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武都花椒發展情況

甘肅省隴南市武都區地處陝、甘、川三省交界,是中國花椒最佳適生區之一,尤其適合種植大紅袍花椒。武都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發展花椒產業,多年來,武都花椒實現了從“零星栽植、地埂模式”到“荒山開發、規模連片”的蛻變。 目前,武都全區花椒基地面積穩定在100萬畝,已建成萬畝花椒基地8處,千畝花椒示範基地108個。連續保持了花椒主產縣區中產量、產值、品質和產區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佔比

四個“全國第一”,受益貧困村245個,人均花椒增收在1000元左右,在武都區脫貧攻堅戰中武都花椒可以說起著重要的作用。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武都花椒基地


武都區在大力推進花椒產業基地化、規模化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強花椒品種改良和嫁接管護工作,花椒產業發展在數量和質量上都得到穩步提升。 為推廣花椒優良品種嫁接技術,改良無刺花椒育苗,武都區在34個鄉鎮和3個街道分三類建設花椒種植示範區84萬畝,通過提高科技管理水平,加強園區樹勢整形修剪、測土配方施肥、病蟲害防治、嫁接改良等措施,經過多年多層次驗證,無刺花椒品種正式風靡武都,近兩年已經在全國花椒主產區引進並形成栽植規模,此乃是提高單位面積花椒產量,增加農民收入,花椒產業健康發展的必經之路。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無刺武都大紅袍


武都區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在馬街鎮大李家村建設了一處30畝的花椒科技示範園,主要實施大紅袍花椒嫁接、青花椒培育、野花椒馴化栽植、大紅袍花椒品種優選、花椒豐產栽培技術示範工作。目前,示範園可保證年出圃大紅袍無刺花椒嫁接苗10萬株。同時,從重慶江津區引種20萬株青花椒幼苗,在科技示範園中進行培育繁殖,經過優質優選、土壤改良、整地平床、栽植育苗、水肥管理等措施,有效保證了青花椒引種馴化的成活率,對全區花椒產業持續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為確保花椒產品質量。

武都區開展了拋盤覆膜、施肥灌水、良種培育、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土壤管理等技術,新建栽植示範點9個,2430畝17.78萬株。在漢林鎮、龍鳳鄉等鄉鎮實施了花椒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病蟲害防治、配方施肥、全膜覆蓋保墒、科技培訓工作。在馬街鎮大李家村示範園主要開展了以大紅袍花椒綜合管理技術、武都花椒種質資源篩選、繁育、嫁接改良、重點病蟲害防治、新品種引進馴化工作,為花椒產業高效穩定發展提供科技支撐。每年冬季來臨,技術人員都要對椒農進行培訓,傳授栽培、病蟲害防治、護理等知識和技能,深入田間地頭實地指導,引導廣大椒農合理種椒、科學種椒。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花椒具有適應性強、耐貧瘠、耐旱、易栽培、好管理、食用藥用價值高的特點,甘肅、四川、陝西、雲南、貴州、重慶、山東、河南等多地都有栽植。近年來,隨著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特色產業在不斷出現新的舞臺,也是以後產業調整的具體方向,近幾年對山區地方開發步伐的不斷加大和國家退耕還林政策的持續實施,花椒栽植面積不斷擴大,已經發展成為重要經濟林木之一,花椒栽培管理技術也隨之越來越重要。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下面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花椒的全面栽培管理技術



花椒特性

花椒植株較小,是喜光、耐寒的樹種。海拔1000~2200m,年平均氣溫為8~16℃的地區都可栽培,但在年平均氣溫為10~15℃的地區栽培較多。花椒對水分要求不高,抗旱性較強,根系耐水性差,低窪易澇地不宜種植,積水很容易死亡。花椒屬淺根性樹種,根系主要分佈在距地面60~80cm的土層內,耐貧瘠,一般土壤厚度80~100cm即可滿足花椒的生長需要,土壤pH值在6.5~8.0範圍內都能種植,但以pH值在7.0~7.5的範圍內生長最好,多在山地或田邊地角栽培。目前在隴南種植的主要品種有大紅袍、牛皮椒(二紅)、六月椒、八月椒、長把兒椒等。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無刺大紅袍花椒樹苗

花椒栽植

選擇莖幹通直粗壯,高矮勻稱,枝梢充分木質化,根系發達,主根短而粗,側根和鬚根多,頂芽飽滿,無病蟲害及機械損傷花椒苗栽植。苗高35cm以上,地徑大於0.35cm,苗高25~35cm,地徑0.25~0.35cm。

栽植時間:春季栽植在芽開始萌動時起苗栽植;秋季栽植的在落葉前或落葉後起苗;雨季栽植的隨起隨栽,需要運輸時根系要保墒帶土或地膜紙包裹。栽植密度:一般每畝栽植25~35株為宜,株行距為3m×4m或4m×5m,總的要求應以單位面積能夠獲得高產、穩產,便於經營管理為原則。合理密植,可以增加單位面積的株數,是提高早期產量和單位面積產量的有效措施,集中連片的椒園,土層深厚,土質較好,肥力較高的地方,株行距應大些,土層較薄,土質較差,肥力較低的山地,株行距就應小些。栽植方法:栽植前定幹截梢,並剪去部分枝葉,防止水分蒸發。按栽植密度的行距確定栽植點,按點挖坑。一般栽植坑深度為60~70cm,直徑50~60cm。挖坑時,表層30cm土壤與深層土壤分開堆,並分別與腐熟的農家肥混合,表層土壤中有機肥不宜太多,以免燒根。用袋苗或營養杯苗栽植必須脫去營養袋或營養杯後植入塘內扶正,埋土踩實、再培土;用裸根苗採用“三埋兩踩一提苗”的方法進行栽植。首先將混合有農家肥的深層土壤回填到坑的底部,其次,回填踩踏緊實後將苗木放入坑中,使其根系舒展,將表層土打碎,覆在根部,並輕輕提抖苗木,使土壤與根系緊密接觸。栽植深度以苗木根莖高於地面為宜,並使同一行苗木保持在同一條直線上。無灌溉條件的乾旱半乾旱地區在秋季栽植時,採用苗木根系蘸漿,栽後平茬、培土防寒等措施,栽植成活率可達90%以上;春季栽植時,可在上一年秋季挖坑、施肥、回填,翌年春季栽植時,在原坑位上挖一個比苗木根系略大的小坑,放入苗木,填土,澆水定根。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栽植花椒


花椒田間管理

花椒樹的中耕除草很重要,椒農有“花椒不除草,一年苗就老”的說法。每年春、秋兩季要結合間種進行鬆土、施肥、除草。春季在行間要深耕,套種大豆等一些矮稈作物,在樹塘周圍可淺鋤,一般10cm左右;秋季花椒採收後,結合清園、施肥或種植綠肥等工作,對土壤進行適度深耕,以不傷到大根系為度。還要注意合理灌水,6月份以前乾旱月份多灌水,可促進枝葉生長。7月份以後少灌水或不灌水,保持土壤水分以樹葉不萎蔫、秋梢不旺長為宜。

  1. 施肥:增施有機肥料,追施速效氮肥,不斷提高土壤肥力,是保證花椒優質、高產的重要栽培措施。施肥主要以人糞尿、磷肥、氮肥為主;其次為圈肥,氮肥要少,以免加速樹體老化或營養浪費。
  2. 修剪:合理的整形修剪可使花椒樹骨架牢固,層次分明,樹體健壯,通風透光好,既能提高產量,又能延長豐產期的樹齡。幼齡樹:掌握整形與結果並重的原則,栽後第二年定值高度30~60cm進行短截,長出2~5個主枝均可,保留強壯枝條,儘快形成豐滿樹冠,並進行合理拉枝,易採摘通風透光,產量高。盛果樹:逐步疏剪多餘大枝(一般在採收後進行),完成整形工作。對樹冠內枝條進行細緻修剪,以短截疏剪為主,疏除內膛弱枝、病蟲枝、乾枯枝、交叉枝、重疊枝、徒長枝,為樹冠內通風透光創造良好條件。對結果枝要去弱留強,交錯佔用空間,做到內外留枝均勻,處處能伸進拳頭,便於採收。一般壯年樹的修剪以輕剪為主,主要保持強大的樹勢和較大的結果量。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花椒採摘及晾曬保存

成熟採摘:武都大紅袍花椒果實成熟是以花椒顆粒由綠色變成紅色為主,變紅即可採收。果實採收應選晴天的上午進行最好,但由於摘花椒很費時,必須全天進行,有露水時不能採收,否則花椒出油,變色。下午摘的花椒就要及時的從籃子裡倒出來攤開,然後放到陰涼處,不然在高溫下會變色,花椒品位也會降低,從而影響價格。採摘時,用拇指和食指的指甲從果穗基部掐取果穗,可用剪刀剪下果穗,採收前要準備好採椒籃子或籮筐,籃內不能墊放薄膜,要通風透氣。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採摘花椒

晾曬花椒:選擇晴天陽光暴曬,這樣的品質最好,遇陰雨天選擇在室內攤薄晾放,現在有各種烘乾機,在陰雨天可以選擇用花椒烘乾機烘乾,是保證花椒不錯的選擇和工具,以防雨天較長,花椒發黴變色。曬乾或烘乾後,花椒果皮與種子分開,需要去除葉子和椒把子,裝在密封性較好的袋子裡保存,一般有抓用花椒包,裡面塑料紙包,外面編織袋,兩層包裝,保色保味。

看看:武都花椒的“四個第一”,無刺花椒“起源”,全套花椒技術

自然晾曬


以上是花椒全套技術,請查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