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學習記不好,越學越煩惱。

孩子上學後,不少父母就沒少遇到煩惱:

一篇課文,別人的孩子讀幾遍就能一次性背到底,自己的孩子讀了幾十遍還背不出來。

一條公式,別人的孩子過了幾個禮拜做題還能想起來,自己的孩子剛下課就忘得光了。

課後作業,別人的孩子放學回到家安排得井井有條,自己的孩子連作業佈置了啥都不記得了。

......

孩子啥都好,一談學習,腦瓜子似乎就不好使了,你說煩不煩!

從小學到中學,從中學到大學,無論文科還是理科,孩子都有大量需要熟記的知識,如果記憶力不好,學過的知識記不住,當然也用不上,可能比別人多花一倍的時間和精力,最後的成績也比不上別人的一半。在小升初和中高考競爭異常激烈的今天,這是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許多父母心裡也著急,但也束手無策,有的親自上陣,自己花時間抓孩子的背誦默寫;有的四處報班,希望用錢可以幫助孩子獲得提高記憶的一招半式;還有的懷疑孩子天性愚笨,或者腦子有問題,反正給自己找個合理的藉口......其實,要想幫助孩子提高記憶力,父母可以從記憶的原理入手,來尋找好辦法。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瞭解記憶原理,是提高記憶的突破口

1.記憶的工作原理是什麼?

認知心理學提出,學習的本質是信息的習得和使用,而記憶的本質就是大腦對信息的加工。

什麼是信息?信息泛指人類社會傳播的一切內容,比如圖片是信息,音樂是信息,新聞是信息,孩子學習的知識呢,當然也是信息。

對於信息加工,認知心理學界有一個影響力較大的理論模式,就是阿特金森(R. Atkinson)和希弗林(R. Shiffrin)於1968年提出的多重記憶模型。 該模型指出,大腦對信息的加工有三個不同的階段,分別是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衡量記憶的效率,一看儲存信息的容量,就是“記得多不多”;二看信息儲存的時間,就是“記得久不久”。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信息在頭腦中,會經歷三個階段

信息通過我們的感官進入大腦後,先是來到感覺記憶。這裡能儲存大量的信息,而且形象鮮明,比如你坐在家裡的沙發上看書,在閱讀文字的同時,你還能隱隱約約地感覺周圍的動靜,你能聽見翻書的聲音,能感受到沙發的柔軟,能聞到陽臺鮮花飄過來的清香......這些都被你的感覺記憶“登記”了下來。

儘管感覺記憶儲存的信息多,但是時間極短,約為0.24-1秒。這是什麼概念?據統計,人平均眨一次眼睛需要0.34秒左右,也就是說,感覺記憶可能還沒等你眨完一次眼,就已經消失了。

感覺記憶最大的作用,就是讓信息停留片刻,以便能引起大腦注意。如果大腦沒注意,信息很快就會消失;如果大腦注意了,信息就會進入到短時記憶中,做進一步地加工。就像你在家裡看書,外面傳來一陣吆喝聲,你是有感覺的。如果你沒在意,那吆喝聲就像一陣風飄過;如果你感到好奇,吆喝聲就會得到強化,吸引你站起身出去看個究竟。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孩子只是在看書,但感覺記憶在接收更多的信息

感覺記憶中被選中的信息,會進入到短時記憶中,做進一步地加工。短時記憶儲存信息不多,一般就4±1個信息單位。就像我們到商場買東西,有時需要報電話號碼,通常來說,一次報3-4個數字會比較合適,如果一次性報完,收銀員會記不過來。

儲存信息不多就算了,要命的是,信息的儲存時間也不長,少則5-20秒,最長也不超過1分鐘,這還是加工後才有的效果。就好像商場收銀員,可能剛輸完你報的電話號碼,就把它忘了。

短時記憶的作用,就是為信息提供一個加工的場所,就像計算機的內存一樣,它也因此被稱為工作記憶。加工的方式,就是對信息進行復述。複述是指個體通過言語重複以前識記過的材料,以鞏固記憶的心理操作過程。比如收銀員在輸入你報的電話號碼時,通常會口頭跟著重複一次,即使沒出聲,也會在心裡默讀一遍。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短時記憶是大腦加工信息的地方

短時記憶經過複述的信息,會進入長時記憶進行儲存。長時記憶的容量無論就記憶的種類或數量來說都是無限的。不僅如此,長時記憶對信息的儲存時間也很長,通常是保持幾年甚至一輩子。可以說,信息能來到這裡,基本上是安枕無憂了!

儲存在長時記憶中的信息可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 情景記憶是指對個人親身經歷的、發生在一定時間和地點的事件的記憶。比如你昨天和朋友在公園見面,或者你去年參加了同學的生日聚會等等,這些回憶都屬於情景記憶。

語義記憶是指讓人的知識按照某一種意義或規律形成的“組塊”。比如世界上最大的平原是亞馬遜平原,電壓和電阻成反比,勾股定理等等,這些都屬於語義記憶。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長時記憶是大腦存儲信息的倉庫

可以說,感覺記憶、短時記憶和長時記憶的相互轉換,就是記憶的整個流程。那麼,要想幫助孩子提高記憶的效率,父母能做些什麼呢?

2.如何幫助孩子提高記憶效率?

一個好消息是,信息在不同記憶階段中的轉換過程,是由人來主動控制,而不是自發完成的。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大腦注意什麼樣的信息,以及怎樣加工信息。也就是說,孩子記憶力並非天生,而是可以培養的。 父母可以根據不同記憶階段的特點,來幫助孩子提高記憶的效率。

(1)增強感覺記憶的效果

感覺記憶的信息,源於孩子在生活經歷中獲得的體驗。豐富的生活經歷,能為感覺記憶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的信息,讓短時記憶的加工有更多的選擇,這樣孩子記住新事物也會更容易。比如對於“bull”這個單詞,一般的孩子會正兒八經地背,而懂點NBA的孩子一看就秒懂:“這不是芝加哥公牛嘛!”

因此,父母首先應該努力為孩子提供豐富多彩的生活環境和條件。可以和孩子一起參加有益的活動,比如看球賽、聽音樂會,講故事,玩玩具,聚會等等;也可以帶著孩子去一個新的地方,比如公園、商店、鄉村、城市、甚至叢林和沙漠也行,像少年得到的董事長張泉靈,就曾帶著自己12歲的兒子去了趟非洲,讓他登上海拔5895米的乞力馬扎羅山。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要多與孩子交流,引導孩子留意周圍的新事物和新變化,比如看球賽時,父母可以發表自己的看法:“我覺得這支隊今天的防守策略有點問題,因為......”孩子在聽的同時,也會有意地關注比賽的細節,這樣,球賽在他的眼裡,就不再只是幾個人在搶一個球的遊戲了。 又比如出門旅遊,父母不妨驚奇地拉著孩子:“我發現這裡有一個很好玩的東西,你看它像不像......”閒聊中,孩子也會不甘示弱地關注新的東西,來和父母一起分享。這樣,旅遊對孩子來說,就不再是“上車睡覺,下車尿尿,景點拍照,回家傻笑”了。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豐富的生活經歷,為孩子記憶源源不斷地提供新鮮的信息

(2)改進短時記憶的複述

短時記憶對信息的複述,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機械複述,就是將新信息不斷地簡單重複;另一種是精細複述,就是對新信息進行分析,使之與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變得更有意義。 比如記一串字母“comego”,如果你只是不斷地重複“C-O-M-E-G-O”,那就是機械複述,也是我們常說的死記硬背;如果你把它拆成“come”和“go”,就會發現這是兩個單詞的組合,把字母串和單詞聯繫起來,就是精細複述。

兩種方法對比,後一種的記憶效率顯然要更高一籌,有研究證明,基於理解的精細複述,是最有效的記憶方式。 死記硬背因為操作簡單,所以很容易受到孩子們的青睞,但是父母應該鼓勵和幫助孩子多用精細複述來記憶。常見的策略有四種:

第一種是類比法,就是找一個熟悉的事物,用它的某些相似的地方來解釋一個陌生的新事物。例如,孩子在學習負數時,父母可以這樣解釋:“假如你向前走5步,用+5來表示,那麼你先後退10步,就可以用-10來表示,如果你原地不動,那就是數字0。”

第二種是比較法,就是把多個容易混淆的相關事物放在一起,比較它們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比如,孩子在學習氧化與還原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對比兩者的關係:“物質失去電子的變化叫氧化,得到電子的變化叫還原。”

第三種是先行組織者,就是在學習新知識前,先學習一種引導性材料,讓新知識可以從已有的知識中找到支撐點,有助於理解。比如孩子在學習等腰三角形時,父母可以先和孩子一起回顧三角形的有關知識,然後再讓孩子學習等腰三角形的知識,這樣孩子更容易理解。

第四種是聯想法,就是給無意義或意義不明確的材料賦予生動的形象、情景或定義,為信息與信息之間搭一座記憶的橋樑。例如,單純去背圓周率的話,會覺得枯燥,且容易忘記,如果把它變成一句順口溜“山巔一寺一壺酒......”,就生動且好記多了。許多培訓機構教的記憶術,本質上都是聯想法。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基於理解的記憶,要比基於簡單重複的記憶效率更高

(3)優化長時記憶的意義

上文提到,長時記憶儲存的信息,可以分為情景記憶和語義記憶。情景記憶以個人的經歷為參考系,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穩定性不強,比如你對昨天與朋友在公園見面的回憶,可能要比你去年暑假參加同學聚會的回憶更清晰。 相對而言,語義記憶以信息的意義為參考系,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穩定性要更強。孩子學習的知識,基本上都在語義記憶的範圍內。

語義記憶的牢固程度,取決於信息意義的質量。對意義的理解越深入,信息與信息之間的聯繫就越清晰,記憶也就越牢固。因此,父母需要幫助孩子理解學過的知識,包括基本概念、概念的使用方法、以及概念與概念之間的聯繫,讓孩子打磨自己的知識體系。

思維導圖就是一個很好的工具,比如孩子學完三角形的知識後,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思維導圖梳理與三角形有關的所有學過的知識點,這樣孩子不僅對三角形的概念和應用有更深的理解,還對各種特殊三角形之間的聯繫有更深刻的認識。

除此之外,父母還需要鼓勵和幫助孩子多用學過的知識去解決問題,可以是學習上的問題,也可以是生活上的問題。比如請孩子幫忙在牆上釘一個相框,可以問孩子有什麼辦法,辦法背後用的是什麼知識。如果孩子自己學的比較順利,還可以鼓勵他幫助同學解決學習上的問題。所謂熟能生巧,記憶也是如此。

孩子學習沒記性,怎麼辦?認知心理學告訴你,記憶力可以系統培養

打磨知識體系,有助於孩子深入理解知識

可以看出,培養孩子的記憶力是一項系統的工程,而不是學習幾個所謂的技巧就能解決的。其實學習也是如此,投機取巧反而讓孩子走的更遠,腳踏實地地打磨系統,才是孩子走向成功的捷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