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暖玉树⑪】蒋涛:把最美的记忆变成祝福送给玉树

编者按:

十年感恩心,风雨共征程。2020年4月14日是玉树7.1级地震10周年纪念日。1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无私帮助下,玉树人民树立“大爱同心、坚韧不拔、挑战极限、感恩奋进”精神,从灾难走向新生,用勤劳的双手战胜了一个个困难,用中国力量谱写了一曲曲感人之歌。

重温玉树精神、见证新玉树奇迹。站在历史的节点上,青海自媒体联盟联合青海在线网采编人员走进玉树,走访抗震救灾中的志愿者、重建者和见证者,用镜头和笔触来记录高原雪域城市的变迁和新生,特联合推出《春暖玉树》大型系列深度报道,展示新玉树建设的辉煌成就和玉树人民美好的幸福生活。敬请关注!

【春暖玉树⑪】蒋涛:把最美的记忆变成祝福送给玉树

2010年之前,玉树是蒋涛的工作地,2010年之后,他把玉树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

蒋涛,1975年出生在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2010年任青海移动玉树分公司副总经理,现任青海移动公司工程建设中心副总经理。

不屈的“移动”人

2010年4月14日5时许,蒋涛还在睡梦中就被突如其来的晃动摇醒了,他睁开眼发现晃动消失了,被困意束缚的他没当回事重新进入了梦乡,7时49分,强烈的震感袭来,他脑海中想到一个恐惧的词语——地震。深知地震破坏性的他马上穿上外套从2楼宿舍跑到了院子里,从宿舍到院子本来不远的路程,他感觉走了很长时间。这时,原本不大的院子里陆陆续续跑出来了许多公司的员工,员工们手拉手相互检查伤口,看同事身上有无伤口。他定神看了看周边的环境,公司的办公楼和宿舍楼墙上出现了裂纹,宿舍院墙塌了一半,远处的房屋倒塌十分严重,镇上人员慌乱中伴随着呼喊声往旁边体育场跑。

公司员工宿舍和体育馆只有一墙之隔,每天早晨蒋涛起床都会听到墙外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和晨练的声音。公司一位员工看到一个九岁左右的学生被压在体育场墙底下,连忙搬起残壁,小心地抱起孩子,送到赶来救援的警察手中。送走孩子,看着熟悉的地方变成满是伤痕,蒋涛心里像是压了一块石头,沉甸甸的。公司办公楼下有家小卖部,蒋涛立即安排人员联系店老板买了很多方便食品抬到体育场里,几箱物资就这样凑齐了,他开始考虑灾后工作开展的问题。

地震造成了玉树断水、断电,也断了通信。灾后第一时间青海移动公司就联系了玉树分公司,关心员工的生命安全,以及安排下一步灾后通信基站的检查与修复。地震的恐慌还没过去,蒋涛马上投入紧张的工作中,他想到灾难无情,压倒了玉树的房屋,但移动公司要为玉树出一份力,保证灾后通信的畅通。玉树分公司的领导分头行动。一位带领网络维护人员抢修受损的移动基站和光缆线路,而蒋涛则去州委州政府汇报情况,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无线座机和充值卡,并为救灾单位提供通信设备。同时,安排员工立即在街头、体育场等地方设立了六处“免费报平安”电话,尽可能地为受灾群众提供通信和手机充电服务。这一举动,第一时间保障了指挥部救灾指挥的需求,恢复公众通信,为抗震救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这是我们通信公司的责任和义务,我只是公司的一员,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蒋涛说。

4月15日,青海移动公司送来了帐篷等物资,得知几所学校受灾严重,房屋基本全部倒塌,省公司领导安排他为学校捐赠一些帐篷,让孩子们有一处避风的地方,他和司机拉着20余顶帐篷送到抗震救灾指挥部。

【春暖玉树⑪】蒋涛:把最美的记忆变成祝福送给玉树

玉树新城 刘志强 2020年4月11日摄

玉树地震期间,他在车里睡了三天,晚上玉树气温低,车内空间狭小,对于一米八的蒋涛来说身体有些委屈,他只能盖着军大衣蜷缩在座椅上,睡在车里很不舒服。

午夜时分,蒋涛惊慌失措地翻坐起来,看到车窗外面的景色笼罩在黑夜中,朦朦胧胧却能看到山体塌方之后的裸露出来的土壤原色。余震发生的时候,蒋涛不禁有些恐惧,心里面不禁发毛,浑身打了个颤。随之余震很快过去,疲倦早已侵袭全身,很快就睡着了。“白天很累,夜里余震不断,虽然害怕,但很困意,一会儿就睡着。”回想起震后几天的生活,蒋涛心有余悸。

地震当晚,青海移动公司的第一批救灾物资送到玉树,蒋涛和员工一起搬卸物资,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阿妈佝偻着腰走过来,眼睛盯着箱子里的方便面,手指着自己的喉咙,蒋涛看明白了:老阿妈饿了,想要一点吃的东西。看到老阿妈寻要吃的,蒋涛眼睛泛酸,连忙从箱子里拿出方便面给了老阿妈,老阿妈用藏语不停地说着感谢,一句句感谢深深触动着蒋涛。

连续一周的忙碌,蒋涛终于吃上了一口热饭,员工们围坐在帐篷中,每人手里一碗热饭,一边吃一边流泪,他走过去用手拍拍员工的肩膀以示安慰,鼻子酸酸的,心里五味杂陈。和员工经历过地震,他早把员工当成了自己的家人,他看着玉树分公司在“废墟”上矗立不倒,是一个个不屈的“移动人”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他正是成百上千“移动人”中的一员。

守得云开见月明

灾后3年,玉树处于紧张的重建中,蒋涛每天都会观察玉树建设施工的情况。一座、两座高楼立起来了,一顶、两顶帐篷拆除了,街上来往的人又多了起来,藏胞脸上又重新挂上了笑容,他亲眼看着玉树重建的进程,心里感到很欣慰。

历时3年,从住帐篷到住板房,蒋涛见证了灾后重建的过程,他感慨着祖国的伟大、玉树人的精神,“我们国家真的很伟大,玉树人民很团结,我们公司员工与当地人相处的非常融洽,我也算是半个玉树人了。” 蒋涛说。

【春暖玉树⑪】蒋涛:把最美的记忆变成祝福送给玉树

玉树新城 刘志强 2020年4月11日摄

情绪就像被开了闸的洪水,一旦打开很难关上。2018年,蒋涛出差去玉树,那个留下他很多回忆的地方,8年过去,玉树的街道整洁漂亮,高楼矗立,玉树变了样,但还是他心中那个温暖的地方。

他去玉树抗震救灾纪念馆寻找他的记忆,看到大厅中1000多张照片组成的一个“爱”字、414盏酥油灯排列在两边、废墟中挖出的学生用品陈列在展台……他的眼泪夺眶而出,每一张照片是玉树人的记忆,也是蒋涛的记忆。“虽然经历了地震,当时看到纪念馆里的东西还是很震撼。”蒋涛回忆当时的情景,眼眶已经湿润了。

2013年,蒋涛因为工作离开了玉树。离开玉树后,他每天很想念玉树,会特别留意网上关于玉树的情况,他想再去玉树看看,他的第二故乡现在是不是更美丽了?

灾难或许会摧毁我们的街道、房屋,甚至我们的躯体,但它无法熄灭生命的光,也永远不会磨灭我们重建幸福的勇气。十年的记忆,玉树人不会忘记,蒋涛不会忘记,在雪域高原经历过苦难的每一个人都不会忘记。

地上的裂纹会被填平,可刻在年轮里的记忆会随着时间越来越多,而这些记忆交织在一起变得滚烫起来。

蒋涛说,玉树地震10年了,自己时时刻刻都在默默祝福玉树,现在是,将来也是。说完,他看看窗外,眼眸里充满了祝福和希望。(文/米海莲 图/刘志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