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顏值,才能看到一個人真正的美

“美”,是人對自己、對別人最好的讚賞。有人美,有景美,有物美,還有心美。每個人都能看到自己或者別人的美。“美”已經是我們人的標配。

我的老師王先生在教授我們美學的時候,曾跟我們詳細講解了“美”的含義,“美的歷程”,“美的思想”。“美”,一般分為這麼幾個層次。在蒼莽的原始社會,人類未來生存和繁衍,整日奔波在叢林和山川之中。男人膘壯,女人健美,這是人類給自己定義的第一層次的“美”,那就是為了更好地生存下來而練就的強健的體魄和健美的身材。這個“美”,純粹就是為了生存而奔跑、勞作換來的。時代向前走,農耕社會的出現,人們開始圈養牲畜,為生活提供更多的食物和生產要素。於是出現了“羊大為美”。又肥又壯的羊就是美的代名詞。這仍舊是第二個關於“美”理解——為了生活。

農耕的發展讓社會迅速變遷,社會物質生活漸漸豐富了,這時就有條件讓一部分人開始追求自己的美——裝扮自己。“王大姐頭上戴著一朵花”,就是說,人,尤其是女人已經從生存勞作的基礎上,在溫飽和生活的基礎上,開始豐富自己,讓自己的外形美麗。著就是第三個層次的“美”——為了賞心悅目。到後來,“女為悅己者容”,女人開始從勞作和生存的第一線回到家中,整理家務,便有了時間去裝扮自己。於是,“美”,就成了美麗女人的代名詞,即使也有潘安、謝遜之類的美男子。

從生存、生活,到美化裝扮。從為了活下來,到為了活得更好,人類在進步,“美”也在進步。

那麼“美”還有意義呢?我的近代文學老師喬老師有一次發火:“人要跟別人比美,而不跟別人比醜。”“醜”和“美”是相對的。當然“醜”也是“美”的一種表現形式,雖然它代表的是不被讚賞。

喬老師發火是因為她在監考某局的內部考試的時候,阻止一箇中層幹部作弊。而這個中層幹部語氣很衝地說:“別人能抄!我憑什麼不能抄!”我的喬老師是一個正直、善良的人。自然就有了這麼一句話:“人要跟別人比美,而不跟別人比醜。”這裡面的“美”說的不是外形外貌的美,而是一個人的內涵、做事風度,處事原則。

我也時常跟學生說起我的喬老師說的這句話:“人要跟別人比美,而不跟別人比醜。”

有的人,外形美麗、漂亮,卻不知為人處世如何。這樣的“美”,到底是“美”還是“醜”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