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夏季养生正当时#每年公历7月22日-24日是夏季节气的最后一个节气~大暑,一年中最热的节气,雨水多天气炎热,全年温度最高阳气最盛的时节,大暑养生5点小妙招,祛湿解暑健脾胃。

大暑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

1、睡眠充足,适宜运动

大暑节气养生,充足睡眠要,不可过于乏困时才睡,适当微感乏累时开始入睡。不可露宿,室温要适宜,不可过凉或过热。早晨醒来可以在床上做一些保健功能,如烫眼,叩牙,鸣天鼓、按揉腹部,梳理中脘穴到下腹等,再下床活动,早晨可以到室外进行一系列健身,但运动量不要大,以身体微出汗为主,可选用散步或者练习静气功、太极拳等慢功操。此时,日常生活中气温高,中午不宜外出。而居室其温度切不要太低。

大暑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

2、去肝火,防止情绪中暑

防止“情绪中暑”,大暑时节高温酷热,人们易动“肝火”,会产生心烦意乱,无精打采,思维紊乱,食欲不振及急躁,焦虑等异常行为。这是“情绪中暑”所引起的,养生要注意心态清净,越是天热,越要“心静”,以避免不良的刺激。

3、防暑湿益气养阴的食物

多吃防暑湿益气养阴的食物,多吃去燥湿健脾的食物,可用橘皮十克(鲜橘加量),冰糖适量,用开水起泡后代茶饮,具有理气开胃。燥湿化痰的功效,适用于暑湿所致的脘腹胀满,饮食无味者食用。大暑时节,除了炎热外,还会出现多雨和阴雨绵绵的天气。气候特点以潮湿,闷热为主。所以从传统养生学的角度,特别要注意对暑湿的预防,暑湿侵害,人体可能会出现胸膈满闷,饮食无味,口中黏腻,头昏脑胀,肢体困重等症状,所以应该消暑清热,化湿健脾的方法进行预防和治疗。

大暑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

4、益气养阴,清淡食疗

益气养阴食物不可少,大暑天气酷热,出汗较多,容易耗气养阴,此时人们常常是“无病三分虚”,因此,除了要及时补充水分,还应常吃一些益气养阴的食物,以增加体质,使湿热之邪,无机可乘。所选的食物一定要清淡,不可过于湿腻,否则即伤脾胃,导致消化不良,如山药,红枣,海参,鸡蛋,牛奶,蜂蜜,莲藕,甲鱼,豆浆,百合粥都是夏日进补的佳品,可以根据个人喜好选搭食物。

5、合理饮食,营养充足不油腻

大暑节气气温较高,身体新陈代谢快,热量消耗大,要及时补充蛋白质,多吃豆制品。

清热解暑养生菜,山药、西瓜炒百合:山药200克,西瓜鲜百合各150克,大葱姜各10克,植物油10毫升,适当盐、鸡精,水淀粉,香油各适量,山药去皮切丁,西瓜取瓜瓢去子,定山药丁于百合,分别用沸水焯出,锅内加植物油,烧热放入葱姜烹出香味,放入山药丁百合炒。加适当盐、加西瓜丁,大火快炒,放入鸡精,用水淀粉勾芡,淋香油即可,此菜可以清热解暑。

大暑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

西瓜、番茄汁:西瓜250克(净量无子无皮),番茄2个,番茄用沸水冲烫剥去皮,两者同时搅汁,这款果汁可清热,生津止渴,除燥,对于夏季感冒,口渴,烦躁,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小便赤热者尤为适宜。

大暑防湿热,“三伏天”远离中暑

.

连梗、薏仁和扁豆粥:莲叶梗30克,柳叶15克,扁豆20克,加水三碗,煎至一碗服用,每日一餐,常食有去湿清热,健脾利湿的作用。

大暑节气,防暑降温凉茶西瓜防上火,蔬菜水果不能少;气温再高心勿燥,避免暴晒防中暑。大暑,送去清凉的问候,凉凉快快过“三伏”。

自我介绍,从事几十年健康产业和教育培训。从28岁医院判了死刑的警告就开始养生,几十过去了,通过健康的理念和生活方式的科学管理,一直走在健康路上;不仅自己健康还带动了家人,学生及朋友,希望以后在健康领域,能给大家贡献自己的健康知识和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