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市: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桥头堡”

4月13日,隆昌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隆昌市政府代理市长蒋学飞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隆昌位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主轴发展带腹心节点,交通区位优势显著,隆昌将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这一重大机遇中当好“轻骑兵”,在抓发展上借势发力、趁势而上。


隆昌市: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桥头堡”

隆昌市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开幕


2019年GDP增长8.0%

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2.06亿元,同比增长8.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44亿元,同口径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747元、16524元,分别增长9.4%、10.5%。”2019年,隆昌市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多个领域取得好成绩。

一年来,隆昌成功纳入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县(市)、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市)、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国家级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市)、全省商贸流通转型升级示范县(市)、全省“旱改水”综合整治试点;获评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市)、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市);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暗访。

去年,隆昌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最大的民生工程、最大的发展机遇,大力实施“五个一批”,全面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回头看大排查,坚持对标补短、精准施策,全年实现11个贫困村退出、3483名贫困人口脱贫。至此,全市49个贫困村全部退出、32522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

围绕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隆昌市聚力推动现代产业新城、绿色生态新城建设,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工业经济提质增效,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7%,全部工业入库税金3.3亿元。大力发展“3+1”产业,旺旺集团年产20万吨米果生产线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特色农业稳步发展,新发展稻渔、柑桔、木本油料、竹产业5.4万亩,建成石燕茶乡等万亩以上现代农业基地4个、千亩以上21个。现代服务业持续提升,成功纳入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推动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推进石牌坊旅游区全面改造提升等项目。成功举办中国·隆昌首届“小龙虾美食文化旅游节”。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隆昌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创造条件帮助20户农业龙头企业、103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24户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和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顺利复工复产,全力推动203个项目如期开工复工,引进年产3000万个口罩等防护物资生产项目3个。


隆昌市: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桥头堡”

蒋学飞作政府工作报告 ​


2020年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

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打算干哪些事?

蒋学飞作报告时指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机遇,突出服务业发展和开放合作两个重点,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全面落实“12345”县域经济发展思路,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坚定发展信心,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确保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蒋学飞提出,今年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坚定不移打好三大攻坚战。确保渔箭河南滨桥、隆昌河漏孔滩桥断面水质分别稳定达Ⅲ类、Ⅳ类,龙市河白水滩、三江河出境断面水质稳定达Ⅳ类。优良天数达300天以上。开展大规模绿化隆昌行动,完成营造林0.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30%以上。

坚定不移做强产业支撑。强力推动工业发展,力争规模工业总产值增长15%以上,确保园区承载面积达16.2平方公里。稳步发展特色农业产业。聚力推动“5+3”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大力发展稻渔稻虾等特色产业4.5万亩,争创国家级、省级现代农(林)业产业园各1个,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6个,打造甜城味品牌5个。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争创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全面建成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市),全力争创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山灵水韵·石头故事城市”,启动世界石牌坊之乡创建工作。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聚焦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中轴“桥头堡”和黄金联结点的发展定位,深化与成渝轴线、渝西川东区域协同发展,与荣昌共建一个川渝合作示范园、一套联席会议机制、一批产业发展联盟。主动融入内自同城化、川南经济区一体化发展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做好隆黄铁路、雅眉乐自隆铁路、成渝铁路扩能改造、成渝高速扩能改造等项目前期工作。实施“开放合作年”,力争签约亿元以上重大项目36个。

坚定不移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镇建设步伐,全力推动国家园林城市、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深入实施30万亩城市森林工程,加快推进云峰关、隆桥驿、观湖森林公园建设。完善城市路网,加快万隆路南北延线、人民中路西延线、向阳路东段等道路建设。完成棚户区危旧房改造500户。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面完成城乡生活垃圾PPP项目。全力创建全省乡村振兴先进县(市),争创乡村振兴战略工作省级先进镇1个、内江市级2个,省级示范村4个、内江市级10个。全力争创“四好农村路”国家级示范县(市),新(改)建通村公路50公里。

坚定不移增强发展后劲,大力实施“产业项目提升年”,实施第一批重点项目339个。持续做优营商环境。强化巩固要素保障。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全面完成30件民生实事和民生“十有行动”。力争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全面建成隆华路小学,加快实施隆昌一中西区分校、隆昌二中改扩建PPP项目。加快补齐公共卫生短板。加快推进第二人民医院精神专科病区项目,开工建设人民医院西区医院。

(四川经济日报记者 毛春燕 李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