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最近,一句“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她扒拉我”登上了多個社交平臺熱門。

搞笑的口音,幽怨的眼神,和不屑一顧的氣質讓謝飛機贏得廣大姐姐粉、阿姨粉、甚至奶奶粉的喜愛。大家在爆笑同時,又引發了新一輪的討論。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雖然謝飛機這裡只是一句玩笑話,可是卻讓小編笑不出來。我腦中反覆出現一個問題:如果你的孩子遭受校園暴力,你會怎麼辦???

直至今日,我還清晰地記得當時的校園暴力受害者王晶晶事件。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和陌生人說話》第二季第三集請來這位講述者,不是別人,正是別人口中的“神女”王晶晶,或許,我們現在應該叫她王勝男。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關於這個“神女”的事件起因是一個“300W的茶杯”。

2008年一個下午,兩個男生在王晶晶所在的班級打架,期間把王晶晶的水杯打碎。本來很正常的一件事兒,但王晶晶的同桌卻來了句“王晶晶這個茶杯300w,你們慘嘍。”

隨後,這句話便被大做文章,人們添油加醋,關於王晶晶的故事越來越多,而最後都匯聚成了一個版本。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而這便是王晶晶“神女”名字的由來。從那之後,王晶晶便“火”了。

只要這些人願意,他們就可以隨意的去打她罵她欺負她。之後王晶晶被迫轉學,但一群人仍窮追猛打,甚至以交朋友為由騙取她的信任,最終把聊天記錄公佈出來。“校園暴力”的持續時間,整整8年。

直到2018年,再也無法忍受這一切的王勝男(曾用名:王晶晶)將貼吧管理員蔣某告上法庭,這一切似乎才得以平息。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貼吧吧主成為了大部分惡人的替罪羔羊,而那些曾經在校園暴力事件中扮演施暴者的人,也在長大。沒有人制止他們,他們的行為只會被放大,不會被結束。

校園暴力二三事

在尋釁滋事、聚眾鬥毆、故意傷害等三類典型校園暴力案件中,集體施暴的案件佔三分之二。40%的校園暴力犯罪有持械情節,也有社會閒散人員參與,他們大多持棍棒、磚頭在學校附近行兇。

“青少年由於受知識、閱歷的限制,他們分不清是非,加之模仿心理、好勝心理和衝動,容易學習、模仿成人及影視作品中的暴力事件。”另一個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方式,家長之間的暴力,家長對孩子的暴力或是對孩子嬌慣溺愛等都讓孩子從小就有比較強的攻擊心理。

許多家長工作太忙精力不夠,當孩子情緒發生什麼變化時沒有察覺到,平時繁忙的工作使他們沒有時間去聽孩子講一天的經歷和故事。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敢於呼救

對於如何預防校園暴力的發生,家庭教育應該放在第一位,家長在早期教育孩子時不要怕遇到問題。很多人,尤其是我們的父母,對於我們應該在校園裡經歷的“暴力”都以一句“好好和同學處關係”或者“揍他”簡單的方式去解決。這種錯誤的價值觀絕不能再延續下去,要想教好孩子,我們必須做好家長。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家長盲目包庇孩子或是不予理睬都是不科學的,要教會孩子怎麼處理問題,並且對孩子性格特點、人際交往、情緒調整等方面都要關注。

即使制止

作為學校的老師,應該擔任好自己的角色。預防大於治療的道理應該很清晰的印在腦中,一般校園欺凌都是有苗頭的,只要即使解決,合理制止,會減少很多對孩子的傷害。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學會保護自己

學校和家長都要教育青少年遇到暴力時學會依法自我保護,敢於呼救。不管別人怎樣去做,作為受害者要勇於說出自己的遭遇,相信父母的解決能力。

你為什麼推人那小女孩兒?

對社會充滿信心

「 校園暴力現象是一種非常糟糕的社會現象,如果孩子們從小就養成暴力傷害他人,品質道德自然會越來越差。如果孩子多次被暴力傷害,會產生心態上的負面變化,比如自信心逐漸喪失,缺乏對他人的信任,說話做事偏激,鬱悶寡歡不願意和父母或者他人說心裡話,有些孩子還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自卑感。

關於校園暴力現象的應對之策,往往因人而異,因事而有不同的解決方法,遇到具體的事情還需要你慎重考慮,力爭做到一次事件徹底解決,讓孩子從中受到教育,避免類似事件再次發生,從而確保孩子在學校上學期間,來回路上有足夠的心理安全感。

總之,有責任心的家長,只要你懂得如何應對,你肯定能理性面對校園暴力現象,也能處理好。希望每個孩子都少受些校園暴力的傷害,也希望校園暴力得到全社會的重視,還孩子們一個健康成長的良好環境。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