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第一部分 綜述

摘要:本文是筆者在春分那日無意間翻到了陸游的《沁園春·粉破梅梢》,拜讀後所寫。賞析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為綜述;第二部分為賞析和總結。文章從這首詞的來歷,作者的概況等處入手,從現代人的角度對詞進行了翻譯、評說和賞析。對陸游成就很大卻不受重用的原因進行了剖析。最後讚賞了他駕馭文字勾勒春天的能力,並對他執著的愛國主義情懷錶達出深深的敬意。

關鍵詞:陸游 粉破梅梢 詩壇領袖 收復失地 主戰派

一、開篇

大家好,今天我要賞析的是陸游的《沁園春·粉破梅梢》。陸游生活在金兵南侵、山河破碎、生靈塗炭,舉國動亂的時代。他畢生從事抗金和收復失地的事業,但卻未果。這首辭139字,借景喻情,表達了詞人憂國憂民,有心抗金,卻請纓無門的憤懣和痛苦。今天我就來拆解這首傳頌近千年的詞。

二、此詞來歷

宋孝宗淳熙三年(公元1174年)十月,陸游因主戰而被罷官貶職,此後兩年時而蜀州,時而嘉州,席不暇暖又改調榮州任攝知榮州事。任處均是極為荒僻之地,官位不高,且為閒職,權事無多,來去匆匆,無所作為。與兩年前在南鄭(今陝西省漢中市)壯懷激烈的軍旅生活和昂揚向上的意氣相比,此時的他,情緒低落到極點,只好一邊處理政務,一邊寄情于山水,以賦詩作詞表達自己的複雜情緒。

陸游在榮州任職僅70天,卻寫下詩22首、詞10首,主要有《入榮州境》《來牟鎮早行》《初到榮州》《城上》《西樓夕望》《醉中懷眉山舊遊》《登城堂晚步》《客中夜寒戲作長謠》《高齋小飲戲作》《太液黃鵠歌》《自唐安徙家來和義》《東山》《龍洞》《虎洞》《乙未元日》《別榮州》《驀山溪•遊三榮龍洞》《好事近•寄張真甫》《水龍吟•榮南作》《沁園春•三榮橫溪閣小宴》《齊天樂•三榮人日遊龍洞》《桃園憶故人•並序》等。 《沁園春·粉破梅梢》就是當時的作品之一。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這裡說說宋孝宗趙昚,趙昚是宋朝的第11任皇帝,宋朝自宋太祖趙匡胤上位到宋孝宗趙昚接位,200年內大部分時間邊境都不太平,不是契丹就是金國,總有仗在打。趙昚是一個勵精圖治的明君,抗金情緒特別激烈,他處理了秦檜,給岳飛平了反。但此時的南宋已是國力不足,且在軍事上沒有可堪一用之人,無奈之下與金國簽了“隆興和議”,放逐了一批包括陸游在內的主戰志士。而後集中精力搞經濟建設,使國家逐漸穩定強大,南宋在他的治理下走向了階段性的繁榮。

三、作者概況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著名的詩人、詞人。少時受家庭愛國思想薰陶,高宗時曾參加禮部考試,考中,卻被秦檜黜免。孝宗時賜進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軍旅,官至寶章閣待制。寶章閣待制就皇帝的文學侍從官,隨時聽候皇帝的召喚應酬詩文,沒有什麼實權,從四品。晚年退居家鄉。一生的信念是收復中原,妥妥地主戰派成員,因此不受重用。

陸游一生經歷了宋朝四代皇帝,宋高宗、宋孝宗、宋光宗、宋寧宗,除了宋孝宗有點建樹以外,其它的後世評價都不太不怎麼樣。宋高宗重用秦檜殺了岳飛;宋孝宗給岳飛平反轉向經濟建設;宋光宗昏庸無度怕老婆;宋寧宗最後向金國稱臣進貢。陸游活了85歲,其中高宗期37年 ,孝宗期32年,光宗期5年、寧宗期11年,經歷這樣的年代,算是生不逢時吧。

陸游具有多方面文學才能,以詩的成就為最,是南宋的一代詩壇領袖。據古詩文網統計:全部的詩和詞有10456首(也有人說是9346首),其內容極為豐富,是中國文學史上存詩最多的詩人。詩辭風格時而雄渾豪放,時而清新典雅,但貫穿的主線是憂國憂民,氣吞殘虜的愛國精神。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傳世之作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放翁詞》《渭南詞》等數十個文集。

他與表妹唐婉的悽美愛情故事至今被傳唱,一首《釵頭鳳》紅酥手…,

寫盡了陸游的心酸、眷戀和無奈。

四、總述

《沁園春·粉破梅梢》寫的是滿眼裹不住的春景,表達的卻是濃的化不開的為國擔憂的情懷。正是這種一心要收復失地為國效力的願望,奠定了陸游成為愛國主義詩人的基礎。

五、解詞

1、原詞

陸游 沁園春·粉破梅梢

粉破梅梢,綠動萱叢,春意已深。

漸珠簾低卷,筇枝微步,冰開躍鯉,林暖鳴禽。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濁酒一尊和淚斟。

憑欄久,嘆山川冉冉,歲月駸駸。


當時豈料如今,漫一事無成霜鬢侵。

看故人強半,沙堤黃閣,魚懸帶玉,貂映蟬金。

許國雖堅,朝天無路,萬里淒涼誰寄音。

東風裡,有灞橋煙柳,知我歸心。


2、譯文與評說

沁園春·粉破梅梢譯文

梅枝上粉紅的花苞綻放,綠地上萱草的嫩葉拱動,啊,春天來了。

慢慢放下遮門的珠簾,找出筇竹做的手杖,我們去郊外踏青散步。


外面的冰雪融化了,河中的鯉魚奮力的躍起。

天氣回暖了,林中的鳥兒在歡快的歌唱,

美麗的大自然一片生機盎然。


荔枝鬱鬱蔥蔥疏密有致,竹枝嫋嫋婷婷婉轉哀怨,

面對著如此美景,我卻心境難平,含淚飲下一杯濁酒。

久久地靠著欄杆,環視江河山川,不禁哀嘆它們面貌依舊變化緩慢,

然而歲月卻似駿馬急馳,飛奔而過。

山還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人卻不是原來的樣子了。

意難平的原因是,曾經是一腔熱血滿心報國的自己,

如今頭髮都白了,可還一事無成。


看看原來的朋友們,個個穿金帶銀加官進爵,功成名就。全然不顧國家統一與否。


而象我這樣不求個人利祿,一心思想收復河山的人,卻報國無門,請纓無路,

只落得萬里淒涼流落異鄉,這份心裡的痛能與誰說。


在裹著春天氣息的東風裡,駐足眺望還在淪陷中的長安,

灞橋邊的如煙翠柳,只有你們懂得,我是多想把你們收回國家的懷抱。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第二部分

一、賞析

這首很美的詞是陸游51歲時的大做。總體來說,上闕寫景,下闕抒情。

開篇“粉破梅梢,綠動萱叢,春意已深。”寫花豔草綠,“破”、“動”二詞,惟妙惟肖的表達了梅枝開花,萱草拱動的情景。大自然生機盎然,一片活力,春天來了。

“漸珠簾低卷,筇[qióng]枝微步”,寫人們掀起珠簾要走出屋門去踏青散步,為什麼要帶筇竹做的手杖呢,我認為一是為了走路助力,二是為了驅趕蛇蟲。

“冰開躍鯉.林暖鳴禽。”寫的是最能體現春意的兩大實景:河水和叢林。

冬日裡寒氣襲人,凝水成冰,春天到江河解封,冰融水流,水中的魚兒興奮地破冰躍起。天氣轉暖了,林子裡的鳥兒高興的舞著跳著、叫著唱著。好一幅動感春景圖。在這樣的畫面裡漫步,心情該有多美呀。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濁酒一尊和淚斟。” “荔子扶疏,竹枝哀怨”是用來承上啟下的句子,荔枝鬱鬱蔥蔥疏密有致,繼續的是盎然春意。竹枝嫋嫋婷婷婉轉哀怨,則是雙關語,上承荔子為景,下接竹枝為情。竹枝指的是唐朝詩人劉禹錫的《竹枝詞》。

劉禹錫是唐代的文學家、哲學家,唐德宗貞元年間人士,曾官拜禮部尚書,任職間因觸犯了大官宦的利益被久貶遠荒,遭貶時節效仿屈原的《九歌》創作《竹枝詞》。陸游與之有心靈上的共鳴。《竹枝詞》用詞精美含思宛轉,由此引出了“濁酒一尊和淚酌”的傷感。

陸游用花草、遊人、魚鳥、林木做鋪墊,用竹枝做引子,很自然地帶出了和淚酌的心事。

“憑欄久,嘆山川冉冉,歲月駸駸。” 是說他本人,手持酒杯,身依欄杆,看山川起伏不變,河水奔騰不息,而屬於自己的時光 卻似駿馬飛馳,轉瞬即逝。"冉冉”、”駸駸”一慢一快相對而出,觸發了詞人的哀嘆:山還那個山,水還是那個水,人卻卻經不住歲月的流逝,年華不再了。

上闕寫眼前實景,陸游用粉破、綠動、微步、冰開、林暖、躍鯉、鳴禽等詞構勒出了一個動態的春天,讓人徜徉其中不願離去。而從“竹枝哀怨”起,景中帶出了情,擁有好山好水好景,卻時而含淚飲酒,時而捶胸嘆息,開篇挺歡快的一首詞,到這裡變的沉重了。

“當時豈料如今,漫一事無成霜鬢浸”。為什麼會哀嘆呢?原來為抗擊強虜北望中原,年輕時身為一介文人的陸游曾投身軍旅,想用自己的一腔熱血去報效國家,那知道世事竟會如此艱難,一直到鬢髮如霜垂垂老矣,山河依然破碎,故土仍未收復。全部的企盼、所有的付出都成了一場空。正如他在另一首詩《書憤》中所寫“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霜鬢已先斑”。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書憤

“看故人強半,沙堤黃合,魚懸帶玉,貂映蟬金”。看看原來的朋友們,個個功成名就,穿金帶銀,加官進爵,活的很是滋潤,卻全然不顧國家統一與否。

“許國雖堅,朝天無路,萬里淒涼誰寄音。”意指象我這樣不求個人利祿,

一心只想收復河山的人,卻報國無門,請纓無路,只落得萬里淒涼流落異鄉,這份心裡的痛能與誰說,真讓人想不通。陸游是個很執著的人,他的一生只想著抗擊金兵和收復失地,雖因此遭排擠,受打擊,但這個信念始終沒有消減。一直到離世前給兒子寫的遺囑裡還念念不忘《示兒》,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東風裡,有灞橋煙柳,知我歸心。”灞橋位於西安市城東,是一座古橋。由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所修,秦穆公在位時間(公元前659年~前621年),迄今已近3000年了,遺址還在。這裡是指尚在淪陷的長安、當年陸游曾協助他人籌措收復長安事宜,但無果。

下闕直抒心境,寫這首詞的時候陸游51歲,人生過大半,青絲變白鬢,收復失地為國效力的理想越來越難以觸摸。他的失落與惆悵、憤懣與不滿,哀嘆與無奈,全部在這裡一瀉而出。結尾出了幻境,醉眼裡彷彿在風中看見了山那邊的灞橋,橋邊的煙柳在迎接收復失地的隊伍,隊伍裡揮斥方遒的那個身影就是陸游本人。

二、感觸

這是一首傷春的詞,讀完這首詞並瞭解了陸游所處的年代後,我的心裡總有一種沉甸甸的感覺。陸游的確是愛國,他愛的執著,愛的深沉,可是他應該知道打仗打的是國力,打的是錢,貧民弱國無勝算。當時的宋朝已經是風雨飄搖快不行了,陸游徒有傷春悲愁的嘆息,卻無救國迴天的能力,這是一代文豪的悲哀。不過這是古人的事,今人只是議論一下。

綜觀陸游現存的詩詞作品,這一類的內容不少,他的筆下的景呀物的大多隻是他寄託主觀情感的載體,但無論怎樣,我們透過這些詩文看到的本質還是他憂國憂民,想報效祖國的拳拳之心。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詠梅

三、回顧

對陸游的沁園春·粉破梅梢無論是賞析亦或是戲論到這裡也就要結束了,在這篇文章裡,我首先講了這首詞的來歷,講了陸游被罷官貶職是因為主戰。同時談了一下放逐陸游的皇帝,發現他並不是昏庸無能之輩,處理主戰人士也是形勢需要。

其次介紹了陸游其人,做為南宋的一代詩壇領袖,他一生的信念是收復失地北定中原,妥妥地主戰派成員,在經濟建設時期不受重用,似乎也說的過去。

接著逐句賞析了這首詞,被詞人駕馭文字的能力所折服,陸游用粉破、綠動、微步、冰開、林暖、躍鯉、鳴禽等詞構勒出了一個動態的春天,讓人徜徉其中不願離去。

最後談了下自己的想法,陸游的確是愛國,愛的執著,愛的深沉,透過他的詩文可以看到他憂國憂民,想報效祖國的拳拳之心。 不過生在走向沒落的時代,他再強烈的愛國舉措也無法挽救宋朝的頹勢,只能留下深深的嘆息讓後人評說。

陸游要是能穿越到現在就好了,面對祖國不再支離破碎的大好河山和強進的發展勢頭,以及處理疫情時的大國風範,他或許會和我們一起高唱一曲《我愛你中國》。

最後給陸老先生回個話:

晴朗一片是天空,歡喜九州早已同,中原興旺已多日,隔空舉杯告陸翁。

寫在春天裡,陸游《沁園春·粉破梅梢》賞析

示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