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储君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为什么不怕偷换?

“九子夺嫡”事件让我们知道了皇室内部为争夺皇位的残酷与惨烈,即使是手足兄弟,为了登上皇位,也不惜自相残杀。由此可见,皇室设立储君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果康熙皇帝没有非常皇太子,也许就不会有“九子夺嫡”事件的发生了。

清朝储君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后面,为什么不怕偷换?


自古以来,皇室立储是一件牵动人心的大事,为了保持朝局稳定,有的皇帝在临终前才公布继承人的名字。清朝皇帝雍正是“九子夺嫡”事件的最终胜利者,他更加明白设立储君的重要性。为了避免皇室内部争权夺利、手足相残事件的发生,雍正想了一个好办法。

那就是公布天下,他已经设立了储君,但是这个储君的名字直到皇帝驾崩后才能公布于世。这样一来,皇子们都没办法争夺皇位了,只能等待命运的安排。

那么这份写了储君名字的诏书放在哪里呢?就放在乾清宫大殿上的牌匾后面,这块牌子的名字很响亮,叫做“光明正大”牌匾。在那个年代,没有监控,难道雍正不担心有人会偷偷把那份诏书拿出来吗?不怕有人把名字改掉吗?#读史知天下#

这个担心倒是没有必要。首先,乾清宫是皇帝日常生活的地方,这块牌子天天都在皇帝的眼皮底下,没有人会胆大到敢在皇帝跟前犯事吧?就算有人不怕死,乾清宫有非常多的侍卫,宫女太监们也时常在走动,就算是晚上,也有人值守,根本就没有机会爬上那么高的牌子去偷诏书。

就算退一万步讲,真的有人有这个能力把诏书成功地偷了出来,这也是没什么用的。因为皇帝肯定不止设置了一份立储诏书,就算有人想改名字,他也找不到另外的诏书,也是于事无补的。

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设立储君的方式减轻了皇室内部的权力斗争,保持了朝局的稳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