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俗小年:诚祭灶王爷

/小年 祭灶 /

2019.1.28 星期一

农历:腊月二十三 戊戌【狗】年

二十三 糖瓜粘


节俗小年:诚祭灶王爷



今天是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小年节。

北方家家户户祭祀灶神的日子。

小年的气氛,

是到了傍晚时分才最浓重。

忙碌一天的人们

伴着沉沉的暮色回到家中。

厨房里逐渐开始热闹起来,

热腾腾的烧饼已摆上餐桌。

扭成细条的麻糖堆满了整个盘子。

厨房的一角贴着灶王爷的牌子。

案桌上供奉着早已准备好的芝麻糖和烧饼。

北方的人家还会另外煮一碗饺子放在一旁。

长辈们赶在吃饭前,为灶神点上一柱供香

一边祭拜一边念念有词到:

上天言好事,下届保平安。

灶王爷吃了我们家里的糖,可不许说我们的坏话了。

俗话说,二十三糖瓜粘。

糖瓜是一种由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的粘糖。

人们把它拉成扁圆形,远远看去像是一个个娇小的南瓜样,可爱极了。

也有把粘糖拉成细长的条形,

外层撒上厚厚的芝麻,

吃起来先脆后粘,裹着芝麻的香味,

人们称为“麻糖”或者“关东糖”。

北方人普遍都在农历的腊月二十三晚上举办祭灶、送灶的仪式。而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则更多的在二十四日过“小年”。

从宋代到清朝前期,

祭灶一直都是在农历的二十四日。

但清后期由于皇家祭祀的方便,

统一定为了农历的二十三日,

所以后来也有了“官三民四”的说法。

灶王爷虽是一方神明,

默默地记录着每家的善恶、功过,

但却是在人们心中最接地气的神明。

其他神明的香案供奉,

总是规规矩矩稍显严肃的。

只有灶王爷的桌上会放上“粘嘴”的糖瓜。

这就像是人们对他玩笑似的“威胁”,

叫灶王爷说坏话时张不开嘴,

颇具有人情味道。

人们对灶王爷的态度,

也并非最初就是如此“顽皮”。

南北朝时期的著作《荆楚岁时记》里

便有人们祭祀灶神的记录,

那时人们还老老实实地用

黄羊、豚酒等牲醴慎重的祭拜,

后来逐渐地人们干脆以酒为祭,

将他灌醉了事。

到了宋朝时期,

人文风潮兴起,人们的娱乐性逐渐显露,

开始了“糖瓜粘”的历史,延续至今。

随着千百年的相处,在百姓的心中,

灶王爷早已不是遥不可及的严肃神明,

而是每日都陪伴于我们身边的一位和蔼老者。

柴米油盐的日子,一日三餐的生活,

都在他的侧目旁观中平淡而又珍贵地度过。

他见证了每一个家庭的喜怒哀乐,

看到了不同的百味人生,

成为神明里最了解民间疾苦的一位。

他钻入每一个家庭的灶台,

提醒着人们多行善事,少出恶言。

就像一个无时不在的标尺,

在人们心中划下一道看不见的道德准线。

让我们时刻敦促自己,常常心怀善意。

今日祭灶,又是一年交节时,

当你为灶王爷奉上“蜜糖”时,

也别忘了在心中留一颗“甜蜜”的善果。


文作者/尔雅

图源自网络,出处未能考证,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