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郵政再賣4張保險中介牌照 保險牌照“瘦身”不斷

有進有退。中國郵政集團在保險經營路上顯得如此堅決,鐵心要砍掉保險經營的各個分叉。4月13日,繼2019年多次甩賣後,中國郵政再次出售旗下保險代理公司。從2017年退出中法人壽,到2019年加碼中郵人壽,再至2019年底頻繁出售旗下保險中介牌照,中國郵政的保險棋局,正在生變。

中国邮政再卖4张保险中介牌照 保险牌照“瘦身”不断

4月13日,湖南時代郵刊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郵刊”)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公開掛牌轉讓湖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南郵政保險代理”)100%股權,轉讓低價為916.97萬元,信息披露結束日期到5月11日。

從公開信息看,這次轉讓消息的委託方為中國郵政集團,而作為轉讓方的湖南郵刊則為中國郵政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湖南郵政保險代理的大部分股權起初在中國郵政集團旗下,隨著2019年底“內部”無償轉讓後,湖南郵政保險代理股權歸於湖南郵刊持有。

先是內部股權轉讓,後是公開掛牌“售賣”,中國郵政集團此舉,雖是“正常操作”,但實則體現了“瘦身計劃”。

作為一家國內知名國有企業,中國郵政集團與中國石油、國家電網等央企一樣闖入保險圈,佈局自己的金融棋局,到如今不斷收縮保險佈局,開始了新考量。

在2019年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中國郵政集團已表明,要按照優勝劣汰的市場規則,堅決清理不符合發展方向、效益較低、前景不明、長期虧損的控股單位,加快退出長期不盈利、不分紅的參股單位。

業績難堪 多家中介公司被“拋售”

除此次湖南郵政保險代理被公開掛牌轉讓外,中國郵政集團在2019年下半年便開始了保險牌照“瘦身”動作。

資料顯示,2019年9月,中國郵政集團就在北京產權交易所同時公佈4家保險中介公司的產權轉讓預披露信息,具體包括河南省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內蒙古郵政保險代理有限責任公司、湖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和雲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

而湖南郵政保險代理產權轉讓在2019年預披露時,轉讓的僅是中國郵政集團持有的70%股權,未包括湖南新紀元實業公司持有的30%股權。但2019年9月19日,湖南新紀元實業公司將持有的30%股權無償轉讓給湖南郵刊後,此次湖南郵政保險代理的掛牌轉讓股權也變為100%。

4家保險代理公司,股權同步轉讓,轉讓股權均為100%,另一方面,這些公司的保險代理業務均在縮水。

數據顯示,湖南郵政保險代理2019年營業收入127.3萬元,但營業利潤-31.61萬元;2020年一季度,營業收入僅19.16萬元,營業利潤-1.39萬元。

其他3家保險代理公司的業績,趨勢如出一轍:

●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河南省郵政保險代理營業收入均為0元,營業利潤分別為17.09萬元和11.29萬元,淨利潤分別為12.81萬元和9.81萬元。

●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內蒙古郵政保險代理營業收入分別為34.18萬元和0元,營業利潤分別為13.42萬元和0元,淨利潤分別為13.42萬元和-0.37萬元。

● 2018年和2019年上半年,雲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5.84萬元和0元,營業利潤分別為5.43萬元和6.54萬元,淨利潤分別為5.05萬元和6.53萬元。

正如中國郵政集團在2019年的全國電視電話會議上所表明的,此類保險代理公司或許將成為優勝劣汰的對象。

左右權衡 一邊“退”一邊“進”

對於保險經營,中國郵政集團可以追溯到十幾年前,而發展歷程中可以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走一路變,現在的態度已涇渭分明。

2001年中國正式加入世貿組織,保險業加大對外資的開放,而國內企業也似乎看到了保險業未來的發展前景,開始了大膽爭奪保險牌照。

就在此時,中國郵政集團一邊在謀劃中外合資險企,一邊在申請保險代理牌照。就在2003年前後,有了包括內蒙古郵政保險代理有限責任公司、湖南郵政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等的成立。

隨後,2005年中國郵政集團與法國人壽合資創建中法人壽,2007年籌建全資控股的中郵人壽,中國郵政集團對於保險的鐘愛顯而易見。

當時,作為大型央企存在的中國郵政藉由代理公司,成為佈局保險市場的第一踏板。

但是,鍾愛並不代表永恆,有實質性的回報或許才能持久。2014年,中國郵政在牽手中法人壽近十年後,宣告與中法人壽“分手”。至2015年,中法人壽發佈變更股權公告,中國郵政退出。

相反,作為全資控股的中郵人壽,中國郵政集團則不斷加碼。

2018年,中郵人壽獲65億元的股東增資,其中,中郵集團增資33.098億元,中郵資產增資13億元,中國集郵增資10.5625億元,郵政科研院增資金額8.3395億元。

一邊撤退,一邊加碼,中國郵政在這場保險市場爭奪中的“自我權衡”,存在更多戰略與效益的考量。

中法人壽窮困落魄VS中郵人壽平步青雲

現如今,與中國郵政集團與交情的兩家保險公司,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命運。

中法人壽,磨難與艱難並存,正在經歷“借錢而生”的困境。從被拋棄,到新股東接盤,再到如今業務幾乎停擺,連續四年靠借錢而生的這家險企,從巔峰滑跌至谷底。

2020年3月23日,中法人壽新年第一次向股東鴻商集團借款800萬元。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中法人壽已向股東鴻商集團借款5次,合計5400萬元。截至目前,中法人已向股東借款24次,共計將近2.6億元。

中法人壽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在2019年四季度降至-16130.78%,2019年度淨虧損-6228.96萬元,淨資產為-2.83億元,風險綜合評級為D類。

中国邮政再卖4张保险中介牌照 保险牌照“瘦身”不断

反觀中郵人壽,則是另一番“風景”。

中国邮政再卖4张保险中介牌照 保险牌照“瘦身”不断

如今,中國郵政集團再次清理保險代理牌照。撤銷不必要的非主業股權投資,將有限的資源整合到主業,聚焦主業發展,或許是中國郵政集團未來的工作重點。

作為中國郵政集團的“親兒子”,中郵人壽承載著集團的保險夢想。畢竟,作為大型國有獨資企業,中國郵政集團及旗下的郵儲銀行有著遍佈全國的網點,在一定程度上為中郵人壽平步青雲鋪設了更寬的路。

本文源自A智慧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