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首映那天晚上,和朋友一起去看了《少年的你》。

朋友是易烊千璽的姐姐粉,而我是小黃鴨的忠實影迷。


坦白說,電影不錯。

周冬雨+易烊千璽,多新鮮的組合啊,卻意外地火花四濺!


千璽的眼神和臺詞功力,大大出乎我的意料。而冬雨作為金馬影后,更是貢獻了一場高水準的教科書式表演,有層次的哭笑之間,都讓人揪心萬分。


但是,這部電影卻沒有打動我

為什麼?


因為電影裡的校園暴力,和我親身經歷過的,不太一樣。


電影中胡小蝶被以魏萊為首的女生團體堵在廁所扔衛生紙,陳念被堵在馬路上毆打撕扯,這些兇殘的情節,在中國的校園中存在麼?


其實是存在的,甚至現實中的校園暴力比電影裡演得還要狠。


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但是

打人與被打的,始終都是少數。
孤立與被孤立,嘲笑與被嘲笑。
才是大多數人經歷過的校園暴力!


也許你仔細回想,就會發現: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

也許沒有經歷過毆打、圍堵這類相對比較誇張的校園暴力,

但基本上都曾是校園軟暴力的參與者、受害者和見證者。


相比毆打,這是一種更深重的絕望,當這種軟暴力發生在你身上時,你無法向警察,向老師,向家長求助,因為霸凌者並沒有在你身上留下任何肉眼可見的傷痕,大人們也看不到那些人對你精神上的傷害和羞辱。


當這種軟暴力發生在別人身上,你更沒有勇氣站出來去幫助她,不是因為你不夠善良,而是在那樣一個未成年的小社會里,你害怕也會像她一樣被大家孤立。

對於一個十幾歲的少年來說,根本就不需要毆打,光是孤立和言語羞辱,就足以在心口上留下終身難以消弭的陰影。


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01


2004年,我在老家一所普通的鄉鎮小學上四年級,當時班裡的同學大都是同村從小一起長大的孩子,平時男生女生課間打鬧,老師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然而,不知道從哪一天開始,我的臉上冒出了一顆又一顆的青春痘,抹了很多藥膏都不管用,更讓我難過的是,之前和我稱兄道弟的好朋友慢慢也不和我玩了。


本想著,你們不和我玩就不和我玩吧,大不了我在位子上睡覺,我不去招惹誰,你們也別來招惹我。


但事實證明這種想法還是太天真了!


少年之惡,不像成年人之間的鬥爭那麼複雜,很多時候就只是單純為了取笑尋樂,來彰顯自己的存在感。


你不去惹他,他偏要來惹你!


十五年過去了,我仍然能清晰地記得那天的陽光,和陽光下教室裡的漫天灰塵。


那天下午,我像往常一樣在下課鈴響了之後趴在桌上睡覺,突然,我聽到有人拍了我一下,我抬起頭來看到一個男生的臉,接著我看到很多個男生的臉,一群人圍在我的課桌旁,帶著嘲諷的笑。


帶頭的那個男孩子突然開始邊拍手邊唱歌:今天我上街,看到一個人,臉上的痘痘數也數不清,大的像黃豆,小的像芝麻,最小的最小的也有2兩半。。。


鬨笑聲在男生堆裡此起彼伏,有的男生還學那個男孩子一樣唱歌。


我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我該去告訴老師麼?可他們也沒打我,就是嘲笑了幾句而已,老師會管麼?我想拿一把刀把臉上的痘痘都砍掉,這樣他們就不會說我了吧。


最終我什麼都沒說,只是性格從此變得更加孤僻了。


我從來沒有做錯什麼,但這種軟暴力給我的心靈造成的傷害,沒有人為此道歉,也沒人為此負責。


曾經的霸凌者都一個個好好地長大,結婚生子。

被霸凌者卻要一生都籠罩在少年時代的陰影中。

憑什麼?


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02


高中的時候,我遇到一個女孩,性格溫和,長得非常漂亮,經常收到同年級的男生給她寫的情書。


但是,同班的女同學大多不怎麼跟她說話。


我時常看到她一個人去食堂吃飯,一個人去上體育課,體育課上也沒人和她搭檔做任務。


有一回上體育課,看到她一個人坐在樹蔭下,我沒忍住,就上前去找她搭話。

“為什麼她們都不願意和你說話呢?”

“我也不知道”

“那你可以主動去找別人說話啊”

“我試過了,但是她們不想和我做朋友,還說我只會勾引男生。

“你也覺得我是壞女生麼?”

“我不知道”

“.......


美麗是一種原罪麼?

受異性歡迎就活該被同性冷暴力?


曾經因為面貌而被譏諷的我,

當時也很難真正理解她的孤獨。


03


因此,我還在期待一部真正聚焦校園軟暴力的電影。


電影《少年的你》,主要話題是反對校園暴力,最大的意義和價值也在於讓這個話題引起整個社會的熱切關注。


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然而大家也看到了,現在網絡上對這部電影討論得最多的,一個是關於演員的演技,另一個是關於原著抄襲融梗,真正對校園暴力的反思和討論,反而淹沒在茫茫的口水戰中。


對不起,《少年的你》沒能真正反映中國式校園暴力

這些東西,讓一直關注校園暴力的我,覺得十分失望。


我不明白,為什麼這樣一部飽受爭議的作品,會有機會被搬上大銀幕,還要用來為校園暴力這樣殘酷的話題樹大旗!


你想想,一部打著反霸凌旗幟的電影,從源頭上看卻是對原創者的另一種霸凌。

這不僅是一種諷刺,也是一種悲哀。


再看看這幾天,從李銀河到匪我思存,再到易中天,微博大v紛紛下場支持好評,豆瓣、知乎關於反抄襲的話題不斷被刪404,豆瓣評分高達8.4,微博抄襲相關熱搜頻頻被撤,真是讓人見識了資本對輿論公關的控制能有多恐怖。


也是讓還在為原創發聲的人們背脊發涼。


所以,電影不錯,演員很出色,但是不推薦你去看。

我也真誠地希望以後的中國電影,不會再出現這樣的“好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