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在中國的古代會造成酒足難以飯飽的局面?


為何在中國的古代會造成酒足難以飯飽的局面?

(酒文化)


導語: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關於酒的聞言典故數不勝數,眾所周知,酒是由糧食釀造而成,自古就有酒足而飯飽的說法,酒越陳越香醇。而釀酒的糧食卻是由農民一粒一粒收穫的,但古代的中國常年戰亂、紛爭四起,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每天都是食不果腹,更談不上開墾荒地產糧釀酒了,所以自然酒足和飯飽難以兼顧,故此,歷朝歷代的政府為了節約糧食從而頒發了一系列的禁酒令。

古代中國的禁酒令及起源

我國自古至今都是一個農業大國,所以酒的文化也有很多歷史了,曾經中國甚至擬定了一個官職來專門管理釀酒產酒,這就是"酒正"。這種酒官就是專門掌握著釀酒之政令,但與此同時酒的繁榮也造成了古代糧食的緊缺,從而產生了相應的禁酒令。

在古代周朝時期,連年戰亂,糧食的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然而由於農民的生活沒有保障,加上戰爭所需要的壯丁都被徵去當兵打仗,更沒有人去種地,這就造成了無法做到種糧產糧的日常勞作,所以造成了釀酒所需要的糧食緊缺。在這種情況下週朝不得不採取了禁酒這一法令,這也就成了中國古代最早的禁酒令,在日後的歷朝歷代也成了政府的一種常見的做法。

為何在中國的古代會造成酒足難以飯飽的局面?

(中國古代釀造的酒)


到了兩漢時期,這一禁令仍然被採用,農民種地從來都是靠天吃飯,每當遇到旱災,澇災,蟲災的時候,農民的產量就會大幅度衰減,所以為了減少糧食的浪費從而頒佈了禁酒令,到後來漢武帝的時候,桑弘羊提出新的控制糧食使用的方法,由國家來控制釀酒和出售。通過分析歷史文獻我們可以發現,古代國家通過打壓富貴的商人,來鼓勵農民去農耕,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人們只顧釀酒所得的利益而忽略了農耕,而造成國家的糧食減少,而且古代科技不發達,經常造成饑荒,故此古代朝廷也不得不一直加強禁酒令的實施。這同樣也是兩漢三國時期,曹操等人實施禁酒令,不讓人們釀酒的原因。

古代不同時期,對禁酒的態度和策略不同

禁酒雖然在古代被政府反覆使用,但不同的時期所禁酒的原因和方法各不相同。在唐代和宋代時期,國家始建為了恢復國家國力,休養生息,而開始實施禁酒令。對於唐朝來說,它在建國之初就開始實施禁酒令,據傳當時糧價高漲,而國庫空虛,百廢俱興,為此唐高祖下達了禁酒令,而且當時唐朝的蒸餾技術先進,酒精濃度提高,所以對糧食的需求就更大了,所以唐朝的相當一部分時間,都堅持實施禁酒法令。再到後來,發生安史之亂,國家瀕臨崩潰,財政空虛,而通過釀酒售賣可以謀取利益,所以便又開始允許釀酒。

為何在中國的古代會造成酒足難以飯飽的局面?

(存酒的酒罐)


到了宋朝時期,禁酒更是為了獲取其中的利潤,怎麼說呢,其實所謂禁酒只是針對民間而已,朝廷規定不許售賣民間所釀之酒,只有朝廷官家才有釀酒賣酒的權利,通過這種方法宋朝積累了相當一部分的財力,保證了國庫也能用來徵兵買馬。

再說這塞北三朝和元朝時期,包括遼興宗和金朝統治者都曾三令五申的強調不許私自釀酒,這也是怕釀酒會引起糧食的短缺,所以只有在糧食豐收的時節才允許釀酒。而元朝,它的國力財力不如當年的宋朝繁榮,糧食的收成產量不如宋朝高,所以為了節約糧食,自然也就不敢通過釀酒來賺錢,而是頻繁的實施禁酒令,也正因為如此,元朝的歷史上無時不充斥著禁酒這一法令。元朝之後是明朝,明朝在建立之初就開始推行禁酒令,通過分析歷史文獻我們不難看出,明朝禁酒與其他朝代不同,他不只是通過禁止釀造這一末尾環節,而是採用源頭治理的方法,禁止種植糯米,而糯米是釀酒的主要原料。

清朝頒佈禁酒令先嚴後松

清朝剛開始實施禁酒其實也是因為釀酒會大量的使用糧食,這其中也造成大量的糧食浪費,為了減少這部分的浪費,在康熙執政期間,頒佈了禁酒令,尤其到了農作物欠收的時候更是強調這一要求,對於全國境內無一例外的禁燒鍋爐。而康熙之外雍正繼位繼續沿用了康熙的政策,他將許多以前可以燒鍋爐釀酒的場所都禁止掉,並在全國的範圍內採用這樣的方法,其效果看來,比康熙在位時要越加的嚴苛。更加強調禁酒所引起的實際效果而不只留於表面。

為何在中國的古代會造成酒足難以飯飽的局面?

(康熙)


後來,乾隆繼位,他所採用的方法沒有那麼強調後續的影響,而是注重眼前的效果採用一刀切的方法,不管是糧食富裕還是匱乏的地區,不管是豐收還是欠收的時節。乾隆認為禁酒都是百利而無一害的,禁酒所帶來的糧食剩餘可以全部囤積起來,所以乾隆便採取了全面禁酒的方法,在這期間,各大臣對此做法褒貶不一,紛紛上書覲見,但最後的結果是不僅要禁酒,還要禁酒麴。甚至不惜採用嚴打的方法,連坐的懲罰方式,一經發現凡是包庇或私自燒酒的都要受到處罰,其政策不可謂不嚴啊。

為何在中國的古代會造成酒足難以飯飽的局面?

(古代燒酒的鍋爐)


而直到咸豐三年,禁酒的現狀得以緩解,其原因是,那個時候,國庫的儲糧豐富,而邊境又紛爭四起,國家需要更多的資金去鎮壓叛亂,於是便想到了通過酒稅這一方法補充國庫,所以對此清政府便解除了禁令,允許釀酒賣酒,所以我們亦可以這樣理解解禁這一手段,清政府並不是為了百姓更好的生活,而是為了朝廷更好的統治。自此,在清代長達一百多年的禁酒令便從此廢除。

結束語:通過以上介紹,我們能夠得知,歸根結底,禁酒的最根本的原因便是為了節約糧食,中國雖然自古便有著豐富的酒文化,但因為酒中國也曾採取了各種不同的態度和方法。中國自古就是農業大國,以前的科學技術不發達,農民靠天吃飯,農民的收成沒辦法得到保證,糧食產量沒辦法得到保證,所以對於釀酒飲酒一事也是不同的年代不同的態度,而直到近些年,新中國成立之後,中國的農業向系統的機械化邁進,這一問題也算是真正的不再是一個問題。

參考文獻:

《太平御覽》 李昉

《酒禁與中國封建社會糧食問題》 鍾立飛

《元氏·世祖本紀》 宋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