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保障粮食安全是国策,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稳定粮食产能的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就是通过建设形成

集中连片、设施配套、高产稳产、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基本农田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新华社制图

任务下达了,2020年建成8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大概的分布区域也有了,我们选择地处华北平原粮食主产区的其中三省河北、河南、山东来看看。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2020年度全国农田建设任务清单

其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20年建设任务安排,河北是120万亩,河南是195万亩,山东是268万亩。在目前国内当前土地承包(家庭亩均面积不大,较分散的管理)情况下,灌溉行业计划采用何种灌溉模式?也是大家应该关注的一个问题,个人认为滚移式喷灌机不应该缺席高标准农田建设中。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滚移机工作场景

关于滚移式喷灌机,也许大家都不陌生。可以简单地理解成是2000年左右,在华北平原粮食产区大力推广的“半固定式喷灌”这一灌溉模式的“升级版”,解放了人力——半固定式喷灌田间工作中移动铝合金喷灌支管需要人工,而滚移机采用动力机来实现。

半固定式喷灌,就是主管道(一般采用PVC管)埋在地下耕作层以下,一般在地块边上,支管采用移动式铝合金管(也有采用PE软管或消防软带),支管上安装喷头和支架。当时确实很好的协调了农机化作业和灌溉的完美结合。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这就是正常的“半固定灌溉”工作面情景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半固定式喷灌模式——移动支管

每种灌溉产品的出现,都有其使用条件、适应范围,取决于地块地形、作物种植、投资预算、维护管理等等。华北平原粮食产区,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小麦相比较秸秆不高,而玉米在后期秸秆高长时,一般会遇到华北地区的雨季(该地区多年平均降雨在400mm-600mm,全年60%-80%左右降雨集中在雨季,也就是每年6-8月份),基本能满足后期作物需水情况。

而滚移式喷灌机则较好地解决了喷灌支管移动中的问题,比较适合于小面积地块(一般面积在50-500亩),比较平坦、规整的地块。适合于喷灌小麦、玉米,某些蔬菜、瓜类、经济作物、多年生牧草、草地及其它中耕、矮株作物灌溉模式选择。但它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在来回移动的过程中,滚轮的压痕不固定,也就是会压毁一些作物。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北京通州基地滚移式喷灌机工作场景

滚移式喷灌机灌溉全长一般为150米-600米,每隔12米(通常每根铝管长度为6米左右)安装一个摇臂喷头,属于行走定喷式喷灌机,每次移动距离一般为18米(也可以理解成采用12米X18米的喷灌强度组合模式),也可以根据引导管的长度来确定给水栓的布置密度。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滚移式喷灌机田间给水栓

用户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喷灌机的长度和喷头的型号。采用快速取水阀(给水栓)连接,人工转换。滚移式喷灌机工作一般平行移动。每次移动过程中,先排出管道里的灌溉水,减轻管道移动中的重量,方便移动。

下段视频(来源于Irriline公司)为准备转移工作面时,关闭给水栓,铝管上自动泄水阀排出管道灌溉水。在中间汽油驱动车的作用下,转移到下一个作业面。

灌溉管道一般采用抗扭铝管,常用选择管道直径为4"或5",根据浇水面积、喷头个数及系统流量来综合考虑,单根铝管长度一般6米左右(各厂家会有差异)。汽油机驱动,驱动机功率一般为8马力。行走轮直径一般有几种(1.53米、1.83米、2.13米、2.44米、3.05米),主要是根据灌溉作物的高度来选择。

下图为北京通州某基地滚移式喷灌机地块地形图,地块方向为正南北,东西向宽为147米(滚移机布置方向),南北长380米(滚移机移动方向),选择了10个喷头的滚移式喷灌机。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滚移机地块布置图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滚移机工作移动图

灌溉产品 | 滚移式喷灌机,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有一席之地

停靠在地块北侧的滚移式喷灌机,冬天放在田间,也可以拆卸放置到库房里

这是2019年12月7日在现场拍摄的冬小麦浇灌“封冻水”,工作的时候滚轮并不移动,是固定不动的,有时还配有固定架防止风的影响,只有从一个工作面转移到另一个工作面时才启动汽油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现场参观,会有一个非常清晰的理解。目前也是个人认为在华北平原产粮区会有一席之地的灌溉模式。(由于版面限制,请看原文链接视频资料)

“灌溉机械化,不应缺席农业机械化”(兰才有研究员,在马鞍山“2019年中国灌排行业发展研讨会”上的交流。),发展适合当地、适合不同作物的有效灌溉模式,是大家需要探讨和实际检验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