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市医院重症医学科医生单楠楠在武汉肺科医院相继为患者进行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检查及气管切开术等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市医院第二批援鄂医疗队队员贾志喆(左一)、郭平(中)、单楠楠(右)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市医院第一批援鄂医疗队队员孙家润(左)、陈思(右)

不负重托 不辱使命

疫情爆发以来,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两批医务工作者驰援武汉。他们同时间赛跑,与疫情较量,在重症病区内争分夺秒,在病毒肆虐的最前沿用草原人民的博爱在荆楚大地书写医者荣光。

马菲菲

郭平:一线“撤”下来,又上了一线,“只因患者需要我”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击且迅速蔓延。1月24日,内蒙古确诊首例新冠肺炎病例,收治于满洲里市人民医院进行隔离救治。

有14年工作经验的郭平,是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当时,他毫不犹豫在“请战书”上按下了手印。他说:“患者需要我,这个时候,我不上谁上!”

1月26日,市医院支援满洲里医疗队赶赴救治前沿,作为满洲里新冠肺炎隔离病区医疗救治组组长,郭平全程参与患者救治,经过不懈努力,一名患者治愈出院,一名患者病情明显好转,郭平也带领大家取得了医护人员“零感染”的可喜成绩。已经半个多月没有回家的郭平又做了一个决定——参加支援湖北医疗队,他深知医生对患者的责任,他更愿意把自己的时间给患者、医院。

2月17日,刚下“前线”的郭平收到了第二天出征武汉通知,因为母亲和妻子都是医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他收获的更多是支持与理解。只有郭平自己清楚,他紧绷着的神经一刻也没有放松过,去湖北做些什么?怎样服从安排?防护要怎么做?家里年迈的父母,懵懂的孩子,一切都是他的牵挂与担忧,但同时也是他前进的动力。做了决定就不要后悔,他鼓励自己。就这样匆忙和妻子见了一面,郭平踏上了从草原隔离病房到江城隔离病房的征程。

2月18日下午,郭平和内蒙古第七批驰援湖北医疗队的147名队员一起飞赴武汉,经过休整、培训,顺利接管武汉市肺科医院的一个重症病区。

起初由于地域差异,饮食生活习惯有些不适应,而且随着武汉气温逐渐升高,在厚重的防护服包裹下,感觉呼吸都有些困难,每次脱下防护服都是汗流浃背。随着专家规范的培训、对工作环境的逐渐适应与学习,目前郭平已经可以独立接管病人。郭平所在的病区,一天接收近20名新冠肺炎患者,他能独立接收4名患者,渐渐地,工作变得从容不迫、井井有条。看着患者殷切与信任的目光,郭平觉得一切付出与努力都是值得的。在这个特殊时期,他与同仁们也结下了不解之缘,大家为了同一个目标走到一起,互相鼓励,互相加油打气,共同学习与进步,这份意外而又来之不易的“战斗”友谊把他们凝聚在一起,让他感觉这段经历不仅仅是付出,更多的是收获——让他懂得要更加敬畏生命、珍惜幸福、学会感恩。他坚信,明日必将山河无恙,春暖花开!

单楠楠:最难忘队友情

单楠楠是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主治医师,老家在辽宁,母亲3年前染病不幸去世,父亲体弱多病,但单楠楠一直一心扑在工作上,年前科里的同事劝他休假探亲,他说每年春节ICU都是最忙碌的,留下来值班和大家一起救治患者最充实。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单楠楠第一时间表示,家里老人和孩子不在身边,没有后顾之忧,随时可以到一线去。接到医务部要派他去湖北支援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第二天便理光了头发,笑着对同事们说:“这样的头型最流行!”

单楠楠在武汉市肺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救治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工作强度大,有创操作多,感染风险高,但他首先想到的是救人,其次才是自己感染的问题,虽然在操作过程中也有恐惧,但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单楠楠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倾尽重症所有手段,开放气道、呼吸机辅助呼吸、纤维支气管镜盥洗吸痰、血液净化、体外膜肺等等。只要患者需要,他就不惧风险,全力以赴。

看到病情危重、呼吸困难、身子插满管子的患者,队员们的心情都很沉重、难过。单楠楠和在一起工作的队友在穿戴好防护措施后,都会互相帮忙细心的整理,生怕防护不到位,边整理、边沟通,利用短暂的几分钟时间做一个简短的心理疏导,使彼此压抑的心情得到缓解,工作更加有信心。医护人员24小时盯守,全力救治,一晚上可能要经历好几个抢救,每个人都是超负荷工作,身心俱疲,每当这个时候,一起工作的队友都会比个手势,拍下肩膀,互相加油打气,这个习惯一直保持着。

由于支援的医护人员来自天南海北,武汉当地队员担心外地队员吃不惯医院里的饭菜,会在上夜班时给大家带些自己家里包的饺子,饺子不贵,队友情却无比珍贵,吃着热乎的饺子,那一刻,真的是暖到了心里。

有一次,单楠楠上了一天一宿的班,拖着沉重的步伐回到驻地,累到只想把自己关起来睡一大觉,等他醒来时,发现房门口整齐的放了两份盒饭,这时他才知道,原来已经错过了两顿饭。队友知道他下夜班,怕影响他休息,就帮他打完饭悄悄地放在门口,没有多余的语言,但是在异地他乡,这样的关心已经足够感动。

重症的患者随时面临死亡,每当单楠楠去和家属交代病情时,得知他是内蒙古援鄂医疗队的队员,家属心里悲痛但仍不忘感激援鄂医疗队的帮助。虽然经历过很多生离死别的场面,心里格外难过,但看到患者病情逐步稳定好转,能脱离呼吸机转到普通病房,他觉得付出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孙家润:抗疫就是要心手相连,共克艰难

孙家润,2008年考入原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13年6月毕业分配至原济南军区,在四类艰苦海岛工作4余年后随部队移防调整至陆军吉林某边防旅。曾任营军医、营卫生所所长,2018年转业至市医院,现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从得知疫情发生的那一刻开始,他就与科室里的共产党员们一同带头在“请战书”上签了字,申请坚守在抗击疫情的一线。对此,他的父母是有担心的,但始终都非常支持他,孙家润说,他是他们科里上前线的“最佳”人选。党员责任、医者天职、军人使命,“三重”身份让他有着加倍的使命感和担当。

1月25日,由市人民医院接管原海拉尔区传染病医院,成立市医院新冠病毒感染救治中心,孙家润作为第一批派驻救治中心医疗队员,当日中午就深入到隔离病房开展留观患者救治工作。之后,他又作为我市首批援鄂医疗队队员,第一时间响应号召,危难时刻冲锋在防控第一线,充分体现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月15日,孙家润所在医疗队经武汉最终到达荆门市,虽然有心理上的准备,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仍充满了挑战。所在医院是非传染病专科医院,需要最大程度的将其改造为符合传染病要求的医院,尤其是硬件设施与感控要求的结合。通过医疗队医生与感控医师护理组的共同合作,完成了三区两通道的改造。

抗疫就是要心手相连,共克艰难。医疗队刚到达支援医院,当地医护还没有完全掌控防护知识,由于缓冲间看不到外面,而且也不像大型医院一样有视频系统,孙家润就使用对讲机指导隔离区内的操作,在隔离区外手把手带他们熟悉整个流程,他说,同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队友安全了,大家才都安全。

因新冠肺炎属于全新疾病,大家认识尚浅,每日查房后要将病人情况向专家组汇报,由专家组讨论后给出进一步指导意见。为方便专家了解病人病情变化情况,除每日常规记录病程,医生们为每一名病患建立了病情变化情况表格,记录每日症状、体征,辅助检查,咽拭子结果。这种方式,为专家组开展工作提供了极大便利,得到专家组一致认可。最终医疗队在荆门工作35天,共管理病人26人,其中24人痊愈出院,有一人转院后出院,一人未出院,转交给当地医疗队,病区病人零死亡,医护人员零感染。

孙家润说:“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身为一名共产党员,就要不怕牺牲,不怕困难,冲在最前面。这次援鄂任务,是对他的考验,也更加坚定了他作为党员的决心和信念。必将不负所托,尽己所能,完成支援工作,为夺取疫情防控战的胜利不懈努力!”

陈思:“火线入党”,不忘医者初心,迎难而上

陈思是市医院重症医学科的一名男护士。工作以来,先后在急诊科、普外科、手术室、神经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轮转学习,积累了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同时也让他深感医务人员的神圣。这次支援湖北疫情一线,他主动请战,他说:“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什么后顾之忧,奔赴一线应该我上!”面对疫情,他敢于承担、勇于前行,他写好了入党申请书,在临行前,郑重地交到党支部书记手中,他说:“在这危险困难的时期,我愿意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恪尽职守,不忘医者初心,不畏困难,迎难而上。”

作为为数不多的男护士之一,陈思承担了很多的工作,平常两个人值的夜班,他基本都是独立值班。陈思总是让当地的医务人员先回去,自己留到治疗完成,在隔离区工作累计达到了80个小时。

因患者入院前普遍有吸烟史及其他肺部疾病,肺功能减退,同时感染新冠肺炎,除了忙碌的日常诊疗工作,陈思和其他两名队员还为当地医务人员开展了呼吸操的健康宣教,为病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作用。

到湖北的第10天,陈思接到了自治区团委的爱心大礼包,内容丰富多样,小到一面镜子一支笔,大到保暖棉裤与马甲,而最让他惊喜的是有两条蓝色的哈达。蓝色,代表着蓝天,象征着智慧、健康、永恒、平安与忠诚。虽然来自呼伦贝尔,蒙古族文化随处可见,陈思曾无数次幻想过接受哈达的情景,但都没有此时这么心潮澎湃,在特殊的时期与地点,虽没有草原与蓝天,也没有斟满祝福的美酒,但此时的哈达确异常鲜艳与耀眼,它不仅仅代表着家乡人民对支援湖北的医务人员的祝福,更多的是期盼着援鄂医护早日平安回家。陈思将礼包的物品分类摆放,蓝色的哈达小心翼翼的放在枕头下面,想念着蓝天白云的呼伦贝尔。

贾志喆:开展治疗时,紧张就被抛到脑后了

贾志喆,是市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一名优秀的临床医师,在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危重症救治经验。新冠疫情发生后,科室医生积极支援到各处前线,贾志喆坚定地说:“你们放心去支援,呼吸科的病房有我呢。”在此期间连续值班多日,从未喊过苦,喊过累,兢兢业业,治病愈心。在多次支援前线的号召中,每次都有贾志喆的名字和手印。接到医务部郭主任要派他去湖北支援的电话,他毫不犹豫地答应了。2月17日他和队友们作为内蒙古援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医疗救护队到达武汉,经过紧张的培训后,进入武汉市肺科医院普通病区开始工作。

这家医院是接诊新冠肺炎患者临时改建的,且防护用品也非常缺乏。经过支援队领导、感控老师和当地主管部门协调,贾志喆和其他队员们一边工作一边和当地医护人员不断完善各种流程,经过大家的努力,他们的工作一天比一天规范。普通病区主要收治危重症患者,贾志喆主要负责查房及调整治疗方案。当他第一次穿上防护服进入隔离病房时,感觉非常闷热,查完房后全身衣服都湿透了。另外心理上也是有些紧张的,毕竟工作环境与以往不同,但是,当和病人接触、开展治疗时,那些紧张不自觉地被抛到脑后了。

虽然这期间因为语言沟通问题,工作进度相对平时稍微慢些,但经过这些天的努力工作,贾志喆已经逐渐适应这种快节奏了。虽然他还是很挂念家人,但也希望家里人不要担心,他将与其他“战友们”并肩作战,圆满完成支援任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