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独,信仰修行的高境界

慎独,信仰修行的高境界

01

“慎独”一词出自《礼记》:“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礼记》是秦汉之际的儒家著作。儒家把人生大致分为四个阶段: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倘若一个人的这四项都做得非常圆满,那他一定是德才兼备、造福社会的人才。其中,“修身”是第一要务,而修身的基础便是“慎独”。

所谓慎独,就是一个人在没有别人看见自己的时候,独处一室也能够做到慎重行事,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慎独,不因没有人监察自己而做违法乱纪之事,不因环境的宽松而放纵自己,也不因没有外界的约束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当独自一人的时候,对自己的要求一点也不松懈,自重自爱,始终如一。

对信士而言,慎独是信仰的试金石。因为信士相信真主无时不刻地和自己在一起,所以,在公众场合和独处时没有什么两样。根据经典启示,当两个人谈话时,真主就是第三个。一个人无论在哪里出现,真主的“知能”始终不会离开他。从这个意义上讲,慎独并非空间方面的独处,更多的是在心理上,精神上的一种考验。

自古以来,品德高尚之人首先是自律的,修身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所以,古代的君子所追求的是心理和人格上的卓尔不群,不同于今天那些只追求外在功利的人。作为信士,我们应该是人前与人后是一样的,表里是如一的、始终是如一的。只有独处时静心追求真主的喜悦,才能完美自己的信仰,这是慎独的高境界。

最隐蔽的东西,往往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品质;最微小的地方,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灵魂。而慎独说到底就是确信真主离自己不远,始终与自己在一起。真主说:“如果我的仆人询问我的情状,你就告诉他们:我确是临近的,确是答应祈祷者的祈祷的。当他祈祷我的时候,教他们答应我、信仰我,以便他们遵循正道。”(2:186)

儒家以推行仁政为己任,道德教化是实现这一理想的重要渠道。这不仅要求本人在某个固定场合公开宣讲,还要求自己在独处时保持完美的形象。《论语》中记载:子贡问孔子,怎样做一个君子,孔子告诉他:“先行其言,而后从之。”这句话听起来虽然简单,但却一语道破了成为君子的要诀。一个人只有做到知行合一、言行一致,才算是真正的君子。

自古以来,言行如一、表里如一,是高尚人品的准则。如果不先行其言,而夸夸其谈,用自己没有验证过的理论来教训、说服别人,往往只会适得其反。正如夫子所说的,“巧言令色,鲜矣仁”。那些夸夸其谈,鲜施于实践的人,基本上都是取于利而鲜于仁。

关于慎独有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东汉有个太尉叫杨震,他从小好学,博览群书,是当地有名的饱学之士。他长期居住在河南湖城县,任教二十多年,当时学界称他为“关西夫子杨伯起”,州郡里多次请他去做官,都被他拒绝了,安心在家教书。直到他五十岁的时候,才开始当州郡长官,曾任荆州刺史和东莱太守。

昌邑令王密,本是由杨震在荆州刺史任内举荐的孝廉,当杨震赴东莱任太守路过当地时,王密带着黄金去见他。杨震不肯接受并责备道:“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意思是:“我知道你,所以举你为孝廉;你却不知道我,给我送礼,这是为什么呢?王密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的,请您收下吧!”杨震说:“你说错了,天知,神知,我知,子知!怎么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听了,非常羞惭。

这便是历史上广为流传的“杨震四知”的故事。杨震因此事而获得了“四知太守”的雅号。我们看今天落马的官员,就是因为不懂“四知”的道理。当然,真正有信仰的人,时刻记得自己左右肩膀上都有天使在监视着自己,犹如自己的左右架了两个摄像头一般,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

人生在世,每天都在做事。有些事情是有利于自己的;有些事情是有利于他人的;也有一些事情是损人利己的。但是,在众目睽睽之下,一般人都不敢做坏事,而在没有人监督的时候,或者认为别人发现不了的时候,就会抱着侥幸心理做一些不好的事情。这便是世上所有作恶犯罪的原理。

古人讲君子慎独,还有一层意思,人可以骗过所有人,但是骗不过自己。即便是在没有摄像监控设施的年代,照样可以查出谁是偷鸡摸狗之人。传说古代有个人叫杨北山,他在任淄川县令的时候,擅长运用奇特的计策去破案。有一次,一户人家的米被盗了,官府一直抓不到人,后来杨北山下令,让附近的几十户邻居都到衙门里问话。

这几十户人都跪在庭院之中,杨北山慢条斯理地看公文,也不搭理他们,过了一会儿大声说:“我找到那个偷米的人了。”这时跪在人群中的一个人脸色突变,杨本山大喊一声:“我找到那个偷米的人了!”那个人的神色越来越慌张,最后杨北山指着他说:“你就是偷米者!”后来,那个人坦白了自己的罪行。

还有一次,一个行路人在大石头旁边睡着了,醒来之后,发现自己随身携带的一千钱被盗了。杨北山接到案子后,命人把大石头抬到衙门,然后不断地鞭打那块大石头,而且允许百姓观看,暗中派人在旁边监视。过了一会,就 抓到了偷钱的人。原来那个人听说县令要“审石头”断案,觉得好奇,就想来看看,但又不敢像别人那样坦然进官府,在外面探头探脑地窥探。

于是,杨北山就命令他交出所盗的钱。除了被他花掉的十几文钱外,其余的赃款全部追回来了。在这两次断案之中,杨北山利用的就是嫌疑人心虚的心理,所谓“做贼心虚”。并且仔细观察他们的心理表现,才让案情水落石出。所以,古人总结出一句名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慎独,信仰修行的高境界

02

因为古人讲究慎独,做事情才有持续性。因为没有信仰后的敬畏,有些人做不到慎独,所以内心不够强大,很难做到守节不变、信念坚定不移、品质始终如一。而我们的信仰正好完美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当一个人信仰真主的时候,就会相信自己时刻都是被监督的,并没有人前和人后这一说。那些用虚伪拙劣的演技来掩盖自己行为的做法,不只是人生最大的愚蠢,也是对信仰最大的背叛。

古语说:“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越是隐秘的时候,越容易显出本色;越是细微的地方,越容易显出真情。所以,君子在独处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慎独”是古人在没有接受正确信仰之前,防止违法乱纪,作恶犯罪的一种“说教”。要知道,虚伪是一个人最无能的表演,从眼下看,他好像欺骗了别人,但从长远来看,其实他只是欺骗了自己。

真主说:“无论你处理什么事物,无论你诵读古热阿乃天经中哪一章经文,无论你们做什么工作,当你们着手的时候,我总是见证你们的。天地间微尘重的事物,都不能逃避真主的鉴察,无论比微尘小还是比微尘大的,都记载在一本明显的天经中。”(10:61)

信仰(伊玛尼)就像一面镜子,照得见别人,也照得见自己的内心。内心因有这道光亮而是明慎的。同时,内心的真实心性,也会表露于外在,无需掩饰。所以,他不会因为居于人后,而放松自我管理,更不会觉得处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而放纵自己,胡作非为。信仰,是慎独最根本的保证措施,也是一个人自我约束的最大力量。

有这样一句古话:“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这句话告诉我们,一颗大树根若扎得深,就不怕大风袭击;树干若长得直,就不担心影子偏斜。为人正直,便可以经得住风吹雨打。深层意思是,如果你不想让别人发现你的卑鄙行径,就不要去做那些见不得人的事。一旦你做了,这件事情会存留于你的身上,总有一天会表现出来。无论你隐藏得多么深沉,都无济于事。

慎独,是修身最高的境界,无论是北宋范仲淹食粥心安,“非不感厚意,盖食粥安已久,今遽亨盛馔,后日岂能复啖此粥乎”,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还是曾国藩的“日课四条”:慎独、主敬、求仁、习劳,都说明了自律慎独的重要性。

慎独,是道德完善的体现。只有做到慎独的人,才能始终如一,不忘初心。《淮南子》中有一段话,说得很好:“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行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君子慎独,如兰生幽谷,舟行江海,无人也始终如一。”

古人讲“不欺暗室”,就是指暗中不做坏事,也指不能明知故犯。所以,那些无意中做错了事的人,并不算“欺”。“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欺”是“有心非”。凡是不知者,也就是一个过失而已。假如他知道了之后,继续犯错,那就有罪了。

传统文化中讲修学要用真功夫,慎独是最基本的条件,也是最高的境界。时刻觉得好像有十只眼睛在看着自己,所谓“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就是这个意思。有了这样的意识,就不会放纵自己。这和“举头三尺有神明”的道理很相似。等于说,处世要言行一致,有人的地方,没有人的地方,思想行为都要一致,这就是修学的真功夫。

因为我们的每一个念头,都是“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归根结底,真主是完全至知的,天地之间哪里还有什么“暗室”?有一句格言说得更明了,“心不妄念,身不妄动,口不妄言,君子所以存诚也。”身、心、口、意都不妄动,都是端庄的,才是真信士。“内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君子所以慎独也。”才是真正的修行。

宇宙中任何一个生命的起心动念,真主都是知道的。每当我想到这句话时,不禁寒毛直竖,诚惶诚恐。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待人接物都是落实信仰的机会;一呼一吸都是遵行经典教诲的过程。任何时候,心中不能有一丝恶念,稍微有一点萌芽,就要赶紧把它排除掉,防微杜渐。有些人等养成坏习惯了才改,那就很难改正了。所以,慎独是培养心性,守护心灵的必然措施。

由此可见,信士是真正能够理解“慎独”意思的人。无论人前人后行为都是一样的,都保持着一份纯真,绝不会以狡诈的面目来伪装自己,这便是对信仰最好的诠释。当我们率意真诚,人前人后始终一个样,无时不慎,无处不慎,虽然不会做到超凡入圣,但信仰无疑是达到了高境界。真主说:“在那日,他们的舌头和手足都要作证他们之所为。”(24:24)

慎独,信仰修行的高境界

03

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热闹,也喜欢结交各界各地的朋友,对于各种邀约聚会活动,都是来者不拒,忙得不亦乐乎,好在那些年精力旺盛。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发现,这种在别人眼里谈笑风生的快乐日子,却让自己疲惫不堪。认真反思后发现,“赶场子”对自己没有一点益处。真正雪中送炭的两世情谊,是在社交活动中交不到的。那些默默支持你事业的人,反而平时很少见面。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加,我越来越喜欢一个人独处,习惯了与经书为伴,与圣贤们“交流”。眼睛、手脚喜欢接触的是拜毯、念珠、键盘。与热闹的聚会相比,独处的时光更加充实,也感觉更加接近真主。所以,不再把时间花费在热闹的寒暄之中。与其花费大量的时间应付场面,不如潜心书写经训感悟,与更多的读者用心交流。

万不得已参加某些饭局或其他活动,只想早早结束,赶紧回家写作。尤其对那些仪式冗长和官气十足的会议讲话,非常厌恶,从心底里排斥。甚至有时想逃离这个城市。我们喜欢一个城市,主要是喜欢她的民族文化氛围,绝不是她的喧嚣和浮华。如果这个城市里没有了本族的文化气息,就不值得留恋。我只希望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享受自己的孤独。

孤独也是信仰体验,因为它能让我们照见纯粹的自己。渐渐地我们知道了,这个世界并没有想象中的多么大,相反它非常渺小。由于我们的感知能力太局限了,就像一只蚂蚁把一泡骆驼尿看成大江大河一样。有多少我们感觉过不去的坎,其实它并没有那么巨大,而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小了。所以,人生太多的精彩不在外面的世界,而在自己的内心。甘于独处,终有广阔的天地。

台湾知名画家、诗人与作家蒋勋先生说过一段话:“我想在一个城市的角落孤独坐着,看人来人往,看忙碌于生活中的众生,有片刻孤独,坐下来,为自己泡一杯茶,为自己按摩一下疲倦的肩膀,跟自己在一起,听自己内在的声音,做自己的朋友,更爱自己一点,你要足够完整,才能健康地去爱其他的人,去照顾和负担其他的人。孤独的核心价值是——跟自己在一起。”

慎独,然后享受自己的时光。只有独处时自己才能静下心来,才能回归自我,安然自得;才会在喧嚣时淡然自若,不迷失自己。阿恰里亚·拉杰尼希说:“独处的能力就是爱的能力,对你来说可能看起来很矛盾,但却不尽然。只有那些独处的人能够爱、分享和真正的走近另一个人内心深处,而不是占据另一个人,试着不要沉迷于某人,让别人能享受真正的自由。他们之所以快乐是因为他们的喜悦并非是别人给予的。”

人来到世上一趟,就是为了感受,起点和终点大家都一样,中间怎么走就看我们怎么选择了,这也是自己的价值所在。聆听内心,学会独处,就是一种修行。一个真正懂得独处的人,一定是看淡了尘世的浮躁与喧嚣,开始喜欢一些相对高雅的东西来陶冶情操,参悟造物主的大能与奥妙。让心灵回归到原汁原味的美与清香。他眼中所见,处处都是诗意盎然的生机,是两世恩典的起因。

凡是懂得慎独的人,一切都只向内求,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逐渐具备足够的冷静与平静,慢慢达到宁静与祥和的状态。只有淡出那些浮躁的、无益的社交圈子,才能拥有足够的时光与自己独处,才能有精力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心身愉悦的事情,才能潜心敬意地立站在拜毯之上,才能静心阅读天启的经典和尊贵的圣训。

一个人思维的冷静、内心的平静与宁静,都源于自己与自己独处的时光。只有独处的时候,时间和空间才完全属于自己,心灵才是真正由自在的。不管身居闹市,还是隐居于深山;不管远处是行云流水,还是近处是鸟语花香,大地上的一切都是为自己而生的,一切美好的光阴,都只在静美中体现。

诚然,独处并不是要与生活绝缘,与生活隔绝的人叫做“自闭者”。人生是一场历经艰难险阻的跋涉,生活中孕育着源源不断的福分,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磨难,不为别的,只为考验。我们要用心去感悟,才能收获天经中许诺的美好结局。学会了独处,就学会了享受孤独,也达到了信仰的高境界。

慎独,信仰修行的高境界

04

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个纷繁芜杂的世界,如果没有信仰的管束,就没有办法静下心来,就会滋生无尽的惆怅和烦恼。尤其是事业越不顺利的时候,平时围着自己转的那些人纷纷背离而去,自己独处一室,烦恼便是挥之不去散之不尽的阴影,焦急情绪犹如一堆乱麻,理不出头绪,越来越烦躁。此时的内心是无比煎熬的。

缓解情绪最好的方法,不是向某个人倾诉。向任何人倾诉只能得到些许的安慰,并不会获得真正解决问题的方法。只能引来一些廉价的同情,使自己更加孤独和脆弱。所以,任何时候,学会独处,学会与自己对话,学会祈求真主,是最重要的能力。每当夜半三更,是自己离真主最近的时候,此时起身礼夜间拜,胜过向任何人倾诉。

事实上,每个人今世的所作所为,哪怕微小的一点点,都会被天使记录在案,复生日会被展现在大众面前。到了那个时候,不是你自己承认不承认,而是你的肢体会自动地证明你所做过的事情。偷人东西者,手会作证自己拿过,进入非法场合者,脚会证明自己去过。真主说:“在那日,我将封闭他们的口,他们的手将对我说话,他们的脚将作证他们所行的善恶。”(36:65)

翻开穆思临圣训实录全集,在信仰篇中我们会看到一段圣训。艾布·胡莱勒传述:曾经有人问穆圣:“真主的使者啊!我们在复生日能看见真主吗?”穆圣说:“在圆月之夜,你们看到月亮有困难吗?”他们说:“没有,真主的使者!”穆圣说:“在无云的晴天,你们看到太阳有困难吗?”他们说:“没有。”穆圣说:“你们将来见主,也是如此的。”

穆圣接着说:“在复生日,真主把全人类集合在一起,天使们对大家说:‘谁原来崇拜什么,就让他追随什么吧!’于是,崇拜太阳的人追随太阳;崇拜月亮的人追随月亮;崇拜偶像的人追随偶像,只有我的稳麦(包括信仰薄弱者)在内,都待在原地不动。

这时,真主以一种不为人知的形态降临,说:‘我是你们的主。’他们说:‘祈求真主保佑我们,我们就在这里等候我们的主,直到我们的主降临。如果我们的主降临,我们能认识他。’于是,真主以他们所知的形态降临,说:‘我是你们的主。’他们说:‘你就是我们的主。’然后,他们追随真主。

火狱上将会架起一座桥,我和我的稳麦最先通过。在那天,除了众使者,任何人都没有发言权。在那天,众使者的祈求是:‘主啊!求你赐予平安,赐予平安吧!’火狱上面有许多像骆驼刺一样密集的铁爪。”你们见过骆驼刺吗?’”他们说:“见过,真主的使者!”穆圣说:“这些铁爪像骆驼刺一样密集,只有真主知道其形状大小。那些铁爪将根据人们的行为进行勾抓,有的人因自己的行为而坠入火狱,有的人被抓伤后被救起。

直到真主对人类公审完毕,出于怜悯,真主从火狱中放出他所意欲的人时,真主命令天使们从火狱放出那些不曾以物配主的人,真主意欲怜悯那些诵念过‘万物非主,唯有真主’的人。天使们便从火狱中辨认那些人。天使们辨认他们的方法是,看其礼拜叩头的痕迹。

火狱焚烧每个人的皮肉,只有叩头的痕迹除外。真主禁止火狱焚烧礼拜叩头的痕迹。他们从火狱放出来时,已经被火烧焦了。这时,天使把“生命之水”浇在他们身上,他们便像洪水冲积的肥土里的种子一样,立刻成长起来,恢复了以前的人形。真主对人类公审后,有个人面对火狱站着,这是最后进入天堂的人。

这个人向真主祈祷:‘我的主啊!求你让我的脸从火狱这边移开吧,它的火焰快把我烤焦了。’他就这样不停地向真主祈求。真主说:‘如果我答应了,或许你又要提出别的要求。’这个人说:‘我向你就祈求这些,再无他求。’并且向真主重申自己的诺言,做出了承诺和保证。

真主便使他的面部从火狱方向移开。当他面向天堂,看到天堂恩惠时,沉默片刻后便又向真主祈祷:‘我的主啊!求你让我靠近天堂门吧。’真主说:‘你不是向我做出过承诺和保证,再无他求吗?可怜的人啊!你怎么这样不守信用呢?’

他说:‘我的主啊!’他又不停地向真主祈求。真主说:‘我若答应了,你是否又要提出别的要求?’他说:‘不会的,誓以你的尊严!’他再次向真主重申自己的诺言,做出了许多承诺和保证。真主便让他走到天堂门口。当他站在天堂门口时,天堂门打开了,他看到里面的恩典和快乐时,沉默了片刻,又向真主祈祷:‘我的主啊!求你让我进入天堂吧!’

真主说:‘你不是向我做出了保证,再无他求吗?可怜的人啊!你怎么这样不守信用呢?’他说:‘我的主啊!求你不要使我成为众生之中最薄福的人。’他不断地祈求,直到真主喜悦了。真主说:‘你进天堂吧!’当他将要进天堂时,真主说:‘你想想还有什么要求。’于是,他一边求主一边想,真主甚至又提醒他还要这要那。直到他的各种愿望都被提到后,真主说:‘那些都归你,再加上一倍!’”

慎独,信仰修行的高境界

05

这段圣训长,但遇意很深刻,我们往往忽略了祈祷的作用。也许由于我们平时没有听过这些圣训。而艾布·赛义德传述的更详细,穆圣说:“在复生日, 天使宣布:‘所有民众们,谁以前崇拜什么,现在就去追随什么!’这时,原来崇拜真主以外神灵或偶像的人,纷纷坠入火狱,只有那些曾经崇拜真主的人留了下来,包括行善者、作恶者和个别有经人。

犹太人被叫过来审问:‘你们曾经崇拜什么?’他们说我们曾经崇拜真主的儿子欧宰勒。’天使说:‘你们在撒谎,真主没有妻室和子嗣。你们现在有什么要求?’他们说:‘我们渴了,主啊!求你给我们一些水喝。’这时,天使向他们指出,你们是喝不到水的。于是,他们被集合到火狱前,火狱像海浪似的翻腾,他们以为是水,就奔了过去,结果纷纷掉进了火狱。

接着基督徒被叫过来审问:‘你们曾经崇拜什么?’他们说:‘我们曾经崇拜真主的儿子尔撒。’天使说:‘你们在撒谎,真主没有妻室和子嗣。’天使问他们:‘你们现在有什么要求?’他们说:‘我们渴了,求你给我们一些水喝。’这时,天使向他们指出,你们是喝不到水的。于是,他们被集合到火狱前,火狱像海浪似的翻腾,他们以为是水,就奔了过去,结果纷纷掉进了火狱。

最后,只剩下了那些礼拜过真主的人,包括行善者和作恶者。真主以一种他们能认识的形态降临他们,说:‘每个民众都随自己原来崇拜的偶像去了,你们还在等什么?’他们说:‘我们的主啊!在尘世上我们就同那些人分道扬镳,尽管那个时候我们很需要他们,我们也没有跟随他们。’真主说:‘我是你们的主。’他们说:‘祈求真主保佑我们,我们不会以物配主。’他连问了两三遍,致使有些人几乎快要转变了。

这时,真主说:‘你们同自己的主之间是否有一种标识,通过这种标识,你们就能认识自己的主?’他们说:‘有!’于是,真主露出自己的迹象,凡是曾经向真主礼拜叩过头的信士,真主都允许他叩头。只有那些曾为沽名钓誉而叩头的人,真主使其脊背结成一块,无法弯曲,每欲叩头,便翻倒在地,只能昂起脑袋。

于是,真主复以他们初次看见的形态降临,说:‘我是你们的主。’他们回答:‘你确是我们的主。’之后,火狱上面架起一座桥,搭救得到允许。他们都说:‘主啊!求你赐予平安,赐予平安吧!’”当穆圣说到这里,有人问:“真主的使者啊!那是什么样的桥啊?”穆圣说·:“那桥(绥拉退桥)上很滑,人几乎无法站立,桥上有铁钩和纳季德生长被称为骆驼刺的那种长满铁刺的荆棘。

穆民们过桥,有的快若眨眼,有的快若闪电,有的快若疾风,有的快若骏马,有的快若良驼;有的平安而过,有的抓伤得救,有的坠入火狱,直到穆民全部从火狱上得救。誓以我的生命在其掌握的真主!在复生日,你们每个人都恳求真主搭救你们认识的那些坠入火狱的信士兄弟,他们祈祷说:‘我们的主啊!这些人曾经和我们一起封斋、礼拜、朝觐。’

真主对他们说:‘你们去救出自己认识的那些同伴。’真主不允许火狱焚烧有穆民形象的人,他们便救出了许多人,有的已被烧掉一半,有的已被烧及膝盖。之后,他们说:‘我们的主啊!你允许我们搭救的那些人,都从火狱中救出来了。’

真主说:‘你们去,凡是心中有一个银币重量伊玛尼的人,你们都搭救出来。’于是,他们又救出了许多人。他们说:‘我们的主啊!你允许的那些人,我们都搭救出来了。’真主说:‘你们再去,凡是心中有灰尘重量伊玛尼的人,你们都搭救出来。’他们又救出了许多人。他们说:‘我们的主啊!凡是有伊玛尼的人,我们都搭救出来了。’”

艾布·赛义德曾说:如果你们不相信我传述的这段圣训,那你们就诵读以下经文吧!真主说:“真主必不亏枉人一丝毫。如果人有一丝毫善功,他要加倍地酬劳他,并且以他那里的重大报酬赏赐他。”(4:40)

真主说:“众天使说了情,众先知说了情,众穆民说了情,就剩下至慈的主了。”于是,真主从火狱中抓起一把,从中救出了一伙从未行过善的人,他们已经被烧焦了。真主将他们投入天堂门前的一道河中,这道河被称作生命之河。他们就像洪水冲来的淤泥里的种子一样,迅速生长起来。

你们没有见过在石头旁或树木旁生长的种子吗?阳面的为黄色和绿色,阴面的为白色。”大家说:“真主的使者啊!你真的好像在旷野里放过羊一样。”穆圣说:“他们生长出来仿佛珍珠一般,颈项上带着印记,天堂居民能认出他们。这些都是真主特赦之人,真主让他们进入天堂,他们是没有干过任何善功,没有做过任何善事的人。”

之后,真主说:“你们都进天堂吧!你们所见的一切都归你们。”他们说:“我们的主啊!你把未曾给予世人的恩典都赏赐给了我们!”真主说:“你们从我这里还会得到更大的恩典。”他们说:“我们的主啊!还有什么恩典比这些更大呢?”真主说:“我的喜悦!从此之后,我不再恼怒你们了。”

穆义尔·本·舒尔白传述:穆圣曾经说过,穆萨圣人问真主:“天堂居民中品位最低的是什么人?”真主说:“是这样一个人,在天堂居民进入天堂之后他才来,天使对他说:‘你进天堂吧!’他说:‘我的主啊!人们都各居其位,各取所需了,我进去怎么办?’真主说:‘拥有类似一个尘世国王的疆域你满意吗?’他回答:‘满意,我的主。’”

真主说:“那我给你这样的疆域,再加上如许倍。“说到第五次如许倍时,他回答:“满意了,我的主啊!”真主说:“这些都归你,再加上十倍,你还将拥有内心渴望和眼睛想看的一切恩典。”他回答:“我满意了,我的主啊!”

穆萨圣人说:“我的主啊!他们中品位最高的是什么人?”真主说:“是那些我所意欲的人,我选拔他们,我襄助他们,他们享受的恩典是非眼能见、耳能听、心能想的。”真主说:“任何人都不知道我(在天堂里)为他们准备了什么赏心悦目的(福利),以报酬他们当初的行为。”(32:17)

以上圣训来自《穆思临圣训实录全集》,我摘录了其中的一部分。这些圣训讲述后世复生的场景,听起来非常生动,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内心。如果我们真正信仰真主,相信穆圣的圣训,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光中,慢慢学会冷静思考,慢慢沉淀出平静的心性,就会积蓄宁静祥和的善功,不再受外物的干扰,虔诚只崇拜真主,我们最终的结局一定是美好的。

最后,让我们再学习一段尊贵的经文。真主说:“你说:‘让我告诉你们比这更好的,好吗?敬畏者在他们的主那里享有下临诸河的乐园,他们将永居其中,并获得纯洁的配偶,和真主的喜悦。’真主是时刻观察众仆人的。”(3: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