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吞》 郑执

(下划线部分为摘录)


为了照亮她的生命,你将自己付之一炬。
我有一度用语言无法阐释清楚那一瞬间的失落,直到多年以后才幡然醒悟,那一刻的她跟这个世上一切美丽的事物并无两样,被世人分享才是造物主赋予她的使命,既似遥不可及,又能轻易染指。假如当年的我天赋异禀,拥有足够智慧懂得这个简单道理,我一定会选择无视她。因为无视是逃避痛苦的最好方法,后来的许多年里,我都是如此面对人生中那些险些要我命的痛苦的。
挺讽刺的,人这一辈子,唯一逆生长的东西就是胆量——青春期第三个发现。
唯一能证明我们仍不过是孩子的理由是,只有孩子,才会把“未来”跟“美好”误解为同一个意思。
回想起当年那一幕,一声声荒唐的对吼最终被风吹散,就像我们曾经交错但最终各奔东西的人生。的确很荒唐啊,可成年后的人生里也再不会有那种令人血脉偾张的荒唐。
我心里说不上羡慕,羡慕是要你具有能够得到的水平,够不到的叫仰望,
尽管仍是寒冬,可还是妨碍不到凡人行立坐卧、吃喝拉撒,反正他们早已习惯了寒冬,几百年,几千年,老天爷冷他的,我们活我们的,这他妈才叫人性。


孩子,欢迎来到这个更残酷的世界,这一次,你是孤身一人。
散伙是人生常态,我们又不是什么例外。只是我偶尔会想,假如那天真能重来一次,应该过得再庄严一点,正式地吃一顿饭,拍一张照片,好好看着对方的眼睛说声永别。


七个半小时,看完了这本被称为中国版白夜行的小说。昨天在微博评论里发现的,确实算是惊喜。可能是很久没看过这种题材了,也可能是这本身的文字和结构就具备深深抓住读者的能力。


以前觉得一部作品如果有两条故事线,而其中要还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就特别容易把不同情节混在一起,很影响阅读时,内心快速梳理来龙去脉。现在,越来越觉得,这样的排设,有趣,更冲突。慢慢体会到了作者的用心。


生吞?是生活生吞生命?是环境湮没肉体?还是人残害人?


某些与生俱来的优势就像把双刃剑,能让你扬名的也必将在使用不当时候,无情摧毁你。不是有人说,老天在塑造每个人时,对于命运的附加是如此公平,丝毫不允许每个人的天平盘有一丝丝的不平衡。黄姝姣好的容貌、秦理的高智商和他们的生活环境根本无法中和,来寻求内心的平和。
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感同身受,但相似的人更容易相互理解,相互取暖。纵使“家徽”是五个人的,防空洞的深处也只有两个人想去,敢去。
不同的家庭基础和生活环境能够让成长道路逐渐变得千差万别。尽管不同背景的五个小孩子刻意维持感情,也敌不过彼此有亲有疏。也无法改变大家最后的命运终究不同,谁左右不了谁,所有个人的故事,都在自己的骨子里逐渐成型,或早或晚。
与其说人性本恶,倒不如说这个世界本就这样,只是有的人没有足够强大的铠甲,来抵御雨雪风刀枪剑。
而活着的人,谁又能够逃脱内心的谴责。王之于学校那张虚假的作证书,张磊之于孙杨一事的退缩,冯雪娇之于锅炉房一事。枷锁能禁锢内心多久,也许释然于十年后初中同学聚会后,重返防空洞那次,也许一辈子。


对破案侦探类看完就再不敢回忆的人来说,这个故事的血腥味似乎并没有特别浓。作者同时展开了两条线,两条由相关的两辈人参与的,各自生命中很重要的那段儿时光。
冯国金警察视角下相隔十年两桩相似的剖尸案,侦破的过程,足够读者大饱眼福。主人公王頔视角下,他们那代人残酷而又夹杂微光的青春日子。也正是十几岁的那些单纯感情让故事变得色彩丰富而美好。


成人世界的尔虞我诈和相互残杀的丑陋面一直存在,也许是生存的必须环节,我们无法去指责任何人,只能在对这个世界叹声唏嘘后,继续前行。


作者把对社会黑暗面的无声抵抗和嘶吼渗透在字间角落,尽管能够以同理心来诠释自己理解的读者们,也依旧热爱生活,对人生始终报之以歌对吧。


这也是文学作品存在的意义和它独特的魅力所在,被现实生活所累,这儿就是一方自在休憩之地。感知视野之外的故事,依旧相信微光所在。


也许这才是生活它原本的样子,只是这真实被所有人视而不见。


无论是象征着五人没有嘲讽、没有嫉妒、没有成人世界的言不由衷和尔虞我诈,只有遍地的欢笑和漫天的星光的小火炬;


还是是秦理最后纵身的一跃,为了照亮她的生命,将自己付之一炬,青春时代的纯粹才是人们最宝贵的财富。


当所有人被卷入命运的大漩涡,
唯有苦难一视同仁,
容不得细嚼慢咽时,
但总会在某一个角落发现,
原来真的有星光,
那就是希望的光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