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會逮魚還不算,一直領到漁場邊”——南召“星火計劃”點燃脫貧致富動力


直播南陽訊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授人以財,不如授人以技。

著眼培育貧困群眾造血功能、進一步激發群眾脫貧的信心和決心,南召縣委、縣政府近年來相繼探索實施了就業“星火計劃”和產業“星火計劃”,截至目前,已發放“雙業”獎勵資金1526萬元,帶動2萬餘戶貧困群眾通過產業、就業實現穩定脫貧,有效地激活貧困群眾致富內生動力。

“訂單式”技能培訓 “搭平臺”開發崗位

南召縣探索實施的產業、就業“星火計劃”,即通過技能培訓、搭建勞務平臺、壯大產業發展、加大補貼力度等系列措施,進一步明晰產業發展模式、增加就業渠道,實現貧困群眾戶戶有增收項目、有勞動能力人口轉移就業增收的目的。通過實施該計劃,南召提升了脫貧攻堅質量,探索出了一條助推貧困群眾脫貧的新路子。

在具體實施中,南召縣積極謀劃、統籌謀劃,重點推進技能培訓、搭建勞務平臺,以強有力的措施、務實的工作方法,確保貧困人員的就業需求得到有效滿足。

有的放矢,實施訂單式培訓。全縣整合農業農村局、科技局等13個部門培訓資源,開展實用技能培訓,分批分類,實施訂單式培訓,實現就業、培訓對所有有就業能力或部分有就業能力的貧困人口“全覆蓋”。目前,共培訓涉及苗木花卉、畜牧養殖、柞蠶養殖、香菇種植等十餘個專業,已培訓貧困群眾2.5萬餘人次,為群眾發展產業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縣裡開展家政、足療保健、駕駛證等短期技能培訓60餘期,領證並領取補貼貧困人口達2329人。這些技能培訓,極大提高了貧困群眾就業創業能力。

有了創收技能,還需要合適的崗位才能獲得穩定收入。南召縣積極搭建供需平臺,由人社部門牽頭,適時舉辦大型招聘會,依託新鄭南召結對幫扶活動,組織新鄭市知名上市企業“好想你集團”“達利園食品”等100餘家優秀企業,先後到南召縣召開5次大規模的扶貧就業推介招聘活動,涉及餐飲服務、廚師、銷售、倉儲、物業服務等33個不同工種,有1000餘名貧困勞動力與用人單位達成就業意向,大力拓寬了該縣勞動力轉移就業渠道,助推貧困勞動力通過外出務工就業早日實現增收脫貧。截至目前,全縣轉移務工貧困人口涉及7800餘戶9000餘人。

“6+N”產業扶貧 “林+N”生態扶貧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也是增強貧困地區造血功能、幫助群眾就地就業的長遠之計。南召縣在創新“林蠶菌、林苗景、林藥果、林養遊”四個一體化發展模式中,努力加大投入,通過獎補等手段撬動社會資本,盡最大努力帶動貧困群眾增收。

壯大優勢特色產業,不僅是群眾增收的途徑,也是發展縣域經濟的需要。南召依託當地資源優勢,加大產業投入,實施“6+N”產業扶貧和“林+N”生態扶貧,重點圍繞苗木花卉、食用菌、中藥材、柞蠶、艾草和酵素等產業,投入扶貧再貸款3.5億元,壯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產業發展。此外,還投入“戶貸戶用小額貸款”1.75億元和到戶增收補貼9000萬元,帶動2.1萬戶貧困群眾發展“種植、養殖、加工”為主的產業項目,助力全縣產業發展。

讓企業、農戶嚐到甜頭,才能有更大的發展動力。南召縣科學規劃,綜合實施獎補政策,根據制定出臺的《南召縣產業扶貧“星火計劃”實施方案》和《就業扶貧“星火計劃”實施方案》,縣財政投入補貼資金,對貧困戶發展產業或務工就業收入達到一定額度的戶給予資金補貼,激發了群眾自主發展產業和就業的內生動力。產業方面,貧困戶以戶為單位,年度自主發展產業穩定收益在6000元以上的,按產業項目淨收益5%給予補貼,以此推算,最高補貼不超過1500元;在就業方面,發動縣域內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新型經營主體等參與脫貧攻堅,吸納貧困戶就業。貧困戶年度務工收入按1萬元、2萬元、3萬元分別對應給予500元、1000元、1500元補貼,最高不超過1500元。同時,對於優秀的幫扶企業、個體戶、新型經營主體,政府在金融、創業、稅收等方面給予政策優惠,從而激發全社會參與支持脫貧攻堅工作的熱情。對貧困戶家庭既有產業又有就業的,達到標準雙向均可享受。補貼以村為單位,規範戶申請、鄉核查、縣抽查和對戶打卡等流程,確保項目真實、資金精準。

抓住產業扶貧和就業脫貧兩個最管用的方面,雙管齊下,南召縣以“咬定青山不放鬆”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奮發進取、埋頭苦幹,以發展產業和穩定就業來惠農增收致富,正在脫貧攻堅、全面小康的道路上快速奔跑。


記者 李仰嶠 全媒體記者 趙春蓓 通訊員 王雪

初審:周若愚

終審:柏伴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