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哲: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楊哲:扶貧路上的“追夢人”

楊哲(左)正在入戶走訪貧困戶

本報記者 謝豔素

近日,全市對2019年度十佳“第一書記”進行了表彰,耀州區委辦公室駐小丘鎮白瓜村第一書記楊哲名列其中。

走進白瓜村,一排排整齊、漂亮的安置房,寬闊、平坦的道路,很難想象三年前的這裡還是閉塞的小窮村。記者見到第一書記楊哲時,他正帶著班子成員走訪貧困戶朱龍新,瞭解他們的需求,並結合村上產業發展,看看他們有什麼新想法。

“剛到白瓜村,留給我的印象是山大溝深,居住分散,村集體經濟薄弱,群眾發展經濟的積極性低,看到這種狀況,我心裡非常難受,發誓一定要帶領村兩委把這種貧困的局勢扭轉過來。”楊哲說。

為了改變白瓜村的貧困面貌,楊哲駐村後,通過多次走訪,與村上老黨員、老幹部、致富能手交流,與村兩委班子座談,立足白瓜村實際,提出“長短結合、種養疊加、優勢互補”的產業發展思路,通過建成蘋果示範園、花椒種植、標準化肉羊養殖基地、特色土雞養殖等一系列產業,讓村民的錢包不斷鼓了起來。自2017年8月以來,累計實現154戶452人脫貧,貧困發生率從30%降至1.99%。2019年,白瓜村累計實現154戶452人脫貧,順利退出了貧困村序列。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楊哲主動放棄春節休假,組織黨員群眾聯防聯控,每天值守一線,迅速從“第一書記”轉變成“戰‘疫’書記”。

新合併的白瓜村地廣人稀,總區域面積50平方公里,疫情防控任務艱鉅,楊哲每天帶頭堅守在白瓜村的疫情防控監測點,嚴格監控進出車輛、人員身份信息登記和體溫測量,為全村築起第一道保護屏障。

得知村上緊缺防護口罩後,楊哲自費2000元,為執勤人員和村民送去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資,組織黨員開展宣傳、消殺、監測等防疫工作,村民們親切地稱呼其“口罩書記”。

受疫情的影響,白瓜村伊軒生態種植合作社的10多萬枚雞蛋賣不出去,楊哲四處聯繫,最終在耀州區融媒體中心大力宣傳下,得以銷售出去。危機解除了,楊哲又馬不停蹄地來到白瓜村肉羊養殖場,瞭解防控期間的復工復產情況。白瓜村肉羊養殖場年出欄肉羊2000多隻,帶動貧困戶182戶,是村裡的脫貧主導產業之一,對貧困群眾實現脫貧增收至關重要。截至目前,羊場已完成全面消殺工作,恢復了正常生產。

在保障防疫防控工作絕不掉以輕心的前提下,村裡復工復產正在穩步推進。白瓜村兩委班子在楊哲的帶領下,紮實開展“一查一補兩落實”,既確保了群眾生命安全有保障,又穩定了現有的脫貧增收產業。

“信心不倒,希望不滅。白瓜村的群眾日子好了,村集體經濟壯大了,我的心就踏實了。在脫貧攻堅道路上,我繼續奮力追夢。今年,我將一如既往地帶領村‘兩委’和群眾發展致富,在持續鞏固蘋果、肉羊、蛋雞等產業發展的同時,做好就業創業和移民搬遷的後續幫扶,紮實開展好‘三排查三清零’百日衝刺行動,高質量、高標準完成剩餘貧困戶的脫貧,堅決不讓一名群眾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掉隊。”楊哲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