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讓自己深陷進去的感動全都是危險的。更危險的是,在你那奪人魂魄的目光之中,似乎有一種對這類故事生來具有的“適宜”。——三島由紀夫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演講表達是一門技術,既然是技術,那麼就有操作順序這一說。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詳細的演講表達思維框架構成法

有人或許會認為古往今來經典的演講表達案例並非是千篇一律,可我想說: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情況出現,是因為每一個表達者的演說水平有從班門弄斧到爐火純青等各個階段,不同階段的人對技術的運用自然不能同日而語。

演講表達和任何一項技術一樣,初學者都應該嚴格遵守使用說明,等內外兼修到一定程度了之後,再個性化地把控“操作”環節,才能達到一流的演說效應。正如我們所熟悉的武俠小說中描繪的那樣——任意一門派的武功大成者,飛花摘葉皆可“傷”人。在“模式篇”中,我提供詳細和粗獷兩種演講思維框架供大家日常訓練,文章的最後部分還會重點介紹演講過程中最核心的三個環節。

從詳細的演講思維框架步驟說起。比如說我們以60分鐘演講為案例,一場演講表達大致能分成開場、主題、前提、背景、論據1、論據2、論據3和結論等環節。把每個環節的要點進行逐個討論,可以進行如下介紹: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由開場、主題和前提構成的演講開場階段

開場環節大致時間為2~3分鐘,形式可以是“相關的小故事、笑話、感謝(但我不建議初學者用“道歉”的模式開場,比如為遲到道歉,為錯誤道歉……“道歉開場”屬於比較難控制的開場方式,容易弄巧成拙)

、Yes互動(指提出一些答案都是Yes的問題,再互動引導到自己的觀點上的方式)”。

主題環節大致時間不超過1分鐘,形式可以是“今天,我想說的是……”,主題介紹時要言簡意賅,真誠面對,利用好短暫的時間加強對現場環境的適應,為接下來的表達做心理準備。在我們上臺之前,開場和主題這兩個環節可以視為對整場演講表達的適應階段,這一階段的首要任務是緩解內心緊張情緒、掌握表達的節奏、調整好眼神、呼吸、情緒、儀態以及肢體動作。一流的演講表達者可以在適應階段迅速降低外部干擾,進入演講狀態。

前提環節大致時間為2~3分鐘,形式可以是“我的想法/觀點/建議是……”,前提是進入演講狀態的第一步,也是比較重要的一步,不說前提或前提表達不清晰的人不僅會讓聽眾誤會,還會讓自己越發緊張。初學者的演講“通病”在於遲遲不陳述自己的看法,於是屢屢遇到聽眾在其後期已經失去耐心和專注的窘境。另外,觀點陳述得越遲,越容易影響聽眾對核心觀點的理解,這樣的情況是很糟糕的,因此我一直認為把自己的態度早點說出來讓聽眾知道,有利於接下來營造現場氛圍。開場、主題和前提三個環節是演講者上臺後最先、也是相當重要的5分鐘,可以總稱為“演講開場”階段,很多聽眾對演講者的印象往往就是在這5分鐘裡形成的。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由背景、論據構成的演講過渡階段

背景環節大致時間為3~5分鐘,形式可以是“說到讓我產生以上想法的背景/原因/事由是……”,背景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它既為上一段自身的觀點交代出起源,又形成接下來論據的引子

。背景的取材往往來自於生活,它既可以用親身經歷的事情,比如說吃過的虧、悟出的教訓、聽過的話或看到的事……,也可以用別人的事蹟,比較簡單的背景陳述的方法是把這一環節當成“講故事”環節,記住“何時何地發生的什麼事”這一模板,便能帶著聽眾走進背景事件發生的現成,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

到了論據環節,時間就要更充裕一些了。60分鐘的演講裡最好準備三個論據,平均每個論據5~8分鐘,三個論據便是15~24分鐘以內,形式可以是“我有3個論點,我一個一個地說明。第一個論點是……第二個論點是……第三個論點是……”。“三”是可以形成固定結構的數字,三個論據足以支撐自己的觀點,也足以對上一環節的背景進行更高的昇華和提煉,這會顯得演講人準備的既充分又簡練。在這一環節,表達者基本擺脫了緊張的情緒,能重新掌握對身體的控制,內容也逐漸循序漸進,井井有條。因此闡述的時候要把注意力放在表達技巧的運用。有一些修辭手法像比喻、排比、誇張、擬人、類比等等都適合在這個環節中發揮作用,可以使邏輯呈現出環環相扣、引人入勝的效果。

背景和論據是演講者介紹自身想法的主要過程,可以總稱為“演講過渡”階段,既是演講者做最後結論前的基本構成,又是很多一開始持反對或中立立場的聽眾,在這一階段中改變對某些現象看法的契機。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由論據補充和結論構成的演講結尾階段

在論據環節中,可以再根據整場演講表達的時長做更多與主題相關,且內容豐富化和多樣化的呈現表達,大致時間為10~15分鐘。形式可以是播放動畫、音樂、視頻,自身額外的表演如唱歌、舞蹈、情景劇、自問自答,又或者是道具展示、舉手投票、肢體互動、聽眾分享、現場問答等。正因為這屬於補充環節,所以具體的時長和形式一要評估自身的表現能力,二要判斷現場聽眾的屬性和氛圍進行調控。這個附加環節屬於加分項,處理得當的話可以扭轉前期聽眾心中不好的影響,或是通過強化聽眾的感官,加深他們的記憶。也有一些演講者把這一環節放到開場的時候調動氣氛,我認為也是可以的,請記住一點——大多數規則都是人類創建的,只要自己的能力足夠,顛覆規則也能收穫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後是結論環節,大致時間只要2~3分鐘,形式可以是“至於我的結論……”

,可以重複幾乎與前提相同的內容,如果還能提到與開場相關的事物,就能起到首尾呼應的效果,再次加強聽眾的感受,使之動容。論據的補充和結論環節可以總稱為“演講結尾”階段,結尾應該注意時間的控制,凡到了結尾不支持你觀點的聽眾,與其再強行灌輸自己的想法,不如優雅的做一番感謝。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粗獷的演講表達思維框架構成法

在上文詳細的演講思維框架的基礎上,可以對比學習一個粗獷的演講思維框架。

粗狂的思維框架適還用於即興演講,當我們要通過語言論證某一結論時,比如演講的命題是“我們辦公軟件的使用方法還不夠熟練”,需要:①先明確這裡的辦公軟件使用方法是什麼;②表現的行為現象是什麼;③熟練的表現是什麼樣子;④不熟練的表現是什麼樣子;⑤熟練與不熟練之間的量化區別。有了這五點及其具體的說明,才可以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這和即興表達的“PEEP”(Point,Explanation,Example,Point)法又有異曲同工之妙。粗獷的演講框架需要我們提煉出方法和外在表現分別是什麼,什麼樣的表現是好的,什麼樣的表現是不好的,好與不好的量化差別在哪裡,記住這個,就不愁在演講表達的時候沒有話說。

無論是詳細的演講思維框架還是粗獷的演講思維框架,都指明瞭一點——要專注於傳播“一個”觀點。不建議大家在演講表達的時候提多個甚至有些相悖的觀點,而是著手一個觀點並以之為核心作闡述,接著抓住演講的三個重要階段:開場、過渡和結尾。最後,我從《TED演講的秘密:18分鐘改變世界》一書中給這三個環節各摘錄兩句相關的要求供大家品味演講表達形式中應注重留意的關鍵點:

關於開場:①必須指出的是,演講前一二分鐘,甚至是10~20秒,是觀眾參與程度最高的時刻。……世界級的演講者會在演講開頭不遺餘力地調動會場的氣氛,而在餘下的時間引導觀眾的情感變化。②最引人入勝的三種開場方式是A以“針對性的故事”開場,B以“震撼人心的事實”開場,C以“有影響力的問題”開場。

關於過渡:①讓觀眾有時間抓住上一部分的準確信息,觀眾可以把這個轉折點同整個演講的邏輯聯繫起來。②稍長時間的停頓是一個清楚而體面的語言信號,表明你將轉入下一個部分。此外,這可能是最關鍵的,聽眾可以利用這個空檔,把你所講的同他們的個人體會聯繫在一起。

關於結尾:①用結尾表達“清晰的中心思想”,②一種有效的的表明結尾的方法是縮短你的句子,在聲音中加入激情。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高級演講術-形式篇:把內容裝進框架,就能造就一流演說效應

你的每次關注和轉發,都能讓我多堅持更新一篇優質文章,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