮扶经验,推荐史会英等脱贫致富典型人物为大家分享脱贫致富典型故事,有效增强了贫困群众自主脱贫意识,激励其依靠双手辛勤劳作,早日实现增收脱贫。

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扶风县:聚力“政用产学研”创新体系,实现“一花双果”共赢模式

【注】“政用产学研”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创建平台,宣传政策,推广经验做法,推动产学研相结合,把理论在具体实践中进行验证,推进成果转化运用,使各级政府与乡村在政技物方面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化可持续健康发展,从而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化延斌、张军锋、陈 超、邢 苗、任亭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