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一早起來,修改約稿、上課、做中飯、打掃房間、監督嘟嘟學習、完成小羊訓練營作業、翻譯、上課、做晚飯、給嘟嘟講故事,然後才有一點點時間更新今天的推文。

此刻話癆嘟嘟正在我背後像激光槍似地問“為什麼水龍頭會噴出沙子?”“為什麼茶壺會自己倒咖啡?”“為什麼狗在喝茶?”“為什麼烤箱裡在烤一個雪人?”“為什麼廚房會有書?”“為什麼冰箱裡放著臭鞋子?”“為什麼滑滑梯是卷著的呢?”“為什麼自行車是方形輪子?”“為什麼樹葉是藍色的,還有條紋?”“為什麼岸上有水,還能開船?”……

她正在看一本找茬的書。以上都是她的原話,我算抄襲。

其實今天還算好,有些時候會更忙。如果不堅持更新,現在可以舒服地躺在床上了,可是這一個月我特別想要每天寫點什麼。我知道,匆忙寫成的東西,質量不會太好。可是腦中總是響著一句話“完成比完美更重要”。寫作更是如此。靈感、想法都可遇不可求,學識、眼界更不是一日可成。每天堅持寫點什麼的意義在於形成習慣。於我,也是為了克服恐懼。寫作的人,總是擔心自己寫的東西不夠好,別人看了不以為然。特別是還沒有找到自己風格的人,每天都會很糾結,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好。

不過若是不考慮這些,任由思緒流淌,不想著迎合所有人。若是有人看了我的碎碎念,有點觸動,也就夠了。我相信,從心出發去寫作,哪怕不夠精美,也一定可以抵達同頻的人。做人、做事,也是這樣。盡力而為,隨遇而安,未嘗不可。

想通了這些,我也就釋然了。唯一覺得過意不去的是沒有遵守每天九點更文的約定。不過,我也不想太苛求自己,只把那個當成Flag,一點點去靠近。說到做到固然是個優秀品質,不過不考慮實際情況,就是強人所難,徒增煩惱。

然而不久前,我一定會因為這些沒能完成的事情狠狠地自我批評。若是別人否定了自己,也會很介懷。更別說,用心付出卻卻換不來想要的結果。

其實,這段時間做了很多選擇。機會在眼前來來去去,每一個決定都會導致截然不同的人生。爭取過,也放棄過,有過欣喜,更有遺憾,然後總是很快就放下了。我越來越堅信,放不下,就拿不起。若人生路是徒步,負面情緒就是揹包裡的行李。越懂得放下,揹包就越輕,輕裝簡行才能快意江湖。

感覺,自己正在變得越來越佛系。除了寫作的時候,平時腦袋都是空空的,不過我覺得這樣挺好,也許,成為尼姑指日可待。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佛曰“憂生於執著,患生於執著”。

南懷瑾先生說:“不執著就好,執著了就不好。如果不執著、不著相,那有相的光明,與自性心光便自漸漸融會一體。如果執著了,便落在生滅妄緣中,那就不好了。”

佛家認為,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執著追求錯誤的東西。人一旦有了貪婪之心,就永遠得不到滿足,進而陷入無止境的痛苦之中。

有一位青年人,曾經豪情萬丈地為自己樹立了許多目標,並希望在各方面都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然而幾年下來,卻是一事無成。這讓他痛苦萬分,於是就想要去找智者為自己指點迷津。

當青年人找到智者時,智者正在河邊小屋裡讀書。他微笑著聽完青年的傾訴,對他說:“來,你先幫我燒壺開水!”

青年看見牆角放著一把極大的水壺,旁邊是一個小火灶,可是沒發現柴火,於是便出去找。

他在外面拾了一些枯枝回來,裝滿一壺水,放在灶臺上,在灶內放了一些柴,便燒了起來。可是由於壺太大,那捆柴燒盡了,水也沒燒開。於是他又跑出去繼續找柴,回來的時候那壺水已經涼得差不多了。這回他學聰明瞭,沒有急於點火,而是再次出去找了些柴,由於柴準備充足,水不一會兒就燒開了。

這時智者問他:“如果沒有足夠的柴,你該怎樣把水燒開?”

青年想了一會兒,搖了搖頭。

智者說:“如果那樣,就把水壺裡的水倒掉一些!”

青年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你一開始樹立了太多的目標,並都急切地想要實現它們,就像這個大水壺裝了太多水一樣,而你又沒有足夠的柴,所以不能把水燒開。要想把水燒開,你或者倒出一些水,或者先去準備柴!”智者接著說。

青年恍然大悟。回去後,他把計劃中所列的目標去掉了許多,只留下了自己最想要達到的目標,同時利用業餘時間學習各種專業知識。幾年後,他定下的目標基本上都實現了。

有首古詩中說:“多情自古空遺恨,好夢由來最易醒。”對此,南懷瑾先生說:“好夢最容易醒,醒來想再接下去,卻接不下去。所以,不要去叫醒夢中人,讓他多做做好夢。我有時在想,佛說喚醒夢中人,到底是慈悲,還是狠心?我覺得,一切眾生都做做夢,蠻舒服的,何必去叫醒他呢?”


人之所以痛苦,在於追求錯誤的東西



很久以前,有一位修行很深的高僧隱居在山林中。他因為名聲很大,很受人尊敬,人們都不遠千里來尋找他,希望可以跟他學到一些生活方面的竅門。一次,高僧正在山谷裡挑水。人們注意到,他挑得不多,甚至比平常人挑得都少,兩隻木桶裡的水都遠遠沒有裝滿。可是高僧為什麼不把桶挑滿呢?

他們不解地問:“高僧,這是什麼道理?”

高僧回答:“挑水之道並不在於挑多,而在於挑得夠用。一味貪多,只會適得其反。”

眾人更加不解了。

於是,高僧讓他們中的一個人,重新從山谷裡打了滿滿的兩桶水。

那人挑得非常吃力,搖搖晃晃,沒走幾步,就跌倒在地,水全都灑了,那人的膝蓋也摔破了。

看到這種情景,高僧說:“水灑了,不是還得再打一桶嗎?膝蓋破了,走路艱難,豈不是比剛才挑得還少嗎?”

眾人問道:“那麼請問高僧,具體該挑多少,怎麼估計呢?”

高僧笑道:“你們看這個桶。”

眾人看去,桶裡畫了一條線。

高僧說:“這條線是底線,水絕對不能高於這條線,高於這條線就意味著超過了自己的能力和需要。起初還需要畫一條線,挑的次數多了以後,就不用看那條線了,憑感覺就知道是多是少。這條線可以提醒我們,凡事要盡力而為,也要量力而行,不可強爭人先。”

禪語中說:“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南懷瑾先生認為,人的一切煩惱都來自於對錯誤事情的執著追求,是“無故尋愁覓恨”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