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人是先有“知”,還是先有“覺”?是先有“感”?還是先有“覺”?

對於某些溫度和觸感,人先有“感”,而後有“覺”。這時人要有所反應,遇到熱要想辦法散熱,遇到冷要想辦法取暖,遇到針刺痛神經就要自動反應抽離。這是一種自我保護,敢是身體自身的智慧。

對於某些“信號”和暗示,人先有“覺”,而後有“感”。這時人需要做的可能是“沒有反應”。遇到有人暗中示好,或遇到暗中有人展示惡意或示威,都要裝作不知。這是對自我心理的一種保護。使自己的狀態不受影響。當作對方是空氣,也把自己空掉,讓惡意落在空處。

有些時候,人要學會對一些信號和暗示“有覺而無感”。眼也見心也知,但卻表現出不知、毫無察覺。不是裝作沒有感覺與沒有察覺,而是內心察覺到了感知到了,但不論身心都真的可以做到不受影響。而不是努力裝作不受影響。


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這需要心法與功夫。需要身心品質的提升,需要境界的提升。


人有“先知先覺”,也有“後知後覺”。

先有感,有覺,然後再有知。也可以先有知,再有覺有感。

當一個人某一個行為表現很醜,但從來沒有人告訴他很醜的時候,他沒有知,也沒有覺,更沒有感到慚愧。

當一個人某一個行為表現很醜,有一天有人告訴他很醜,並且周圍大多數人都開始告訴他很醜。他也照了下鏡子發現自己某一個行為表現確實很醜。這時,他便有了”知“(知道自己某一個行為表現是醜的),然後他才會在某一個行為表現人們注視他的時候,有覺,有感。感覺到慚愧。


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比如:現在有那麼多人像發腐的行屍喪屍一樣,喉嚨裡發出異常的聲音,在大街上隨地吐痰,就是不知道自己是醜的、是噁心的。最關鍵是沒有人告訴他,也或許即使有人告訴他,他可能真會像喪屍一樣撲街咬人。惱羞成怒或理所當然。人們害怕別人指出自己有缺點。人們習慣於自己有缺點,人們習慣於享受自己的缺點。

人只有自我覺悟,看到他人的不美,看到他人的醜陋的行為。然後發覺自己反省自己也有這種行為的時候,發覺原來自己也是醜的,然後改正與影響他人。這就叫做有覺悟。

人類需要先進的、文明的和真善美的榜樣,不然,人們就會以醜為美,以惡為善。把醜的當成是美的,把惡的當作是善良的。這才是可怕的事情。


常言道:思無邪。

思想沒有邪,那表現就不會異常。但是處在五濁惡世,有多少人會真的思無邪呢?所以,要修得自己思有邪,也思無邪。思有邪,才能懂得如何解除邪,保持無邪,保持無異常表現。相由心生,保持自己一臉的正氣和良善。

造物主為什麼要創造壞人和惡人,萬能的造物主為什麼不把醜惡清除乾淨?

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也許,如果真的沒有惡,這個世界很快將會人滿為患、動物滿為患,最終會更快毀滅。一起餓死或空氣用光而死。

其實宗教告訴了我們,科學也研究表明,人沒有絕對的“死亡”。只是換一種“存在形式”而已。也許這個世界太擠了,換一個存在的空間繼續生活。

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所以死亡並沒有多麼可怕。有時候活著才是更可怕的。大多數人怕死其實是怕痛,其實只是一種心理認知問題。並且這個問題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人是可以變得無畏生死,視死如歸的(就像回家一樣)。

再來,為什麼造物主創造光明與黑暗,創造善與惡,美與醜,“生”與“死”?


感覺:先有“感”or先有“覺”?


也許造物主或者說上帝、諸天神佛也是想要我們更好地學習什麼是善,什麼是美,什麼是醜,什麼是惡。萬事萬物陰陽平衡才是完美之道。人亦如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