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齡少女相親記

大齡少女相親記


中國的年輕人真的應該慶幸,春節只有7天。

然而,就是在這短短7天裡,我爹就給我安排了3個相親對象。


我的家鄉地處江浙農村,四面環山,一條104國道是這裡與外面的世界相溝通的唯一通道。畢竟地處長三角,小村莊談不上多落後,但近年來大量青壯年勞動力的外流導致現在留在村裡的無非兩類人,第一種就是像我爹這樣沒什麼文化的中老年人,第二種是和我同輩,但是由於學歷、能力、眼界等各種原因沒有在城裡發展的年輕人。


按理說這兩類人在年齡上相差了幾十歲,如果說三歲一代溝的話他們中間毫無疑問已經隔了一條科羅拉多大峽谷,但就是這兩類人,在長期的農村封閉環境下,居然產生了意想不到的聯結。


這個聯結,就是關於我的婚配問題。


用我爹的話說,過完年你丫虛歲就27了!在老家農村那顯然早已過了最佳婚配年紀,同我一道長大的女孩子們大多已經出嫁當媽,用老家媒人的話說:再過兩年等過了三十歲,你就徹底沒有市場了!


但是!你別看我爹為我的婚事急的像熱鍋上的螞蟻,真到了相親前線,我爹卻比我還挑剔!還記得我上面說到的鄉村留守青年麼,由於學歷收入種種原因,這部分男生早早就被我爹劃入了【不考慮】的範圍。可見鄉村留守男青年,已經成了農村相親鄙視鏈的最底端。


然而“底層不考慮,頂端卻搶翻天”。我爹把主要目標鎖定在了我們村那幾個特別優秀的男孩子身上,準備瞄準之後定點作戰。


大齡少女相親記

大齡少女相親記

大齡少女相親記


·農村婚配相親的價值體系


不得不說,可憐天下父母心,我爹怕我年紀大了嫁不出去以後老了沒人照顧,他和我孃的年紀也越來越大,所以越來越著急,這種心情為人子女我真的完全能夠理解!


但是,我覺得父母和子女之間,更重要的是互相尊重。


我記得我很早就向他們傳達過我的婚戀觀:人活在世上,並不是必須要結婚的,不是兩情相悅的婚姻,我是絕對不會接受的。


我也不能接受父母那種完全沒有感情基礎,只憑家裡大人喜好就匆忙結婚的婚姻行為。而像我爹這樣滿世界貼廣告推銷自己的女兒,其實給我的感覺是很滑稽,但又有種說不出來的悲哀。


滑稽是覺得我爹居然真的以為短短7天匆匆見一面就能把我的終身大事解決了。悲哀是因為我爹素來強勢說一不二,但也免不了被農村的價值體系所綁架,為了不被說閒話也為了能夠和另一個家庭在經濟上達成聯盟,千方百計地希望我可以嫁出去。


實際上我自己並不排斥相親,甚至還覺得這是一件很有趣很好玩的事情,因為在相親的過程中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聽到很多不一樣的人生故事。運氣好的話能遇到合適的發展對象也未可知。


我真正討厭的是什麼?是在農村的整個價值體系中,對家有單身大齡剩女的家庭那種異樣的眼光和背後的各種閒言碎語,好像家裡有一個三十幾歲還沒有結婚的閨女,是一件多麼丟臉,多麼罪惡的一個事情。


在我老家農村的價值體系中,解決了一個大齡女生的婚配問題,就像拆除了一個超級炸彈一樣如釋重負。至於她是否嫁給了自己喜歡的人,婚後是否過得開心幸福,當初那些逼她結婚的人,誰又真正關心過這些問題呢?


所謂的農村相親體系,我認為大概率和愛情沒什麼關係,更多的是雙方經濟、學歷、外表、年齡、家庭條件的各項綜合博弈,有些人覺得父母逼得緊,年齡也到了,條件也差不多合適,就這麼結婚了好像也沒什麼不行,上一輩很多不就是這樣,幾十年婚姻生活不是照樣過來了嗎?


大齡少女相親記


·婚嫁多少事,得失寸心知


只是君不見,上一輩在沒有感情基礎的前提下結合,婚後幾十年真正過得幸福和諧的又有多少?


從來婚嫁多少事,得失寸心知。


無論如何,在找對象這件事上,無論男女,我希望大家還是要自己眼睛看得清,頭腦保持清醒,心裡頂得住才行。


最後,願天下父母子女能多點相互理解,願每個決定結婚的人都是因為愛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