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升白針注意事項

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俗稱「升白針」,對於腫瘤科和血液科醫生來說,是再熟悉不過的了,要想將藥物應用的「得心應手」,不僅要理解藥物的適應證,還要清楚用藥的注意事項、及時識別和處理藥物的不良反應。

「升白針」與化療的時間間隔

在用藥時間上,要注意「升白針」和化療之間的時間間隔,避免在化療同時或化療後立即給予 G-CSF。一般建議間隔 24~48 小時:打「升白針」後,要間隔 24~48 小時再進行化療;而化療後要間隔 24~48 小時才能給予 G-CSF。

這樣做的目的,是避免經 G-CSF 作用後,進入增殖週期的造血細胞被細胞毒藥物殺傷,否則,骨髓幹細胞損傷、患者的化療耐受性進一步下降。

「升白針」的 4 個不良反應

1. 骨痛

G-CSF 主要的不良反應是骨痛,一般表現為腰骶部類似於重感冒的痠痛感,大多出現在白細胞的恢復期。對於 G-CSF 誘發的骨痛的控制,有用解熱鎮痛藥的,也有用皮質激素的,還有用曲馬多、嗎啡等止痛藥物的。

據 JAMA 的一項報道,解熱鎮痛藥萘普生可以降低 G-CSF 誘發骨痛的發生率、骨痛的程度及持續時間,是目前為數不多、有循證醫學證據的對症治療手段。

2. sweet 綜合症

「升白針」的另外一個併發症,是 sweet 綜合徵,也叫「嗜中性粒細胞性皮炎」,其主要表現是在應用 G-CSF、白細胞快速恢復期間,患者出現高熱、皮疹,確診有賴於皮膚活檢。sweet 綜合徵的治療,主要是給予皮質激素。

3.第二腫瘤風險

有人擔心,應用 G-CSF 後,白細胞升得那麼高,患者會不會發生白血病或類似的疾病(比如 MDS,即骨髓增生異常綜合徵)呢?

這種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G-CSF 可以刺激骨髓中的造血細胞增殖,這增殖的造血細胞中,難免會有「脫韁之馬」不再受正常的調控。但這種擔心似乎是多餘的,在異基因造血幹細胞移植中,常用 G-CSF 來動員供者的外周血幹細胞,用藥劑量一般是 10 ug/kg,連用 5 天,在這個過程中,供者的白細胞升高到 20~30×109/L 是很常見的事,但對這些供者的隨訪、觀察中,並沒有發現其白血病發病率的升高。

對於化療後接受 G-CSF 的患者來說,問題就變得複雜了。化療藥物本身即可以導致治療相關白血病,而接受 G-CSF 的患者,化療藥物劑量往往更大,從理論上講,這些患者發生第二腫瘤的風險更高,於是 G-CSF 越發的不能「自證清白」了。

但是,即便這些患者白血病的風險稍有增加(一些文獻報道是 1.8% 對比 0.7%),在 G-CSF 的支持下,化療患者的總死亡率是明顯下降的,使用 G-CSF 的利遠遠大於弊,G-CSF 的應用也不能因噎廢食。

4. 脾臟破裂

此外,在供者以 G-CSF 進行外周血幹細胞動員過程中,有發生脾臟破裂的個案報道。我們在臨床上對此要提高警惕,出現可疑症狀、體徵要及時處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