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投入一千萬美元,只為留下這位生物學天才,他卻毅然返回中國

我們閱盡鉛華,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隨著醫學技術不斷髮展,以及醫療條件的不斷進步,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從1949年前的35歲到2019年的77歲,人均壽命年限顯著提升。但即使在醫療水平日趨發達的今天,我們依然面臨著眾多疑難雜症的困擾,尤其是令人談及色變的“癌症”。癌症起病原因多種多樣,防不勝防,光聽名字就給世人一種無形的壓迫感。根據國家相關部門統計,2019年我國每年新發癌症病例約380萬,死亡人數約229萬,總體癌症發病率平均每年上升3.9%左右,成為我國四大慢性病之一。

美國投入一千萬美元,只為留下這位生物學天才,他卻毅然返回中國

▲施一公正在進行實驗

幸運的是,在對抗這一巨大病魔途中,出現了一位極具天賦之人。他通過結合分子生物學和生物化學等途徑,剖析出癌症病發細胞的凋亡道路。在這一領域中,他發表了130多篇與癌症相關學術論文,取得若干項研究成果,在研發治療癌症藥物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12年前,美國政府為留住這名治療癌症的人才,開出1000萬美元科研經費誘之,這筆錢以如今的消費水平及經濟情況來看,仍是一筆數額巨大、極富誘惑力的財富,因此在12年前,這筆錢所帶來的震撼力更加毋庸置疑。

美國投入一千萬美元,只為留下這位生物學天才,他卻毅然返回中國

▲顯微鏡下的癌症細胞圖

出人意料的是,僅幾個月後,這名年輕人毅然決然離開美國回到了中國,他就是著名的中國科學院院士施一公。施一公,1967年出生於河南省鄭州市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父母都受過良好教育,父親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母親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良好的家庭氛圍使施一公健康成長,凜然的家庭教育為施一公的功成名就打下堅實基礎。據說,施一公父母給他取名“一公”,就是希望他能“一心為公”,捨己為國。

美國投入一千萬美元,只為留下這位生物學天才,他卻毅然返回中國

▲清華大學校門

1985年,成績優異的施一公被保送至清華大學生物系,成為該系復系後首屆本科生。到了大學後,施一公依然是家人和老師們的驕傲,在高手如雲的清華大學裡,他始終保持著專業第一名的優異成績。1989年,施一公提前一年從清華大學畢業,還抽空獲得了數學系學士學位。施一公不僅學習成績優異,還熱愛運動,當年他在清華校運會上創造的競走記錄,直至1994年才被人打破。

美國投入一千萬美元,只為留下這位生物學天才,他卻毅然返回中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風景

提前畢業的施一公為學習更多知識,於1990年來到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攻讀生物物理學和化學博士學位。因所學領域有許多專業性強的生物、化學詞彙,起初施一公的英語能力並不能穩健理解,因此為使自己能得心應手的理解這些專業性的詞彙,他給自己制定了“每天25個新單詞”的計劃。1997年,天資聰穎又勤奮刻苦的施一公被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聘為助理教授,擁有50萬美元項目啟動資金和200多平方米實驗室,這些待遇連美國許多本土教授都未曾擁有。

美國投入一千萬美元,只為留下這位生物學天才,他卻毅然返回中國

▲施一公發表生物學演講

2006年,施一公成為普林斯頓大學最高級別教授,站在該校生物科學技術最前沿。為使施一公這樣的人才安心留在美國,美方給其投入1000萬美元科研資金,還讓其自由安排使用,面對如此巨大的誘惑,施一公斷然拒絕。2008年,施一公回到中國,回到母校清華,成為清華大學終身教授。2013年,清華大學生命科學院教授、國際著名生物結構學家施一公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放棄美國優渥的生活、放棄美國國籍、放棄千萬資金,在施一公身上折射出的不僅是他個人對祖國的熱愛,更是折射出他這一類中國科學家對祖國深沉濃厚的愛。

《施一公:子承父志寫春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