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論及近幾年的高品質短片,不得不提到法國短片《調音師》。短短13分鐘,簡單的人物關係,清晰的主線,卻讓人慾罷不能。就像一杯乾紅,明明標註了產地與年份,細品下來卻滋味萬千,意蘊悠長。劇中每一幀畫面都值得推敲,每一個細節都似乎有呼吸暗喻著什麼,極具魔力。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海報

短片的情節並不複雜。一個遭受挫折的天才音樂家,為了逃避失敗與謀生,利用人們同情弱者的心態假扮了一名盲人調音師。在假扮弱者的過程中,他享受著前所未有的關心與呵護,也體驗到了新的刺激—偷窺欲以及愚弄欲,直到他來到了一個兇殺案現場。全片沒有玄乎的劇情,也沒有酷炫的剪輯,僅僅依靠精短的對白以及肢體語言、內心獨白支撐,卻此時無聲勝有聲。本文將從敘事結構、故事隱喻、影片主題和現實意義解析這部短片的動人之處。

01、主線脈絡清晰,在"先揚後抑"的敘事節奏下,呈現主角在假扮盲人的肆無忌憚,也為後面的盲與不盲的選擇做鋪墊。

故事從主人公的獨白開始,向我們講述了一個天才音樂家,登上了最盛大的舞臺。當整片天空都即將為他綻放之際,他卻毀掉了一切。演出的重大失誤,讓他從"神壇"跌落,從此一蹶不振。多年的女友摔門而出更是讓他瞬間失去所有,內心崩潰。看似強壯的青年,實則敏感怯弱。從桌面上散亂的藥丸來看,他開始自甘墮落,他發現自己再也無法在公共場合彈奏。或許某種偶然因素,他享受到了帶著墨鏡假扮盲人的福利。從此,他變成了盲人。

他的好友和上司不能理解為什麼要假裝成一個盲人去工作,他的回答是:因為這樣大家會更放心他,也會更同情他,從而就能看到更多別人看不見的世界,那是一個真實的,只有看不見的人才能夠看見的世界。而他愛上了這樣真實的世界,愛上了別人在他面前的肆無忌憚和毫不遮掩。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海報

像野草一樣瘋長的偷窺欲和愚弄欲,讓他沉醉其中不能自拔、甚至沾沾自喜。穿著內衣起舞的女孩,那段琴音配合著自以為奧斯卡般的演技。即使面無表情,你依舊能從雀躍的琴聲中聽到男主角心中的竊喜、歡愉和高潮。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直到一個夜晚,他來到預約修理鋼琴的家門口。兇手是個老婦人,剛槍殺了未知身份的老頭。老婦人並不願多惹事端,但因為調音師以盲人弱者的姿態糾纏,加上對門鄰居的觀望,調音師終於如願以償的踏入了這個門檻。

老婦反鎖房門的舉動,預示著事態的嚴重。而調音師在突然遭遇到死亡老頭的凝視後,第一選擇不是反抗,而是繼續盲人的角色扮演,期望能逃脫生天。

不得不說,老婦三番五次的試探更加深了調音師的心理預期。瞞過了第一次,瞞過了第二次,應該還會繼續瞞過去的。然而當他意識到因為筆記本而帶來的危機時,老婦的高跟鞋已經停在了他的身後。

調音師陷入了危機當中,此時的他選擇當一隻鴕鳥:只要還在演奏,就不會有事。或許因為時間的推移,他能找到應對妙招。或許隨著演奏的終結,生命就會戛然而止。隨著開場56秒黑幕帶出的啪嗒聲,開放式的結局可以隨意幻想,結局已經不重要了。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先起伏後低落的音樂,先暖色調後冷色調的畫面色彩,先得意自喜後絕望恐慌,在這種先揚後抑的敘事節奏下,將男主角的故事緩緩道來。觀眾容易產生較大的心理落差,情緒起伏較大,對主角的關注也會隨之升高,即使劇情容易猜透,也足以讓觀眾瞬間共情,血脈噴張。

02、以符號化的表達方式呈現出該片的主題,將人性形成隱喻深意,使影片呈現出強烈的指向性。

蘇珊·朗格在她的《藝術理論》中提出: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

電影作為藝術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情感最直接的流露。可以說一部電影所表現的主題與也是導演情感的外向性表達。在這部短片中,導演的情感不僅通過主題表現出來,還通過影片中的一些物品隱喻表達了出來。

鋼琴鍵盤枕頭,說明他的偏執。或許在生命中,音樂是他唯一的亮點。在他的內心深處,或許唯有音樂才能帶來成就。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特質的瞳孔,說明他的用心。他已經習慣扮演著盲人角色,享受著種種福利,滿足著內心的偷窺慾望,有時候更有那種掌控一切的上帝視覺。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嗜糖的喜好,說明他的貪婪。在咖啡廳,主角不斷地吃糖。是什麼使得糖類變得如此難以抗拒?當糖接觸到你的舌頭的時候,就會觸發甜味受體,也就是舌頭上的味蕾的一部分。這些受體會向腦幹發送信號,從而激活大腦的獎勵系統。而獎勵系統則讓你還想繼續吃糖。而社交,性和上癮性藥物都會激活這個獎勵系統。主角習慣於充當一個盲人,正如同他吃糖上癮一般,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陷入的如此之深,甚至無法自拔。因此,當面臨危機時,他已經沒有了正常男人的思維,而是以盲人的角色去思維和行事。尤其是老婦人再三的試探,更是讓他加深了這種感覺,從而令人瞠目結舌的變成了老婦人釘槍下的祭品。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定製的墨鏡,說明他的害怕。即使擁有一副定製的瞳孔以及自然流暢的演技,他依舊選擇戴上墨鏡。這意味著與現實世界的一種割裂,也是對他自己的一種保護。因為他害怕,害怕內心的虛弱被旁人看到,害怕自己的精神世界轟然倒塌。躲藏在墨鏡後面,他享受著隔離於現實世界的卑微的快樂,享受著偷窺旁人隱私的上帝視角。即便如此,他也忍耐不住的想展現自身的掌控力,即便是面對過馬路的老太太,也是如此。可悲的是,最後的結局卻是註定的,當你沉溺於舒適區太久太久,後背的釘槍就不知不覺中將你放到了砧板上,再也無法掌控自身的性命。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泰姬陵的故事,說明他的自負。當老闆詢問原因時,裡安說道,印度國王沙賈汗的妻子去世後,他非常痛苦,召集了國內最偉大的建築師,建築師來後,國王問他,你有妻子嗎?建築師說,有的。國王說你愛她嗎?建築師說,我愛她勝過萬物。國王說,那好,我下令處死你的妻子,你就會感受到我的痛苦了。這樣你才能為我的妻子建造世界上最美麗最奢華的陵墓。後來,國王處死了建築師的妻子,建築師建造了聞名世界的泰姬陵。

"人們認為失去會讓我們變得更加的感性。"裡安如此說著,同時向老闆闡述自己偽裝盲人時的好處,他們對他照顧有加沒有什麼戒備心,小費也給的額外多,還會幫他介紹客戶,而且,在"盲人"面前,不需要回避著什麼。他越來越沉迷於"盲人"調音師的角色,隨著生活越過越滋潤,偽裝盲人所獲得的好處越來越多,裡安對自己的演技極其的自信,或者說,已經到了自負的地步。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03、在生死麵前,選擇"看見"與"看不見"?把面具當真實,才是最可怕的危險。

"面具戴太久,就會長到臉上,再想揭下來,除非傷筋動骨扒皮"。

--魯迅日記

踏進兇案現場的那一刻,當不得不面對真實與現實時,主角熟練地拿出了自己的殺手鐧:"自己是盲人。只要音樂不停,她就不會殺我。"即使他知道,婦人已經知道他的致命錯誤—筆記本。他依舊自我麻痺著,扮演著"盲人"角色。他不斷洗腦自己,甚至懷揣著婦人也會相信他是盲人的希望,悲哀的琴聲在手中流淌,卻顯得毫無生機、麻木機械。

故事的最後,以一段獨白結束"這個男人是誰,我不認識他,我是一個盲人。我不是在為面前的人彈琴,而是在為身後的人演奏。"

《調音師》:長在臉上的面具

電影劇照

從選擇性地看不見,到選擇永遠看不見;主角完成了人性最後的掙扎與沉淪。或許在光明與黑暗的交錯中,我們每個人都帶著一張面具。我們如履薄冰、小心翼翼地行走在這表面的平和中,殊不知,一股黑色巨浪正一點點朝我們襲來。把面具當作真實,才是最可怕的危險。

05、基於《調音師》對於人性的剖析,結合實際生活,談談自己的理解與領悟。

①遇到失敗,不能一味逃避,要積極面對

回到調音師本身,面對演奏的失敗,女友的離去,莫非只剩下依靠藥片來維繫麼?

其實不然,生活中美好的事物還很多。這恰恰反映出調音師本身的自戀極其嚴重,根本無法正視自己的失敗,就始終無法從失敗中走出來。

從另一種角度來說,失敗意味著你反而能從無關緊要的雜事中抽身。我們不再假裝成任何人,只完成唯一重要的工作。失敗會帶來一種從未體會過的內心的安全感,讓我們比任何以往都更好地認清自己。失敗後的困境因為失敗意味著,你反而能從無關緊要的雜事中抽身。正如哲學家賽內加所言"

生活就像一個故事,不在於它有多長,而在於它有多美好。這才是問題的關鍵。"失敗,也是一種殘缺的人生故事。總要有些波瀾起伏,人生故事才足夠精彩紛呈。

②千萬不要以踐踏他人的人格,來彰顯自己的強大

片中的調音師(主角),讓我們看到來一個時代的"巨嬰"。他自負才華,早已習慣社會以及人們的追捧。在享受天才音樂家頭銜的同時,感受著自己名與利的光環與強大。但當這一切不負存在時,他的選擇不是迎難而上,而是自甘墮落成為一個弱勢。將人性的底線降到最低,他甚至不惜看不見,來求得曾經的關注、溫暖和呵護。他津津樂道於他的出色演技,卻又肆無忌憚地踐踏他人的人格。用謊言、面具等荒唐伎倆,不斷滿足自己的偷窺欲,愚弄他人。每一次成功,都讓他得意滿滿,高潮迭起。就像收集戰利品一般,一邊不動聲色一邊無所顧忌。踩在他人信任的人格之上,他沒有羞愧、悔意。甚至自認為,沒人察覺,這張面具天衣無縫。但越是精緻的謊言,越容易被揭穿。謊言終歸是謊言,總有被揭穿的一天。即便暫時不被發現,人生活在謊言中,也會很累,還不如坦坦蕩蕩,輕鬆自如的活出真實的自己。

③雖命運多舛,但絕對不要輕易放棄自己的夢想

演奏失敗,並不意味這人生的失敗。主人公大可選擇從頭開始,抑或是成為一名鋼琴教育者。但他並沒有這樣,而是果斷地放棄了所有。斷了線的風箏,飛得再高跌得也最重。在迷茫與黑暗之中,他失去了人生的方向,為自己的人生畫上了句號。

有句話話糙理不糙:"永遠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也許眼前有看似阻滯你夢想實現的障礙,但那正是需要你用溫柔敦厚、開闊的胸襟去實踐理想所必要的磨鍊與考驗。生命的歷程原本是一場華麗的探險,有夢想的人生,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總結:

雖然整部影片只有13分鐘,所包含的內涵卻教會了很多人生的哲理,烘托出了許多人性的內涵。丁尼生曾說過"有一半真理的謊言是最毒的謊言,徹頭徹尾的謊言會遭到徹底的鬥爭,但真假攙半的謊言最難與之鬥爭。"真實比任何時候都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