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緬甸蝙蝠中發現了6種新的冠狀病毒


科學家在緬甸蝙蝠中發現了6種新的冠狀病毒


截至4月14日,新型冠狀病毒已導致全球感染人數超過180萬,死亡人數累計超過10萬。然而研究發現,該病毒來源於蝙蝠,並可能通過穿山甲這一中間宿主傳染給人類。在動物和人類之間傳播的人畜共患病病原體,在本世紀已經造成了人類近四分之三的傳染病。這種相互作用的發生是由於土地利用和其他人類行為的變化,而這些傳染病的主要來源是蝙蝠。

蝙蝠有強大的免疫系統,使它們能夠在不受感染的情況下宿主病原體。這種對感染的抵抗力,加上它們的長途旅行能力,使它們成為攜帶和傳播病毒的主要工具。研究表明,蝙蝠是SARS和MERS的原始宿主,這兩種疾病都是由冠狀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統疾病。蝙蝠也可以攜帶絲狀病毒,如埃博拉病毒。

對抗疫情最有效的辦法就是從源頭阻止它的發生。我們一開始的目標就是阻止病毒進入人體。尋找新病毒是一項艱苦的工作,但如果想避免數十萬人的死亡,這項工作是必須的。因此,和目前新冠病毒導致的支出相比,這是一筆很小的投資。

發現新的病毒是困難而危險的工作。半夜,研究人員會穿上防護服,他們會穿著從頭到腳的套裝、護目鏡、兩雙手套和靴子。然後他們會去山洞,用網捕捉蝙蝠,用防水布收集它們的糞便。蝙蝠太多了,只需幾分鐘就可以取樣數百隻蝙蝠。

研究人員對這些蝙蝠進行了研究,發現了6種新的冠狀病毒,與導致COVID-19的病毒家族相同。4月9日,他們在《公共科學圖書館綜合》雜誌上發表了他們的研究結果。該論文的作者之一蘇珊·默裡說:“我們真的有必要先逆流而上,找出並預防其中的一些問題。”

為了獲得新的發現,研究人員在2016年5月至2018年8月期間從緬甸的三個地點收集了樣本和數據。他們測試了至少11個物種的464只蝙蝠,收集了759個樣本,其中48個樣本含有冠狀病毒。在這些樣本中他們發現了7種冠狀病毒,其中6種是研究人員以前不知道的。其中大部分病毒是來自糞便樣本,這表明糞便可能是病毒傳播的一個主要來源。

鑑於在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現了超過150種冠狀病毒,這6種新的冠狀病毒的發現並沒有讓研究人員感到驚訝。研究人員現在發現,他們研究冠狀病毒的時候,全世界都在關注這個病毒家族。他們相信,當前的大流行表明了他們的工作是如此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