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前天跟同事聊天,她说最近趁着暑假带孩子出去玩,每次都开开心心的出去,却总是不开心的回来。

原来,同事的孩子咚咚已经7岁了,但却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气,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大闹,也不注意时间、场合,时常让同事束手无策。

“玩不到自己喜欢的项目,就哭着不愿意回家。”“吃的东西不满意,直接就生气,甚至扔筷子。”“不分地点场合哭闹,说什么也不听。”

孩子不听话,爱哭闹,乱发脾气,都和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有关系,咚咚不会管制自己的情绪,情绪价值低,也是情绪粒度低表现。

一、什么是情绪粒度

“情绪粒度”是Feldman Barret在上世纪90年代提出的概念,它是指一个人区分并识别自己具体感受的能力。后来,美国心理科学协会主席巴瑞特教授在《How Emotions Are Made》一书中提出了一个概念,叫“情绪粒度”,它是指一个人定义、细分情绪的能力。

简单的说,情绪粒度包含两个方面:识别自己情绪的能力以及表达自己情绪的能力。

比如孩子面对失败时,是否能够准确的识别自己的情绪是“难过”、“沮丧”、“丢脸”还是“自责”,然后表达出自己的情绪及诉求,这就是孩子情绪粒度高低的表现。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二、情绪粒度高低对人的影响

1.情绪粒度的高低影响情绪管理能力

情绪粒度低指的是感知情绪和情感时比较粗线条,对情绪的感知和描述笼统,对情绪的描述相对来说更空泛,不具体。而情绪粒度高,则是指对情绪的感知和感受更加精细、确切,甚至对很多细微的差异都能感知察觉到,并表达出来。

情绪粒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我们管理和应对情绪的能力,情绪粒度高的人,更能够分辨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和管理自己的情绪。反之,情绪粒度低的人更容易被情绪控制,沦为情绪的奴隶。

举个例子:一个情绪粒度高的孩子,和好朋友闹矛盾了,他会更好的分辨出自己是因为朋友跟自己吵架而“生气”、还是因为自己说了不好的话而“后悔”,从而更好的接受调解这种情绪;而情绪粒度低的孩子,他会沉浸在自己无法准确描述的情绪里,被情绪控制,甚至大哭大闹,摔东西。

2.高情绪粒度有助于解决问题

心理学家Barrett研究发现:当你能精确地描述当前发生了什么或者你到底经历了什么的时候,你会更容易找到处理这种情绪的解决办法。

举个例子:考试考差了,难过的文文心想:“没考好真的很难过,很失望,我以为我能考好的。错的很多题目都是做过的,我考试的时候太粗心大意了,以后得细心一点才行。”而丧气的丁丁看到成绩后哭了,一味的想:“怎么考的这么差,太难过了,回家怎么交代,好难过啊,太倒霉了。”

这个例子中,高情绪粒度的文文虽然难过,但是她通过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情绪感受,清楚的知道自己为什么难过、失望,从而分析了事件的原因,因此,他可能更容易找出针对这种情绪的解决方案,在下一次取得好成绩。

而低情绪粒度的丁丁,无法准确识别自己的情绪,只是一味的难过,却不去想如何针对性的处理自己的情绪。

3.高情绪粒度有助于减少内耗

当孩子有负面情绪的时候,低情绪粒度的孩子因为无法分辨具体的情绪,所以不知道自己经历遭受了什么,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很容易陷入被情绪控制的状态中,一味的伤心难过或者生气。内心又讨厌这样的情绪,却没有办法摆脱,对自己反复的排斥和否定,就形成了内耗。

而高情绪粒度的孩子,能够更好的感知到情绪,以及产生这种情绪的原因,而不是一味的被情绪控制,否定和排斥自己的情绪。

所以,高情绪粒度的孩子对自己的内耗更少,面对压力或困难时,焦虑水平也更低。

想想那些经常哭到有气无力,甚至虚脱的孩子,除了因为本身的情绪发泄以外,还因为自身对这种情绪的排斥却又不知该怎么办而导致内耗太多,哭完就耗尽了力气,才最终安静下来。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三、怎样判断情绪粒度的高低

我们可以从2个维度来判断情绪粒度的高低。

1.情绪的感受

情绪粒度低的人,对情绪的感受能力较弱,感觉不够敏感,常常难以判断自己的情绪来源,因此也就难以找出好的解决方案,所以只能沉浸在情绪里,动弹不得。

而情绪粒度高的人,对情绪的感知能力会更强,感受也会更细腻,对情绪的体验也会更丰富。

举个例子:玩具被弄坏了,孩子如果不停的哭闹,无法感受清楚自己是“生气”还是“伤心”,这通常是情绪粒度低的表现;而如果孩子能够表达出自己此时的情绪,认识到自己因为玩具坏了而感受到的是“伤心”不是“生气”,这就是情绪粒度高的表现。

2.情绪的表述

情绪粒度低的人无法更细腻准确的描述自己的感受,而情绪粒度高的人拥有更强的情绪表达能力,他们能更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举个例子:高情绪粒度的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会准确的感受到自己是“害怕”、“担心”、还是“胆怯”,会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情绪,知道自己是需要父母的鼓励,还是需要父母和自己一起做。而低情绪粒度的孩子只会用“难受”、“不想去”一类的词来描述自己的情绪,更不会表达自己的需要。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四、如何培养孩子的情绪粒度

1.当情绪出现时,帮助孩子更准确的认识情绪

我们可以用2个维度来对情绪进行简单的分析。

一个是“唤起程度”,即这是一种让你“有感觉”还是“没感觉”的情绪。比如“害怕”就是一种比“无聊”唤起程度高的情绪。

另一个是“愉悦程度”,即面对刺激产生的情绪是愉悦的还是不愉悦的。

根据这两个维度,我们可以有一个基本情绪坐标图,帮助孩子主动识别情绪所在的区间,并进一步尝试区别区间内的每种情绪的差异,是一种主动锻炼情绪粒度的方式。

比如孩子情绪不高,闷闷不乐,是一种低愉悦的情绪,那么这种低愉悦的情绪究竟是沮丧、无聊还是疲倦?我们可以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现在的感受,是觉得没事情做,没意思?(即无聊);还是太累了,想休息?(即疲倦)。根据具体的解释和情绪的坐标来帮助孩子认识自己此刻的情绪。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2.扩充孩子的情绪词库,学习更多的情绪概念

耶鲁大学情绪智能中心的研究显示,学校里的儿童仅仅是通过学习更多的情绪概念,也能够改善情绪管理能力,提高行为表现。

因此,如果想要提高情绪粒度,学习情绪概念相关的词汇,建立孩子的“情感粒度词典”是一个好办法。

孩子出生的第一年,大脑会主动内化一个概念系统,包括基本的情绪概念,这个概念系统不断的发展,从一开始只有“高兴”、“不高兴”,到3岁左右有了愤怒、悲伤、恐惧等概念。所以,从1岁左右开始,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扩展情绪词库,用更准确的词汇认识情绪。

比如,孩子哭的时候,不要每次都说“你很难过”,可以根据具体的情况改为说“考试没考好,你很失望”、“这次比赛输了,你很沮丧”、“妈妈误会你了,你很委屈”、“老师在班级批评你,你觉得很丢脸丢脸”等等,帮助孩子认识更多的情绪概念。

3.帮助孩子理解前因后果,更好地提高情绪粒度

理解情绪产生的前因后果也是提高情绪粒度的重要方面。

比如孩子摔倒哭了,这时候我们可以说:“你刚刚摔倒了,磕破了膝盖,很疼,你很伤心,所以哭了,你是不是希望爸爸妈妈抱一下?”

在读绘本、讲故事时,也可以详细的解释人物的情感。比如孩子在听故事时,问:“他为什么哭了呀?”这是不要简单地用“他不高兴”来敷衍孩子,而要帮助孩子分析前因后果来理解“他”为什么哭,你可以说:“他给妈妈的蛋糕掉在了地上,没办法吃了,他觉得自己太粗心了,很自责,所以哭了。”

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就是在为孩子提供解读自己和解读别人的工具,提供与自己交流以及与他人交流的技巧。

为什么孩子的情绪总是不受控制?因为情绪粒度太低

识别和表达情绪,有助于孩子在面对情绪时,不被情绪控制。提高情绪粒度,是培养孩子情绪管理能力,提高孩子情商的有效办法。希望每个孩子都能管理好自己的情绪,成为高情商宝宝。

作者:兔家小喵,小学老师。静守时光,以待流年,和孩子们一起成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