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财务诡计?揭秘愚弄投资者的把戏

什么是财务诡计?揭秘愚弄投资者的把戏


所有公开上市公司的高管都渴望报告好的消息和靓丽的财务业绩,让投资者满意,并驱动股票价格上涨。虽然大多数公司在报告财务业绩时遵纪守法且行为符合伦理道德,但也有一些公司利用法规的灰色地带(甚至更糟糕的是无视法规)来“制造数字”。

管理层希望对财务结果施加积极的影响,公司和投资者也怀着这种期望。不诚实的公司长久地利用这种计谋蒙骗毫不生疑的投资者,且这种行为不太可能停止。就像所罗门王在他的《传道书》(Ecclesiates)中所讲,“已有的还会有,已经发生的还会发生。”为满足投资者永无止境的需求,管理层利用财务诡计操纵财务业绩的企图,将会永久存在。

挣扎度日的公司使用会计诡计的动机会更强,因为它们希望借此达到投资者的期望或与竞争对手的业绩比肩。这些年来,随着投资者识别财务诡计能力的增强,不诚实的公司正努力寻找新的计谋(或翻新老把戏)来愚弄股东。

接下来我们将分享《财务诡计:如何识别财务报告中的会计诡计和舞弊精华内容,来介绍财务诡计相关的知识。


什么是财务诡计?


财务诡计是指那些为了误导投资者对该公司的财务表现或经济健康状况的理解,而由管理层采取的行动。其结果就是,投资者被欺骗了,错误地相信公司的利润很好,现金流非常强劲,其资产负债表上的财务状况也比实际状况更加安全。

有些财务诡计可以通过仔细阅读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正式名称为财务状况表)、利润表(经营结果表)和现金流量表上的数字而被发现,但另一些财务诡计光看数字可能不太容易被察觉,投资者需要去仔细阅读报表附注、季度业绩报告或者管理层披露的其他内容。我们将财务诡计分为四种主要类型:盈余操纵诡计、现金流量诡计、关键指标诡计和并购会计诡计。


盈余操纵诡计


当一家公司的业绩没有达到华尔街的预期时,投资者往往会对公司管理层评价不佳。毫不奇怪,为了刺激股价提升(有时也经常与高管的薪酬计划有关),一些公司就运用各种各样的财务诡计来进行盈余操纵。我们识别出以下七种盈余操纵的诡计,使用这些诡计会让公司错报它实际的可持续利润。

盈余操纵诡计第一种:过早确认收入。

盈余操纵诡计第二种:确认虚假收入。

盈余操纵诡计第三种:使用一次性或者非持续性的活动来推高利润。

盈余操纵诡计第四种:将当期费用推迟到以后期间确认。

盈余操纵诡计第五种:使用其他手法来隐瞒费用或损失。

盈余操纵诡计第六种:将当期利润推迟到以后期间确认。

盈余操纵诡计第七种:将未来费用确认在当期。


现金流量诡计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财报丑闻和利润重述使得投资者开始质疑,利润数据是否总是管理层操纵之后的结果。因此,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关注现金流量表,特别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许多投资者相信,与利润不同的是,现金流量的数字是板上钉钉的,操纵起来非常困难。很不幸的是,这只是投资者一厢情愿的想法。现金流量表也并不对会计操纵免疫,有些时候操纵现金流量与操纵利润一样,都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我们识别出以下三种现金流量诡计,这些诡计误导了人们对一家公司真实现金产出能力的理解。

现金流量诡计第一种:将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归类为经营活动现金流入。

现金流量诡计第二种:将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归类为其他活动现金流出。

现金流量诡计第三种:使用非持续性的活动来提高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关键指标诡计


到目前为止,我们提到的诡计还都只是针对传统的财务报表。但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在财务报表之外披露一些公司独有的,或是行业特有的指标。这些指标包括同店销售额、预订量、单位用户平均收入(Average Revenue per User,ARPU)、投入资本报酬率(Return on Invested Capital,ROIC)、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还有许多其他指标。由于这些指标不在公认会计准则的规范之下,公司在计算和报告这些关键指标方面有很大的自由度。很自然地,财务诡计又可以乘虚而入了。第四部分阐述了两种关键指标诡计。

关键指标诡计第一种:使用那些高估业绩的误导性指标。

关键指标诡计第二种:通过歪曲资产负债表指标来避免显示财务状况的恶化。


并购会计诡计


在过去的1/4个世纪中,我们发现一些令人困扰的诡计隐藏在复杂的并购会计操作中。于是,我们在这一版的书中增加了这一部分内容,用以向投资者强调并购驱动型公司的复杂性,并找出那些给投资者挖坑的财务诡计。

并购会计诡计第一种:虚增收入和利润。

并购会计诡计第二种:虚增现金流量。

并购会计诡计第三种:操纵关键指标。


运用全盘分析模式来识别财务诡计


“核查与制衡”的重要性


1972年6月,位于华盛顿水门饭店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发生了一起入室盗窃案,最终导致了1974年8月史无前例的美国总统辞职事件。尼克松总统最终下台这一事实证明美国这套“核查与制衡”的系统确实在有效地工作着。司法部门和立法部门在阻止行政长官滥用其宪法权力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高法院一致裁定,尼克松总统不能申请行政特权以阻止调查人员接触据说含有对其不利证据的白宫录音带,并且建议众议院司法委员会全体议员弹劾尼克松。面对可能被众议院和参议院弹劾的情形,尼克松辞去了总统职务。


1999年,比尔·克林顿总统因行为不端而将行政办公室推向另一场宪法危机的边缘。众议院就弹劾克林顿一事进行投票,因为他在宣誓的时候就与一名白宫实习生的关系撒了谎,同时“蓄意腐化并操纵美国司法程序以谋取个人利益并使自己免于获罪”。然而,在最高法院首席法官威廉·伦奎斯特(William Rehnquist)主持下,参议院在“重罪和不端行为”分类下很难找到可用于弹劾克林顿的罪名,于是克林顿被判无罪。

不论目标是维护民主还是为了保证财务报告的完整性,拥有一套“核查与制衡”的系统对于预防、发现和惩罚不当行为都是至关重要的。与美国政府的体系非常相似,财务报告也分为三个明显的“分支”——利润表、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当其中一张报表使用财务诡计的时候,我们往往从其他报表中可以识别出预警信号。因此,投资者通常可以通过观察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不同寻常的变动,从而间接将盈余操纵诡计识别出来。使用类似的方法来辨认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上的某些变化,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发现现金流量诡计。


什么样的环境是诡计的温床


组织结构上有漏洞或者监管不力的公司为诡计的发生提供了绝佳的温床。投资者应当关注一家公司的治理和监管状况,他们可以问这些最基本的问题:①高管之间是否存在适当的核查与制衡关系,以消灭可能的错误行为;②董事会中的外部成员是否能够在保护投资者免受贪婪的、误导性的、不能胜任的管理层带来的危害中扮演合格的角色;③审计师是否有足够的独立性、知识和决心来保护投资者免受管理层的不当行为带来的危害;④公司是否不恰当地采取了迂回的步骤来避免监管审查。


缺乏核查和制衡关系的管理层


在那些好公司里面,在高管之间存在一种可以相互自由批评和提出反对意见的文化,这听上去与好的婚姻十分类似。而在不健康的公司中,一个独裁者可以对其他人为所欲为,这与坏的婚姻也没有什么不同。如果这个独裁者想要编制一些误导人的财务报告,投资者就面临着极大的风险。在一个充斥着恐惧和胁迫的公司文化下,谁敢去阻拦首席执行官呢?对于投资者来说,在高管之间存在足够的核查和制衡关系以防止坏的行为发生是至关重要的。


警惕那些管理层之间缺乏核查和制衡关系的公司


投资者肯定希望公司高管团队中的成员是坚强、自信并且高尚的,当公司首席执行官或者首席财务官有不当行为的时候,他们会去阻止这些行为并将其报告给公司董事会和审计师。但财务诡计的发生往往就是由于公司内部缺乏这样的核查与制衡关系。例如,由一群家庭成员和朋友占据关键高管职位的组织结构更容易促使管理层接受财务诡计。此外,像日光公司(Sunbeam)的阿尔·邓拉普(Al Dunlap)或者南方保健公司(HealthSouth)的理查德·斯克鲁士(Richard Scrushy)那样强有力的、独断专行的首席执行官,加上一些毫无主见的共谋和一群不知所措的顺从者,这极大提升了公司作恶的可能性。


小心那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高管


乔·纳吉欧在2001年一个公司会议上对公司团队说,一定要千方百计“造出数字”。

在这种可怕哲学的指导下,毫不奇怪,纳吉欧和奎斯特通信公司的另外6个高管被证券交易委员会起诉,控告他们从1999年到2002年策划了涉案金额高达30亿美元的会计舞弊案。后来,纳吉欧认罪,并被判入联邦监狱服刑大约6年时间。


对那些自吹自擂、王婆卖瓜型的管理者保持怀疑


投资者一定要特别小心那些在公开场合吹嘘自己总是能达到或者超过华尔街预期的高管。因为,当困难时刻来临或者企业增速变缓时,这样的管理层可能会倍感压力,从而决定采用会计手法甚至是舞弊手段来保持原来的增长记录,而不想披露公司的增长神话已经终结的现实。

想想讯宝科技(Symbol Technologies)这家长岛条码扫描器制造商的例子。在超过8年的时间里,该公司总是能达到或者超过华尔街的预期业绩,在整整32个季度里保持了完美记录。但事实是,为了维持“胜利记录”,讯宝科技几乎使用了所有的财务诡计。证券交易委员会最终抓住了讯宝科技的把柄,指控该公司在1998~2003年发生了重大的舞弊行为。

还有许多发生重磅舞弊案的公司同样十分强调自己保持了完美的业绩记录。例如,超市行业巨头皇家阿霍徳集团(Royal Ahold)、汽车零部件制造商德尔福公司(Delphi Corporation)、工业集团通用电气公司(General Electric)以及甜甜圈店卡卡圈坊(Krispy Kreme Doughnuts Inc.)等都是这种情况。后来制造了欧洲最大欺诈案之一的皇家阿霍徳集团,在与投资者的业绩沟通电话会议中就十分乐于吹嘘自己能够始终保持增长记录:

我们的净利润已经连续13年保持快速增长了。在这13年间,阿霍徳集团总是能达到或超过预期,而且我们也将继续保持下去。



来源:税务大讲堂、财税第一教室、税台、税务经理人。

什么是财务诡计?揭秘愚弄投资者的把戏

有任何财税问题,欢迎大家关注久思财税找思思互动交流答疑。

  由于本号无法鉴别所有转载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著作权人发现本号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及时通知我们,本号将及时处理。 凡未注明久思财税原创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号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