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國元帥中排名第四,有人說他的指揮已精妙到可以指揮南京國防部

開國元帥中排名第四,有人說他的指揮已精妙到可以指揮南京國防部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黃維兵團裝備強,但所攜糧彈畢竟有限,從11月26日以後,整個兵團便逐漸陷入了援兵無望,糧食也極為困難的絕境,“圍師不闕”的效果可以說是立竿見影。

1948年11月30日,見黃維處境日艱,隨時有被殲滅的危險,蔣介石命令杜聿明放棄徐州,率本集團西撤南下。他計劃讓杜聿明附中野之背,與東面的李延年、劉汝明兵團協力救出黃維,然後一同匯合南逃。

針對變化的敵情,包括劉伯承在內的總前委所採取的策略是,殲滅黃維兵團,圍住杜聿明集團,阻住李延年兵團。在指揮部作戰室裡,劉伯承隨手將口杯、硯臺、電文紙擺成三堆,形容為淮海戰場上的三股敵人,他對參謀們說這叫“吃一個,夾一個,看一個”。

開國元帥中排名第四,有人說他的指揮已精妙到可以指揮南京國防部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12月4日,杜聿明集團被粟裕完全包圍於陳官莊一帶,從這一天起,殲滅黃維兵團一役也進入了最後階段。由於中野兵力和火力都不足,華野派來兩個縱隊作為總預備隊,劉鄧陳在發動總攻時,除把這兩個縱隊全部用上外,還額外調用了華野特種兵縱隊助陣。

總攻開始後,解放軍攻擊部隊組織上百門火炮齊射,炮彈和飛雷傾瀉在敵陣地上,黃維兵團苦心經營的野戰集團工事大部被摧毀,守敵非死即傷。

12月15日,眼見大勢已去,黃維下令所有殘餘部隊“四面開弓,全線反撲,覓縫鑽隙,衝出重圍”,實際上是讓大家四散逃命。

開國元帥中排名第四,有人說他的指揮已精妙到可以指揮南京國防部

(電影《大決戰2淮海戰役》)

當天黃昏,解放軍將黃維兵團殘餘部隊一一予以殲滅,黃維及兵團的大部分將領均被生俘。在搜查時,發現一名被俘敵將的日記中這樣記載:在我們(指國民黨軍)所有的高級將領中,其才識無有能超過劉伯承者,其指揮之妙,令人莫測高深,有人謂劉伯承指揮國防部,信然不謬!

在建國後的元帥提名名單上,劉伯承毫無爭議地被列於第四位。


今日薦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