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近日

我縣“溪鷺耕夫·可食地景”項目榮獲

成都市首屆“美麗社區·共建共享”社區微更新

創意項目競賽二等獎

可別小瞧這個二等獎哦

因為一等獎僅4名、二等獎也就6名

在全市進前十也挺不容易的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頒獎現場


此前

“溪鷺耕夫·可食地景”項目還入選了

上海首屆社區花園與社區設計國際研討會

優秀案例集

趕緊瞧瞧這個項目

都有哪些創意吧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溪鷺耕夫·可食地景”項目位於蒲江縣鶴山街道齊心社區白鷺洲小區內,佔地約13畝,由齊心社區居民共同商議打造的一個集農耕文化、田園實景、人文風貌為一體的社區微更新項目。


共盼引出需求


白鷺洲小區地處城郊結合部,屬拆遷安置小區,該小區外圍有塊13畝左右的國資閒置空地,因鄰近成雅高速公路不能進行建築修建,一度成為小區居民生活垃圾填埋場。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改造前


長期的閒置荒廢,致使該處雜草叢生,隨著時間地推移,不斷有小區居民向社區建議,希望將這塊空地有效利用起來。


2019年年初,社區將白鷺洲小區閒置土地改善利用列入年度重點工作,“怎麼利用這塊地”成為社區最需要解決的問題。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設計圖手稿


為此,社區結合2019年保障資金使用,組織“兩委”幹部和網格員包片進行入戶走訪,開展民意調查,開發停車位和菜地在居民中呼聲最高。


共商帶來思路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群眾討論

“車位該怎麼建?地該咋個種?”這成了社區面臨的第二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設計圖手稿


通過多方面學習,社區大膽構想,初步提出“可食地景”這一概念,打造具有田園實景、人文風貌的社區菜園。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土地整理中

經過社區群眾多次討論溝通,最後將居民零碎的意見組合起來轉化成文字,形成了“溪鷺耕夫·可食地景”項目。


共建增添活力


社區拓寬思路,引入本地社會組織民生社會服務中心,以1萬元保障資金為槓桿,包裝項目向成都市慈善總會申報社會組織專項發展基金支持,用於項目社區營造。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整理後的土地

2019年3月,正是春耕播種的季節,經過緊鑼密鼓的籌備,閒置空地建成了共享停車位92個,其餘空地按每個約30平方米大小劃分為128塊,並配修建了步道、溝渠和2個涼亭。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土地認租抓鬮現場

該項目的開放,不侷限於本小區居民,小區外也可參與認領,最終通過抓鬮方式公開、公平的完成了118個地塊協議簽訂,6個單位黨支部參與到地塊認領。


118戶認領家庭每年需要交納50元租金、共建黨支部每年交納1000元租金,成立了社區微基金,致力於解決社區公共問題。


共享促進蛻變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居民參與農耕培訓活動

原來雜草從生的13畝閒置土地在經過空間改造後,陸續種上了應季蔬菜,煥發出生機勃勃的景象。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居民在涼亭休息擇菜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簽約黨支部參與式共創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田間尋寶科普社區營造活動

現在的“溪鷺耕夫·可食地景”項目逐漸成為了社區共駐共建平臺,引入的社會組織陸續開展各類社區營造活動,有以居民為主的有機種植培訓,有法律科普知識講座,有以小孩為主的自然教育、農耕遊戲,也有在蔬菜豐收之際的蔬菜義集活動,居民將義集所得收入注入社區微基金。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開展豐收節蔬菜義賣籌集微基金


活動中發掘骨幹居民36人,培育孵化溪鷺志願服務隊、溪鷺開心文藝隊、公益服務中心志願隊等6支居民自治組織,逐漸成為社區開展各類活動的中堅力量。


藏不住了!蒲江這個小區裡的“景點”,又被點名……

▲改造後


一個社區微更新項目的實施,讓白鷺洲小區實現了社區、居民、社會組織、共建單位等多元主體的有效參與,從環境的改變到人與人之間的友善連接和分享,“溪鷺耕夫·可食地景”也給白鷺洲小區帶來了無限的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