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汉阴县:厚植生态底色 做足扶贫成色

4月4日,春雨濛濛,记者一行来到位于汉阴县城西南七十多公里的汉阳镇。沿江两岸峰峦叠嶂,烟雨中的远山近景美如一幅幅水墨画。

近年来,该镇结合种植茶叶产业传统的实际,在全镇大力发展茶产业。在积极建好管好新茶园的同时,将茶产业上升到产业发展第一位,围绕原有老茶园资源,已经多途径开发了汉阳“绿茶”“红茶”品牌产品。

仅2019年,通过政府财政投资、苏陕协作扶持、贫困户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2300余万元,新建茶园8000余亩,成立茶叶专业合作社15个、再通过划地到户、分工分业、委托代管、反租倒包等方式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至少选择其中一种带贫方式,确保把贫困户牢牢镶嵌在产业链上,真正让农户的土地流金淌银。

长岭村:能人带动百姓致富

地处汉阳集镇以南的长岭村,距离汉阳镇政府3公里。站在村支部放眼看去,全是吴大平的茶园。

这里是中国茶叶生长的最北线,吴大平从2010年就开始筹备建设,2012年2月正式成立富硒茶叶园区并注册了汉阳富硒茶叶专业合作社,2014年成功申报长岭茶叶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同年成立了陕西汉阴灵宝茶业有限公司。

历时8年的发展,公司总投资累计达到1600余万元,现已建成高标准富硒茶园1500亩,建成标准化生产车间及加工厂房产区2250㎡,拥有一套现代化茶叶加工生产线。

吴大平秉承“固守天然本味 无菌无添加剂加工”的理念,着力提高茶叶品质,本着“做大茶叶基地建设、做强茶叶加工企业、精心打造知名品牌”的精神,将公司分休闲观光、农耕体验、核心生产三个主体功能区,以长岭市级茶叶现代农业园区为基础,积极拓展以茶文化为核心的新兴茶文化旅游产业,集休闲、度假、观光、品赏茶艺、茶品保健、手工采摘加工茶叶为一体,以游促销,带动茶产品销售2019年已实现年产茶产品50吨。

近年来,该公司在立足其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将绿色生态茶产业发展与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相结合,以农村“三变”改革精神为指引,以土地流转入股、股份合作制的形式,采用“公司+支部+贫困户”的发展模式,优先吸引贫困户参与到产业发展中来。

该公司每年支付土地流转费20余万元,可供2000余人次就地务工,给以劳务输出为主要经济来源的山村家庭创造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仅春季采茶期一项工作每年可带动300余人就业增收。按照一名采茶工平均每日采摘青茶5到8斤计算,整个采茶季,预计可为采茶工人均增收2000元左右。

69岁的郑选贵,女儿外嫁,老年丧偶,现一人独居。低保贫困户,享受危改政策,在原址新建了基本保障住房。她告诉记者:“我享受了很多扶贫政策,幸好家门口有这个茶厂能让我干活,一天能挣几十块钱。”

记者了解到,吴大平的茶园每年单就采摘茶叶一项就可带动当地50户村民户均增收1500元。吴大平以企业获利,来稳固困难群众增收,连续多年被汉阴县评为劳动模范、十大杰出创业青年。

“明前茶贵如油,清明前的茶叶行情好,今年茶厂的茶叶出的早,新茶供不应求,价钱卖得高,茶厂需要大量工人采茶,给工人的工钱也高,每天现金兑付,截止目前已经向工人兑付工钱20多万。”吴大平向记者介绍。

该公司计划从今年开始,再投资900万元,建基地、扩规模、提技术、强管理、拓功能、增效益,新建茶园600亩,引进龙井和陕茶一号等优质茶种,加快构建优势特色的主导产业。在2022年前完成建设任务,届时可增就业岗位600人。

长岭村村委主任夏福森向记者介绍,长岭村毗邻汉江,地少人稠,不适宜发展养殖业,适宜发展种植业。经专家检测地处富硒带,土壤性质和地形适宜种植茶树,因此在县政府发展茶叶产业的号召下和自身要素决定,必须将茶叶产业作为发展要务。建设高标准茶园,利用花茶间种,达到观光旅游,生物防虫的目标。既保护了生态环境,维护了绿水青山,又能让茶园成为金山银山。

48岁的赵代平家有六口人,以前常年在外务工,父母年岁高,女儿还在上学,儿子尿毒症晚期,老小都需要人照顾。村上看到他家这种情况,无法再出门就业,就安排他看管村上的集体茶园和羊肚菌大棚。

他告诉记者,非常感谢村上能让他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茶园管护一年能挣两万多,公益岗位一年七千二,加上羊肚菌生长期的大棚的管护一个月两千四,他家的生活得到的保障。

长岭村支部,记者见到27岁的张伟。身患小儿麻痹症的张伟,在外就业困难,家有姊妹四个,弟弟、妹妹都在上大学,家中收入主要靠父亲张立生外出务工,村上通过长时间的艰难培训,将张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信息员,每月2300元的工资为家中缓解了经济压力。

“是夏村长教会了我做这些事情,我现在对我们村每家的信息都很收悉。”张伟有些自豪地对记者说。

35岁的夏培平,十几岁就在外打工,32岁检查出尘肺,走上坡路都气喘吁吁,村上根据相关规定安排了他公益性岗位,一月只需要打扫几天村道,一年就有7200元的工资。

县政府要求该村把茶叶产业作为长期主导产业来发展,2019年5月,长岭茶叶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夏福森当选为理事长,主管村产业发展。到2019年底,该村集体合作社共计发展茶园1000余亩,带贫减贫效果明显。2020年初,该村被县政府定为茶叶专业示范村。

鲤鱼村: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鲤鱼村位于汉江以北,距离汉阳集镇3.5公里,辖8个村民小组。

记者来到鲤鱼村茶园基地,人头攒动,呈现出一派动人的繁忙景象。群众们正忙着放线、整垄、挖坑,其中一位衣着朴素的中年男人累的满头大汗却一言不发,他就是何早林,正是这个平凡的男子,靠着自己的勤劳和坚韧的毅力,撑起了自己脱贫致富的梦想。

今年41岁的何早林,早年发生意外,失去了右手,这让他一度陷入绝望。在家人的不断安慰和鼓励下,何早林慢慢调整心态,重燃了对生活的希望。2017年精准扶贫数据清洗,何早林被确定为在册贫困户,但是这个倔强的汉子却“不想一直戴着这顶贫困帽子,更不想靠这顶帽子过日子,希望靠自己脱贫。”

2018年,何早林一直跟着本家兄弟在石泉县喜河镇修路,虽然是“独手”,但是不仅能操作铲车、搅拌机,而且动作非常利索,可谓一人顶俩,每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9月初,何早林就找到帮扶干部,递上了《脱贫退出申请书》,“我总觉得别人能干的,我也能干,贫困户的帽子压人又不光彩,苦点累点没关系,我希望靠自己脱贫。”

“他从来没开口要过什么,每次上门做工作都非常配合,家里总是收拾的干干净净的,自己积极主动的去找活干,这样的扶贫才让人扶的有信心、有希望。”说起何早林,帮扶干部由衷地赞佩到。2018年,何早林“两不愁,三保障”高标准达标,申请摘掉了贫困帽。

2018年12月,在全镇开展的“三评议、树典型”活动中,何早林被村民们一致评议为“自强标兵”,一个残疾贫困者,靠着勤劳致富的坚定信念,用自己的独手成为致富能手。

2019年,鲤鱼村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新建茶园600亩。帮扶干部及时入户动员何早林到茶叶合作社务工,3个月以来,何早林成了合作社务工天数最多,拿到工资最多的人。“他虽然只有一只手,但干活认真、动作麻利,又不偷懒,是我们种茶真正的能手。”茶园基地负责人谢泽兵说到。

何早林只是汉阳镇上千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个缩影。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汉阳镇根据贫困户不同的致贫原因、致富意愿、致富能力等综合情况,制定脱贫计划,切实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今年全面完成剩余的1469户3632名贫困人口、12个贫困村的脱贫任务。

天池村:让搬迁户在家门口上班

天池村位于汉阳集镇下游的汉江边,这里交通便利。占地50余亩的易地搬迁小区整齐林立,2019年已全部搬迁入住,其中本村易地搬迁入住59户177人。

“现在国家政策好,如果不是亲身经历,确实不知道国家政策好在什么地方,我家老房子交通不便,房屋简陋,刚开始听说易地搬迁政策时,家里人还担心去了住不惯,没有地种,住在老屋虽然挣不来钱但可以种点吃的糊糊口,老屋住了多年也住习惯了,后来镇村干部给我们做思想工作就搬到了这个搬迁点上,搬到天池小区之后,政府在小区周边建起了社区工厂,还为我们贫困户配了5000元加入村集体产业合作社,发展茶叶产业,搬迁后交通好了,到哪里去方便了,出不了门就去社区工厂或者茶园打工赚钱,吃穿住行啥都不用愁,生活越来越有盼头了。”天池小区搬迁户方衍清激动地对记者说。

该镇为确保搬迁户“搬的进,稳的住,能致富”,小区配套基础设施,水、电、路、讯、绿化、亮化、标准化卫生室、文化活动广场等与住房同时完工投用。

记者看到便民服务中心、物业管理中心,老人日常照料中心,平价购物超市,儿童托管中心及文化活动服务、民事矛盾调解、红白理事服务中心等为日常服务平台配备齐全。

天池村以支部为引领,推行321基层治理模式,实行网格化境因天池小区搬迁户共有党员10名,积极推进异地搬迁138体系建设,以社区工厂产业园区为支撑引进“社区工厂”,实现就业脱贫。

该村积极与陕西哈德宝工艺品厂合作,引进其作为该镇“新社区工厂”,以天池小区作为工厂总部,负责产品研发设计、裁剪打样、生产、出厂,汉水明珠及二里沟小区作为分厂负责产品加工,经过4个月时间,完成毛绒玩具厂招商、审批、装修、招工、开工等一系列工作。

2019年,二里沟小区、汉水明珠小区毛绒玩具厂已正式开工。本项目共计投资900万元人民币,厂房面积近3500㎡,将带动127人实现经济增收,安置就业贫困人员81人,年增加务工收入214万元。(记者 张妍 通讯员 许志苗 张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