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佳節一到,甜鹹黨之爭,又轟轟烈烈地上映。中秋節,對於甜鹹黨來說,是能掀起“腥風血雨”的節日。

做為中秋節必備的食物——月餅,從唐朝開始,發展到現在,花樣和口味也是滿足了不少吃貨的心。

但是,有人認為甜月餅好吃,甜的餡料才是月餅的靈魂;有人認為鹹的好吃,鹹的風味讓月餅與眾不同。兩個陣營,各抒己見,在網上“打”成一片,都想讓對方轉換口味,認可自己的想法。

除了月餅,粽子、元宵、豆腐腦這些食物,都沒能逃開大家的爭論。甜鹹黨的爭論,已經成為生活中獨具特色的樂趣。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這種爭論,在網上看來,可以視為一種樂趣。但在生活中,如果兩個人總是因為認知不同,發生爭吵,那就是比較鬧心了。

為什麼我們會產生爭吵的呢?《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中提到我們產生分歧的原因,在於對世界的知覺,受到自我概念的影響。興趣不同的人,看待同一件事情,會出現不同的看法。而我們爭吵的原因,就是在於彼此間知覺上的差異。

知覺差異不僅扭曲了我們對世界的詮釋,還讓我們產生先入為主的感覺,總認為我們的觀點是對的,其他人的觀點可能是錯的。

知覺差異在我們的人際關係中如同一條鴻溝。如果認識不到這點,我們在溝通中就會遇到很多挑戰。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這本書中解釋了知覺差異形成的原因,並且給出了具體的解決方法,幫助我們在生活中建立良好的溝通。

這本書,是羅納德·B·阿德勒拉塞爾·F·普羅科特,通過兩人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制而成,其厚度堪比百科全書。這本教材,運用了大量的電影和電視劇以及文章,讓專業的學術內容與日常生活聯繫起來,讓我們更容易理解並實踐書上的內容。

產生知覺差異的原因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佛經中,六個盲人通過觸摸大象,判斷大象長什麼樣。一人撞上了象腹,說大象如牆我無誤;摸到象牙的盲人,自以為是的說大象是槍矛;剩下的幾個盲人,也根據自己的判斷,說大象像蛇、像扇子、像大樹、像繩子。最後,他們幾個吵成一團。

為什麼他們會產生激烈的爭論呢?就是因為他們獲取的信息不一樣。《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提到,影響我們知覺的因素有四個:獲取信息,生理因素,文化差異,社會角色。

  • 獲取信息這個因素,它直接影響了我們的知覺。大多時候,我們只能理解我們所知道的事情。然而,就像盲人摸象一樣,世界並不是我們以為的樣子。
  • 生理因素包含了感官系統,心理,以及年齡和健康等因素,這些因素的不同,都會影響我們的人際關係。

同樣是聽音樂,聽覺敏感的人,就會抱怨聲音開的太大,影響到他。 同在一個環境生活,有人會認為屋子冷,有人認為屋子熱。

生理因素在人際關係中,經常會被忽視,但它影響不能小覷。生理上的差異,也會讓彼此感受到的世界,截然不同。

  • 文化差異和社會角色,這兩個因素我們相對好理解一下。不同文化,不同的身份,看待同一個問題,會有不同的結果。

獲取信息,生理因素,文化差異,社會角色,這四個因素會造成我們的知覺差異。當我們意識到,這幾個因素的存在,我們看待問題的角度就會變大,就會更有包容性。

《溝通的藝術》不僅為我們詳細講述人與人之間出現爭吵的底層原因,也為我們準備了兩個破解的方法。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知覺檢核法,幫助我們理解對方的意圖

一個媽媽和她的孩子,發生了分歧。孩子出去時,門被帶上並且發出了巨大的聲音。這個時候,媽媽往往會認為,孩子在生氣,而且還在無理取鬧。

按照媽媽往常的判斷,她就會開始質問孩子:“你為什麼對我生氣?”事實上,剛開始孩子並沒有生氣,是媽媽的質問,讓他的情緒開始爆發。有時候,一個小誤會就會讓我們溝通出現問題。

知覺差異,有時候會讓我們誤解對方。而我們的自以為是,往往會引發更大的爭吵,甚至沒完沒了地糾纏。在溝通中,運用知覺檢核法,能幫助我們瞭解,對方真正的意圖。

書中提到的知覺檢核法主要是分為三步:

第1步,是描述你注意到的行為,第2步,列出關於此行為至少兩種可能的詮釋,第3步,請求對方對行為詮釋做出澄清。

對於媽媽和孩子的爭執,套用知覺檢核法,也許會產生不同的溝通效果。

“當你用力跺腳走出房門並大力關上房門時行為”(行為)“我不確定你是否在生我的氣”(第一種詮釋)“或者你只是比較匆忙。”(第二種詮釋)“你真正的感覺是怎麼樣?”(請求詮釋)

運用這個方法,不僅能準確理解對方的想法,還為對方保留了面子,降低了對方的防禦性,也為我們良好的溝通打下了一個好的基礎。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枕頭法,增強我們的認知複雜度

知覺檢核能讓我們察覺到對方的真實想法。

但是,以自我為中心是一種根深蒂固的心理習慣。有時候我們明確知道對方的想法,但我們還是無法設身處地理解他們的意思。

魯迅說過:人與人的差別有時候要大於人與猿的差別,對於人的認知,也可作如是觀。不同認知層次的人,會出現交流障礙。而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就是培養同理心。

增加同理心的方法,就是要讓我們試著和對方,站在同一個認知維度,思考問題。這個問題看起來,很難落實到實操中。

但《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中,提到小學生髮明的枕頭法,簡單5步,就可以幫助我們提升認知複雜度,通過不同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從而用同理心對待與我們有分歧的人。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枕頭法這五個步驟,主要是通過,切換不同立場來思考問題。

a 我對他錯b 他對我錯c 我們都對,也都錯d 這個議題不重要e 以上立場都有道理

這樣五個步驟,思考下來,會讓我們看問題時,有新的洞見。即使這些洞見不能改變我們的想法,但是,它們也能夠增加,我們對不同看法的容忍度,並且改善我們與分歧者之間的溝通氛圍。

《溝通的藝術:看入人裡,看出人外》提到這兩種方法,不僅適合我們線下的人際溝通,讓我們避免無謂的興趣之爭。這兩種培養同理心的方法,也適合我們在社交媒體中運用。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在工作中,也要學會懂得別人

一個文案工作者,凌晨12點還在加班工作。他所在的公司,在做一個適合白領的旅遊產品。這個文案工作者,熬夜設計出一款海報,海報上的廣告語是“風光無限,暢享人生”。

但是,這個文案工作者的努力,並沒有為他帶來回報。他自我感覺良好的海報,並不被客戶認可。他不被認可的原因,就是沒有用同理心去思考客戶的需求。

試想一下,我們是疲於工作的白領,難得遇到一個小假期,哪有時間去暢享人生。

累死累活的我們,在小假期只想找個安靜的地方,去緩解壓力。所以,看到風光無限,暢享人生這幾個字,我們可能就直接忽略這個旅遊產品。

現在網絡媒介的興起,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也為我們帶來了很多新興的職業。一些新媒體和文案工作者,足不出戶就能工作。

這些工作,本質上是在和客戶溝通的過程,所以說,想要成為一個好的工作者,必須要用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需求。

“甜鹹黨“爭論何時休?看透爭論的原因,2招幫你遠離趣味之爭


溝通,是我們與人共同經歷的過程,是人際關係中必須具備的能力。

《溝通的藝術:看人入裡,看人入外》這本書中,沒有羅列太多溝通的技巧,比起技巧,這本書尊重而主動的溝通方式,更有利於幫助我們,建立信任的人際關係。

生活中,關於溝通中遇到的問題,這本溝通聖經,都會為我們提供專業的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