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曹以沫
這是我第二次看《茶花女》了,喜歡這個名字,喜歡這個戴著白茶花的瑪格麗特。
小仲馬是我最崇拜的作家之一,流暢而溫潤的文筆讓你一寸寸陷進去,像是在聽一首滿含淚水的曲子,遙遠而綿長。
山茶花盛開時如火如荼,燦如雲霞,深受人們喜愛。
她的花語是:理想的愛和謙讓。
故事用第三者的身份來寫,只是說說別人的故事, 卻蕩氣迴腸。
不富的阿爾芒喜歡上了過著奢侈生活的妓女瑪格麗特。而他根本無力供養她夜夜笙歌的奢靡生活,在瑪格麗特眼裡,他也如小丑一般可笑。
但他看得出她儘管過著放蕩的生活,但還有著純潔的內心。
在他眼裡,這個姑娘好像是一個失足淪落風塵的童貞少女,又似乎是一個最容易多愁善感、最純潔的守貞女子。
瑪格麗特身上還有著些許傲氣和獨立,這種既快樂,又悲傷,既純潔,又淫邪的混合物,都令他痴迷。
但是要被一個真正的妓女所愛,那可是一個萬般難得的過程。
她們的靈魂被肉體腐蝕了,心靈被情慾灼傷了,放縱的生活造就了她們的鐵石般的心腸。
別人對她們說的話,她們早已厭煩了,別人使的手腕她們早就爛熟於心,她們就算有過愛情也早已賣掉了。她們的愛情並非出於感情,而是為了錢財。
她們工於心計,所以遠比一個被修道院、母親和宗教戒條看守著的少女防範得周密。她們將那些生意範圍之外的愛情稱作逢場作戲。
然而,當瑪格麗特被病痛折磨的時候,只有阿爾芒拉著她的手流淚,她能感覺到那是一顆真摯的心。
手心的溫度告訴她,真正的愛情來到了。
為了能和阿爾芒住在一起,她毅然斷掉了和別人的來往,也就是斷掉了生活來源。
在鄉下租住了房子,揹著阿爾芒賣掉了自己心愛的馬車和首飾。久經風霜的善良的姑娘太珍視這份愛情。
然而就算逃到鄉下,也逃不出世俗的眼光,阿爾芒的父親是絕不允許讓一個妓女來玷汙家族的姓氏,他軟硬兼施,終於說服瑪格麗特離開他親愛的兒子。
瑪格麗特只好撒謊說她移情別戀了,重新回到縱情奢靡的日子。
這是一段怎樣的時光,每一天都是煎熬,麻醉和自暴自棄使她的病情在加重。
然而風刀霜劍嚴相逼的更是阿爾芒的無情報復,他的每一句話每一個報復行為都像是在她已經糜爛的傷口上的殘忍鞭打。
可憐的姑娘終於沒有等來心愛的人來看她 ,在家產變賣聲中淒涼地死去。
後來的阿爾芒就算是無比地後悔又怎麼樣呢?難道真的只是世俗的偏見害了美麗的姑娘嗎?瑪格麗特在乎的只有阿爾芒的看法,那麼拙劣的騙局都猜不透,那麼心愛的人怎麼捨得去報復?
如果愛,請深愛。
如果阿爾芒能夠信任深愛的姑娘,如果他的眼睛不被那些假象所矇蔽,如果他不在可憐的姑娘傷口上撒鹽,也不至於後悔如此。
作曲家威爾第說:“因為愛,勇敢跨越門第禮教;因為誤解,終生陷入悔恨遺憾,一個令人為之嘆息的愛情故事,一首首撩撥心絃的動人樂曲,造就全世界最受歡迎的歌劇名作。”
多少名人為他們唱著輓歌,哀嘆這悲慘的結局。
也許,他愛的還是不夠深,雖然口口聲聲說愛她,好像不在乎她的妓女身份,但實際上他從來就沒有忘記。
他敘述《煙霧》那個故事,他帶她去鄉間時仍會想到她的妓女形象漸漸消失而不用擔心會碰上過去或即將是她情人的人,說明他的內心深處是肯定介意的。
猜忌和誤解扼殺了你供養不起的幸福
瑪格麗特是他最忠誠最心愛的情人,他信誓旦旦對瑪格麗特忠貞不二,但愛總讓他衝動,嫉妒心讓他失去理智。
對假象的外表信以為真,甚至對離開了他的瑪格麗特百般挖苦,嘲諷,更惡毒的報復,都使瑪格麗特身心遭到沉重的打擊。
茶花女說:“你想給我製造的痛苦只是你對我愛情的證明。”
“獲取一顆沒有被人攻擊的經驗的心,也就像奪取一座沒有守衛的城池一樣。”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也許茶花女愛他更多一些。這種愛在阿爾芒報復的鞭打下,她痛苦地甜蜜著,以為他越是侮辱她就是越愛她。
可憐的姑娘,如果真是深愛,怎麼會捨得傷害?
如果不能愛,就請放手
“我不夠富,不能像我希望的那樣愛你,我也不夠窮,不能像你希望的那樣被你愛。讓我們彼此忘卻----你是忘卻一個對你說來相當冷酷的姓名,我是忘卻一種我供養不起的幸福。”
心愛的姑娘都這麼說了,傻傻的阿爾芒還是不明白,一味地羞辱和誤會她,在她病入膏肓的身體裡注入了加速劑。
他不知道,茶花女是需要多大的勇氣才會摒棄原來的生活,轟轟烈烈地投入一場真愛中。
她太天真了,以為有愛情就行了,完全低估了社會的偏見和歧視。
後來,阿爾芒的父親來找她,說她耽誤了他的前程時,她還能能夠反擊。
可是當那個父親以一種請求的姿態,希望她為了另一個女孩的幸福而放手時,她的自卑心開始作祟。
她是低微的,自己的身世是不配擁有幸福的,這種幸福是她所供養不起的。
阿爾芒不知道,她是為了他而綻放,沒有了愛情,她便枯萎了。
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用一個可笑的誤會結束。
她始終沒有再見到她心愛的人。死後只有一個好心的鄰居米利為她入殮。
當阿爾芒重回到巴黎時,她把瑪格麗特的一本日記交給了她。從日記中,阿爾芒才知道了她的高尚心靈。
“除了你的侮辱是你始終愛我的證據外,我似乎覺得你越是折磨我,等到你知道真相的那一天,我在你眼中也就會顯得越加崇高。”
阿爾芒懷著無限的悔恨與惆悵,專門為瑪格麗特遷墳安葬,並在她的墳前擺滿了白色的茶花。
滿墳的白茶花開到荼靡,一定是對這個世界的無奈,對阿爾芒的嘲笑……
故事前身:
其實,《茶花女》是根據小仲馬的親身經歷寫的一部力作。
這是發生在小仲馬身邊的一個故事。1844年9月,小仲馬與巴黎名妓瑪麗·杜普萊西一見鍾情。
瑪麗出身貧苦,流落巴黎,被逼為娼。
她珍重小仲馬的真摯愛情,但為了維持生計,仍得同闊佬們保持關係。小仲馬一氣之下就寫了絕交信出國旅行。
1847年小仲馬迴歸法國,得知只有23歲的瑪麗已經不在人世,她病重時昔日的追求者都棄她而去,死後送葬只有兩個人!
她的遺物拍賣後還清了債務,餘款給了她一個窮苦的外甥女,但條件是繼承人永遠不得來巴黎!
現實生活的悲劇深深地震動了小仲馬,他滿懷悔恨與思念,將自己囚禁於郊外,閉門謝客,開始了創作之程。
一年後,當小仲馬24歲時,寫下了這本凝集著永恆愛情的《茶花女》。同時反映當時資本主義制度下的拜金現象,批判當時資本主義的黑暗。
作品通過一個妓女的愛情悲劇,揭露了法國七月王朝上流社會的糜爛生活。
對貴族資產階級的虛偽道德提出了血淚控訴。在法國文學史上,這是第一次把妓女作為主角的作品。
作者曹以沫:不忘初心,才知道走往哪裡?用心對待每一個文字。
閱讀更多 曹以沫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