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如今的华夏大地,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农村很多人都不种地了,无奈地选择出去打工,因为在家种地的话,确实是挣不到多少钱,所以现在的农村种地的人是越来越少,很多的年轻人也都不会种地了。

今天就要为大家讲解一下如果农民们都走了,那谁来种地呢?大概可以分为四种情况: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第一类,现在普遍情况是爷爷奶奶辈的老人在家种地,有的是在城市有房子但对土地有依恋之情,不愿意离开农村,而一部分是家里经济条件本来就不佳,只有靠种点粮食勉强过活。但毋庸置疑的是,老人们只占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土地还是荒着的。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就现在我国农村的情况来看,种地的一般都是一些中老年人,年轻人很少有留在农村种地的,因为年轻人觉得外出打工要比在家种地划算得多。所以导致了现在农村只有那些50后、60后、70后还留在村里种地,经营着几亩土地。那些80后90后的人即使没有读书没有工作也不会留在家里种地。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第二类,有很多来自城市的大老板会到农村承包土地,种蔬菜,玉米,我们老家还有来承包养蛙的。这样有几个好处,不仅实现了土地的资源整合,将农村的荒地很好地利用起来了;其次,承包的老板一般会请当地的农民帮助种植,而农民可以从中挣取一些收入,可以一定程度上为当地农民解决经济收入的问题;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最后,到农村承包种地,毕竟还是小面积的种植,所以精细化的劳动,没有使用那么多的化学药品,所以这样种出来的蔬菜水果是要健康得多的,我觉得国家可以推广到农村承包土地的方式,可以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第三类,现在农村有越来越多的新房拔地而起,这是因为很多人从城市回到农村建房,大概是觉得农村空气好,压力小,比起城市更适合人们生活。所有,有一部分土地将会是这类追求“向往的生活”的人们回到农村种地。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第四类,土地流转承包,是国家力荐和推出的新型农业经营模式方法,也是农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趋势。目前土地流转工作正强劲展开,最终以农业合作社、大型农场等规模经营完全取代单家独户经营,所有农事操作,以机械化、智能化、现代化的方式经营。

只需少数人负责经营打理即可。20年后,农田里基本上极少看到“面朝黄土背朝天”劳作的人们。农民无论青中年人仍然可以打工或搞其它创业,老年人则颐养天年了。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现在更多的人去到城市发展,有的还长期居住或者移居海外,导致农村的后备力量越来越薄弱。但是民以食为天,人不可一天不吃粮食,即便去城市发展地再好,也离不开一日三餐。那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首先肯定要考虑农民。人们为什么要选择去城里生活居住,因为城市里工作机会多,赚钱多,环境优越。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所以要想留住农民在农村耕种,就要在农作物上下功夫,例如:提高价格,引进新品种等,让人们觉得劳有所获。另外还要改变大家的思维方式,不是每个人都适合去城里发展的,要因人而异,选择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有更好的生活。

土地改变用途以后,才能产出不同的价值。如果只是单一种植粮食,未来的90后,00后们,真的就不会种地了。


90年以后的农民,如果都不种地,将来的地谁来种?


如果未来所有农民都不种地,我们就实现了,规模化,机械化,现代化。粮食的种植也会被统一管理,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也会强上很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