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纳溪:楠竹林下种“山珍”

“冯老板,请帮我采摘20公斤鲜菇,下午过来取货。”4月10日,泸州市纳溪区白节镇高峰村大球盖菇种植大户冯再国一边带着工人采摘大球盖菇一边接电话,眼下气温升高,菌菇出土快,每天至少采收一次,还要打理晾晒、包装入库和订单发货,硬是忙不过来。


  冯再国去年10月和今年2月先后在流转的楠竹林下种了40亩大球盖菇和40亩竹荪菌种,目前大球盖菇和竹荪进入采收高峰期,大球盖菇亩产量预计在2000公斤左右,竹荪亩产量预计可达320公斤左右。依托电商等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冯再国的林下“山珍”俏销周边市场和省内外大都市,年纯收入达50万元。

泸州纳溪:楠竹林下种“山珍”

冯再国采摘大球盖菇

  “别人搭建大棚栽种木耳、竹荪、羊肚菌等都能赚钱,家门口的数万亩楠竹林是天然的种植大棚,发展林下种植肯定有‘钱’景。”冯再国说,村民加工竹片留下竹屑、竹灰等下脚料是培育菌菇、竹荪的最佳原料,就地取材成本低。  为提升试种成功率,冯再国专门从菌种场采购了一套设备自制木耳菌棒,有效解决了户外木耳菌棒变质腐烂问题。露天培育相当于生态种植,延长了木耳的生长周期,产出的木耳口感非常好,投入市场后供不应求。  什么品种风险小,什么品种挣钱快,冯再国就种什么品种。于是,他先后成功试种了木耳、竹荪、羊肚菌、大球盖菇等食用菌,既有利于管护楠竹,又增加了收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