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写作文——学会记事

莫言谈到写作时说:“我该干的事情其实很简单,就是用自己的方式,讲自己的故事,如果善于“讲故事”,也就擅长“记事”,写作就会变得简单起来。”

记事就如同讲故事,至于前面有没有引子,后面有没有评论,那倒无关紧要,关键的是要把故事过程讲清楚,讲明白。

那么如何记述好一件事呢?必须要做好以下四点:

教你写作文——学会记事

第一,记事要素要完整。记叙文包含六要素,好比是文章的“骨架”。先把这个“骨架”搭建好,后面的写作就简单多了。特别是写文章的初期阶段,最好把六要素都交代清楚,使记事显得完整,使文章显得有条理。以《散步》为例看看作家是如何记事的?

《散步》散步时间:初春散步地点:田野散步人物: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散步起因:母亲身体不好,应该多走走。散步经过:发生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散步结果:互敬互让,我被母亲走小路。

作者向我们清楚的交代了散步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六个要素,读起来感觉文章眉目清晰,事件完整,内容通透,为我们写记事文做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教你写作文——学会记事

第二、记事中心要集中。中心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每一篇文章无论记述什么事都要有一个明确的中心。当确立了中心之后,那么文章所有的“枝枝叶叶”都是围绕它来展开的。

《秋天的怀念》主旨(中心): 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回忆,表现了史铁生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史铁生对“子欲养而亲不在”的悔恨。

文章围绕母亲选取了四件事:“我”发脾气时,母亲抚慰“我” ;母亲为了“我”隐瞒病情 ;母亲央求“我”看花 ;母亲的临终嘱托。文中始终没有提到“母爱”这个字眼,但母爱却渗透于每件事、每句话、每一表情动作,甚至每个字上。作者做到了文中阐述的每一件事,每一句话,甚至每一个字,都是围绕一个中心(母爱)展开,这是作品的巧妙之处,也是作家的写作功底之所在。

教你写作文——学会记事

第三,记事过程要具体。只有把记事过程中事情是怎样的环境下发生的?有哪些人参与?人物都是怎样说?又都是怎样做的?都交代清楚才使文章显得具体。

《散步》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散步时发生了怎样的分歧?“我”为什么会选择走大路?“我”的母亲又为什么改变主意?决定走小路?详细记述了一家人先是想法并不一致,后来经过思考讨论之最终作出决定的过程。作者这种具体的记述,使散步的情景清晰的呈现在我们面前,文章也显得有血有肉,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教你写作文——学会记事

第四,记事语言要生动。记事的过程当中,必然会有环境的渲染;人物的刻画;情感的抒发等,都离不开语言的加工和修饰。可采用修辞,可运用描写,可抒情,可议论……带给读者阅读的享受;如临其境的惬意;内心情感的共鸣……令人口中生津,久久回味。

《秋天的怀念》 “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

其中的“悄悄的躲”和“偷偷的注意”是对母亲的细节描写,真切的再现了一个处处谨小慎微的、真真切切的关心和呵护儿子的母亲。寥寥数笔就把“母爱”展现的淋漓尽致,可见作者语言表达之精妙。我们为之赞叹的同时,也会被这些细腻的文字所深深感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学会记事,我们一方面要善于从作品中去学习,一方面还要做好自我练笔,就从当下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不断学习和锻炼中提升自我!

欢迎大家的交流和点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